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EPO组(n=40)、参附注射液组(参附组,n=40)和EPO联合参附注射液组(EPO+参附组,n=40),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再住院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4组心功能均得到了提高,以EPO+参附组改善最为明显,心功能评级由(3.7±0.47)降至(1.2±0.52),生活质量评分由(46.5±1.41)降为(22.1±2.53),同时NT-proBNP水平均也由治疗前(2712.2±323.30)ng/L降至(352.0±60.52)ng/L,LVEF由(31.3±2.88)%升至(48.1±5.21)%,LVEDD由(67.1±2.35)mm降至(52.1±3.33)mm,再入院率为35.0%,均低于其他三组.结论 EPO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再住院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HF合并贫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参附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红蛋白(Hb)、游离脂肪酸(FFA)、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b、F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F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FF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DV、LVESV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高于治疗前,LVEDD、LVEDV、LVESV均小于治疗前(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参附注射液可有效纠正CHF合并贫血患者贫血状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EPO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5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Hb)浓度≥120g/L。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BNP)及Hb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均下降,治疗组更显著(P<0.01)。认为EPO可明显提高CHF合并贫血患者的Hb浓度,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时,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铁剂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CHF常规治疗,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洋地黄毒苷、利尿剂、美托洛尔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CHF的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EPO及铁剂(EPO 2000IU/次,2~3次∕w,皮下注射至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在120 g/L稍高水平后,间断给药维持;同时予硫酸亚铁口服,3次∕d),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3个月前后血红蛋白(Hb)、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b、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及LVEF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联合铁剂辅助治疗CHF合并贫血患者有效,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86例年龄>60岁的CHF患者(CHF组)行临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CHF组患者按Hb水平又分为贫血组(136例)和非贫血组(150例);根据NYHA分为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20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83例);同时选择98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间不同性别血液学参数、血尿素、肌酐(Cr)、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贫血发生率、病死率,并采用改良简化的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男、女性患者的Hb、红细胞比容、LVEF和GFR均明显降低(P<0.01),尿素、Cr和LVEDD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比较,重度心力衰竭患者Hb、红细胞比容、LVEF和GFR均明显降低,Cr、LVEDD、贫血发生率、病死率逐步升高(P<0.05,P<0.01)。CHF患者的Hb、LVEF均与Cr呈负相关,而与GFR呈正相关(P<0.01),Hb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CHF男、女性患者常伴有贫血和肾功能损害,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均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贫血、肾功能损害均使CHF患者死亡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曹学敏  张菁  龙升华 《心脏杂志》2017,29(3):313-316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入住本院的老年CHF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参附50 ml组(47例)、参附100 ml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及左卡尼汀2 g/d,参附50 ml组再给予参附注射液50 ml/d,参附100 ml组给予参附注射液100 ml/d,14 d为1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和Lee氏心衰积分、心功能、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活质量评分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差异。 结果 参附100 ml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Lee氏心衰积分、左室射血分数、心肌做功指数、NT-proBNP、生存治疗和6MWT改善较另外两组患者的更显著(P<0.05);参附100 ml组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也高于另外两组。 结论 对于老年CHF患者,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疗效确切,大剂量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纠正贫血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选择CHF合并贫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5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输红细胞等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66.0%)和总有效率(96.2%)均较对照组(46.8%和72.3%)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红蛋白(Hb)浓度显著增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与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纠正贫血改善CHF合并贫血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升高Hb浓度,改善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3例老年CHF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3组,25名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4组血浆NT-pro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NT-proBNP、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NT-proBNP浓度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3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711,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有效生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口服铁剂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心功能、肾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将87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老年CHF合并贫血(Hb〈110g/L)患者随机分至治疗组(n=44例)及对照组(n=43例)。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组给予口服铁剂+皮下注射EPO。