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用1KHz短纯音测试正常青年42人耳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获得100%检出率。其阈值为3.18±8.54dB(SL),耳间阈差为5.71±4.27dB。本文用长延迟时间及短扫描时间窗观察EOAE的持续时间。正常青年人的EOAE持续时间>20ms者占78.71%。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8例EOAE行幅值频谱分析,发现正常EOAE的频谱主要分布在1~3 KHz范围内,其主峰频率均值为1362.50±229.92Hz。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学生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79名大学生进行感觉寻求人格测试,并采用70、80、90、100dB4种短纯音刺激检测其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大学生具有较为突出的去抑制人格特征;Cz、C3、C4部位N1、P2潜伏期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N1、P2以及N1/P2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感觉寻求者Cz、C3、C4部位20min后再测的波幅/刺激强度函数(ASF)斜率明显减小,与首次测试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强度依赖性及快速习惯化现象,可能成为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的神经电生理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即听觉稳态反应(ASSR)与纯音听阈在传导性聋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传导性聋患者的72耳分别行ASSR和纯占测听测试,并进行ASSR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于传导性聋的诊断,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不同刺激声信号载波频率情况下二者的相关性:0.5 kHz(r=0.634,P>0.05)、1 kHz(r=0.792,P<0.05)、2 kHz(r=0.814,P<0.05)、4 kHz(r=0.927,P<0.01).除低频(0.5 kHz)外,随着频率增高,二者相关性越高.不同程度气骨导差传导性聋患者中,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气骨导差≤30dB HL组(r=0.723,P<0.05),气骨导差31~60 dB HL组(r=0.816,P<0.05).结论 ASSR与纯音听阈有相关性,ASSR对传导性聋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脑对时间信息的处理过程,考察了大脑在由声音标记的时间间隔长短感知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从电生理角度揭示出大脑对时间这一信息的处理过程。实验包括无任务和间隔长短辨识任务,间隔长短辨识任务要求受试者在两种时间间隔(四个声音信号)结束后进行长短判断。结果发现无任务状态下各声音信号诱发的听觉诱发电位与正常的听觉诱发电位无显著性差异。而间隔长短辨识任务的结果表明,时间间隔判别任务中待判别间隔(第二个间隔)较给定间隔(第一个间隔)短时,在两间隔结束时即第四个声音信号的诱发电位与无任务实验的结果出现显著变化,在200ms-300ms左右诱发出一个明显的正峰,称其为P250(因峰值出现在250ms左右),同时,此声音诱发的P2显著被抑制,甚至消失;但是待判别间隔较给定间隔长时,则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在于在较长的第四个声音信号结束之前大脑已经判断完毕并作出了决策,从而无法诱发出P250。提示大脑对时间信息的比较判断引发了一个新的电位P25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V波反应阈识别伪聋的价值。方法 :对 2 2 5例耳外伤者及 6 0例正常人进行BAEP及纯音听力测定。结果 :6 0例正常人V波反应阈F10~ 2 0dB ,相当于其客观听阈。 2 2 5例耳外伤者主观听阈与估测听阈符合 16 1例 ,其中听力正常 5 3例 (2 4% ) ,听力下降 10 8例(48% ) ;二者明显不符合考虑伪聋 6 4例 (2 8% )。结论 :BAEP与纯音测听相结合 ,能准确识别伪聋 ,评估出较为客观真实的听力状况。  相似文献   

6.
关于听觉诱发电位的早成份——脑干诱发电位(BSER)诸波的来源,除了已确定波Ⅰ来自听神经外,目前仍有争论。本文试图通过损毁方法探讨下丘在BSER中的作用。实验共用体重为350克左右的豚鼠十只,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进行。利用7S11A信号处理器产生短声刺激和记录平均诱发电位。耳机发生的短声经密闭短管送至一侧外耳道。声强为阈上40—70分贝(以反应阈为0分贝)。记录电极系细不锈钢丝制成,置于中缝前囟后15mm处硬脑膜上,参考电极为插入鼻区皮下钢针。放大器通频带为320Hz-3KHz,扫描时10ms,平均次数64次。利用吸引器分别吸除同侧和对侧下丘。实验毕,进行组织切片检查损毁范围。  相似文献   

7.
耳声发射在现代听力学中已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测试方法。文中介绍了耳声发射测试方法的发展现状,现在配合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仪器所用的探头以及针对探头所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解决办法。我们现在研制的探头配合骨导短声刺激进行测试,通过一定技术处理在外耳道内部提取出微弱的耳声发射信号,与听觉诱发测试系统连接。作者讨论一些特定的技术处理,探头的设计以减少电磁干扰及伪迹信号,声阻抗元件的设置以保证鼓膜处于正常状态等。对正常人耳进行测试,并以耦合腔代替人耳进行对照,对其进行了时、频两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1、Ⅰ、Ⅲ、Ⅴ波中有一个以上波形消失或PL延长者15例,占全部异常者36例的41.7%;2、Ⅰ-Ⅲ、Ⅲ-Ⅴ、Ⅰ-Ⅴ中有一个以上IPL延长者18例,占50%;3、Ⅴ波波幅降低并且Ⅴ/Ⅰ小于0.5或双侧Ⅴ波IDL大于0.3ms,Ⅲ-ⅤIPL大于Ⅰ-Ⅲ3例,占8.3%。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代替纯音电测听检查客观的反映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并可用于对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电触听代偿仪的设计和研制。系统采用8098单片机及相关的模拟和数字接口电路实现了声音信号实时采集、处理及触觉编码输出等功能。初步实验表明:通过使用本系统,受试者在经过训练后,屏蔽听觉能分辨出环境中的不同警示声如门铃声、汽车喇叭声等,能感受到语音的节律,能帮助其判断声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3 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方面的 新技术3 1 听觉诱发电位方面3 1 1 耳声发射及临床应用耳声发射 (otoacousticemission ,OAE)是指产生于耳蜗 ,而在外耳道内记录到的声信号。早在 1948年Gold就从理论上提出耳蜗不仅能感受声音 ,还可能产生声音 ,即耳蜗具有双向放大作用。但由于当时受检测技术条件的限制 ,未能得到实验证明 ,直到 1978年Kemp首次从外耳道记录到瞬态耳声发射 (TEOAE) ,次年又记录到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 ,人们对此问题才又重新认识。从总体来说 ,耳声发射分为两大类 :①自发性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台以声音对脑电波幅值的影响为理论依据,计算机智能判断听阈值的助听器检配仪器。方法:设计正弦波发生电路结合音频驱动电路,实现频率步进、增益连续可调的纯音刺激源:利用运放电路的白噪声经放大滤波模拟环境噪声;对被测者脑电进行实时监控,将声音对脑电波幅值的影响作为听阈判别指标;单片机和MATLAB对脑电采集系统采集的脑电波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和波形显示,脑电波在GUI界面实时显示时,软件通过幅值算法捕捉脑电幅值突变点并发出反馈讯号,提示记录听阈值。最后通过听阈曲线绘制得到综合测听结果并储存。结果:纯音刺激源的频率和响度范围满足听力检测要求(20Hz-15kHz,0dB-150dB);噪声模拟接近相关标准;本设计实现了脑电采集和实时显示,计算机软件可捕捉到脑电波因突发的声音刺激而产生的幅值突变,判断失误率仅为6.7%。得到的综合测听结果与临床测听数据基本一致。结论:本项目研制的仪器操作简单、智能化,更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且具有学科交叉配合保证科学性的优势,对脑电波特征性变化在客观性听力测试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实现人体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auditory 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ACEP)单次提取。方法:将当前流行的计算机应用于生物医学,通过多媒体音频技术产生适合诱发人体听见诱发电位的声音刺激,刺激人体,在电脑皮层提取诱发电位,在大脑皮层提取诱发电位,采用自参考、自相关、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auto—reference,auto—correlative and adap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heories and techniques,AAA-ICT)实现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单次提取。结果:通过AAA—ICT技术。成功提取出了人体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结论:通过结果可以得出:AAA—ICT技术能够很好地提取人体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而且其自参考思想的创新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采用美国产VIKING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90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100%,主要表现在仅V波可见39只耳,Ⅰ、Ⅲ、Ⅴ波未引出6只耳,Ⅰ波缺失2只耳,Ⅰ、Ⅲ、Ⅴ波分化差34只耳,Ⅰ波峰潜伏期延长56只耳,Ⅰ~Ⅴ峰间期延长15只耳,Ⅰ~Ⅲ峰间期延长7只耳,Ⅲ~Ⅴ/Ⅰ~Ⅲ〉1 21只耳,两耳间波峰潜伏期与峰间期之差大于0.3ms10只耳。结论:老年性耳聋患者不仅有耳蜗功能的损害,也可有蜗后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听觉稳态诱发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对大脑的听觉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用于ASSR实验的刺激设备较为昂贵且使用不便,本文给出一种便携式听觉刺激器的设计方案.方法 以TI的TMS320C5515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利用SD卡存储用于声音刺激的配置文件以及声音数据,通过主芯片提供的SD卡接口及DMA通道读取声音数据,然后经过I2S总线,传递数据至音频编解码器中,最后完成声音的播放.该系统提供可视化的界面,供用户选择配置文件.同时提供一个基于MATLAB的工具包,用于将普通的音乐格式转化为系统兼容的声音数据格式.结果 本系统支持8~ 192 kHz的声音采样率,支持单声道和立体声,支持声音位宽包括16位和32位,且允许输出声压级在87.5 dB的动态范围内变化,变化的步长为0.5dB.为验证本系统的实用性,4个受试参与了一系列ASSR实验,获得了预期的实验结果.结论 本系统可用于ASSR实验中,且系统可保证长时间稳定频率的声音输出,因系统功耗小于200 mW,如果使用1000 mA·h的3.7V的锂电池供电,则系统可持续工作超过18.5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臂丛神经根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的正常参考值,以应用到臂丛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方法:选择临床臂丛神经根性完全损伤健侧C7移位的术中病人220例,进行臂丛神经C5、C6、C7、C8、T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测定,刺激每一根神经根时作皮层记录,侧测定每一神经根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结果:SEP潜伏期C5(8.72±0.64)、C6(8.73±0.63)、C7(9.01±0.43)、C8(9.38±0.50)、T1(9.45±0.59)ms;波幅C5(3.19±1.98)、C6(3.24±1.89)、C7(2.89±1.56)、C8(4.17±2.83)、T1(3.25±1.84)mV。结论:建立臂丛神经根诱发电位的正常值,可应用到临床臂丛神经根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去,对手术方式提供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bFGF对豚鼠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蜗中毒性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庆大霉素肌肉注射80 mg·kg-1·d-1连续15 d,复制内耳损伤模型。模型对照组(C):同时肌注生理盐水;模型用药组(F):同时肌注bFGF 800 U·kg-1·d-1。测试豚鼠耳廓反射以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行酸性磷酸酶染色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测量外排听毛细胞数密度。结果:耳廓反射C组、F组2、4、8 kHz三种不同频率纯音刺激从用药第10 d始出现明显差异(P<0.05);第15 d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所测得听阈C组、F组分别为73.8±24.2、67.3±24.7(P<0.01);听毛细胞计数结果:第一转外排听毛细胞密度(个/mm),C组:191.5±139.2,F组:248.5±125.4,两组比较,P<0.05;第二转,C组:235.4±126.9,F组:282.3±135.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FGF对豚鼠庆大霉素中毒性内耳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肌病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研究KaramitsosDG,etal.Laryngoscope.1996;106:(1ptl)54~57作者应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S),通过增加刺激重复率,对30名缺血性心肌病(IHD)患者进行研究,并与数量、...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分别用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的短纯音串作为刺激研究了平均听觉脑干诱发反应的功率谱。当强度为80dB SL而纯音频率分别为2千赫和4千赫时,其功率谱的频段在50赫到1300赫之间,并在50赫~150赫、500赫~600赫和1000赫~1100赫之间出现显著的峰值(分别命名为峰A、峰B和峰C)。峰与峰之间在400赫和850赫左右各有一个谷。峰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下行运动通路的经皮直接电刺激法测定脊髓与马尾运动传导时间和运动传导速度,并与马尾传导的间接测定法(F波─S1刺激法)相比较。方法:用窄高压方波电脉冲刺激上、下肢皮层运动区及T1、T12、S1棘突的相应皮肤,在大鱼际肌及伸趾短肌记录相应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和计算下行通路各段的运动传导时间(MCT)和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上、下肢中枢MCT分别为7.69±0.83ms、14.30±1.32ms,皮层─S1MCT为16.97±1.27ms,脊髓MCT为6.60±1.68ms,脊髓─马尾MCT为9.28±1.38ms,马尾MCT为2.62±0.67ms,脊髓MCV为60.5±14.1m/s,脊髓─马尾MCV为56.6±7.96m/s,马尾MCV为54.8±13.0m/s,后者比间接的F波─S1刺激法(48.0±21.3m/s)快而标准差小。结论:用下行通路的窄脉冲高电压方波经皮刺激法测定脊髓、马尾下行运动传导是一准确且无创无痛的直接电生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是利用幅调的0.5~3.5MHZ聚焦超声刺激感受、传导和中枢神经结构。结果表明,短脉冲聚焦超声引起了触觉、温升感觉和痛觉,在动物(蛙)的中脑听音中心还测出了脉冲超声作用的电信号。但对于一般声刺激,未测出反应信号。作者认为,上述反应可看作是听觉神经纤维被激活了的缘故。幅调聚焦超声引起了入的听觉。感觉系统被确认损坏了的一些耳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