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心功能、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Hb明显升高[(112.1±3.4)g/LVS(98.3±5.4)g/L,P〈0.01],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162.1±39.3)vmol/LVS(185.0±31.2) μmol/L,P〈0.053,肌酐清除率增加[(43.5±7.1)ml/minvs(38.2±9.O)ml/min,P〈0.053,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2,5±0.5VS3.2±0.7,P〈0.01),血浆NT-ProBNP显著下降[(1636.3±436.7)ng/LVS(2217.8±960.2)ng/L,P〈0.053。对照组,上述参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Hb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低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HF合并贫血的老年患者中应用EPO和口服铁剂治疗,在纠正贫血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肾功能并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冠心病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PO,使其血红蛋白浓度≥110g/L。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6min步行距离及BNP水平等均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EPO可减轻冠心病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吴锦波  王志兵  袁诚 《心脏杂志》2013,25(4):436-43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试药组(各40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比较住院时间和再住院率。结果:试药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住院时间和再住院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PO治疗CHF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影响及毒副作用。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试药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常规口服稳定剂量的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试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EPO 100 U/kg,每周1次,治疗6个月。结果:试药组EPO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测定LVEF、6分钟步行距离、心肌耗氧量峰值、血红蛋白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贫血组较非贫血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EPO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且与贫血状态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 80例病情稳定的CHF患者(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40例,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20mg,3次/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NYHA分级和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入选前两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治疗后曲美他嗪组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52.5%;曲美他嗪组LVMI[(106.7±13.6)g/m~2]低于对照组[(136.7±14.8)g/m~2],曲美他嗪组LVEF(51.4%±6.9%)高于对照组(43.6%±7.7%)(均为P0.05)。末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改善CHF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间的关系。方法66例CHF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者,均记录临床资料,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CHF组(NYHAⅠ-Ⅱ级)和重度CHF组(NYHAⅢ-Ⅳ级);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计算机专用软件自动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Slop,TS),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BNP的浓度。结果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O值高于对照组(P〈0.05),鸭值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CHF患者TS值明显低于轻度CHF患者(P〈0.05),两组间TO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心脏病和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HRT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P〉0.05);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度CHF患者血浆BNP高于轻度CHF患者(P〈0.05);TO值与LVEDD、LVEF、BNP、TS值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TS与LVEDD、BNP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重度CHF患者TS减弱更为明显,可作为评判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CHF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重度CHF患者升高更为明显,CHF患者TS值与血浆BNP间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性窦心率震荡(HRT)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对192例有完整资料的O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组(合并心力衰竭)和B组(无心力衰竭),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心肌梗死病史的90例患者作对照组。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静息心率(RHR)、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利用超声心动图对OMI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价,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HRT指标和SDNN、RHR、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TO和TS与B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TO和TS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②A组LVEF、LVEDD、SDNN、RHR均与B组及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TO与SDNN呈负相关,但TO和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TS与SDNN和LVEF呈正相关,而与LVEDD和RHR呈负相关。结论 HRT尤其是量化的TS能更好地预测O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风险,对于降低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动态心率震荡(TD)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及预测CHF患者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CHF患者120例作为CHF组,同期纳入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CHF组按NYHA分级分为轻度CHF组(心功能Ⅰ~Ⅱ级,n=72)和中重度CHF组(心功能Ⅲ~Ⅳ级,n=48)。所有患者行放射免疫法检测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变异性时域(SDNN)、平均心率、室性早搏前心率(HRVPC)以及RR间期,计算HRT指标(包括TO、TS和TD)。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分析HRT各指标与年龄、性别、LAD、LVEDD、LVEF、BN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SDNN缩短[(95.67±30.22) msvs.(131.65±20.71)ms],TO和TD更高[TO:(-1.50±2.71)%vs.(0.61±1.95)%;TD:(0.012±0.004)mm/RRIvs.(0.063±0.031)mm/RRI],LAD和LVEDD更高[LAD:(36.11±2.24)mmvs.(47.65±2.13)mm;LVEDD:(43.65±7.33)mmvs.(62.13±8.70)mm],BNP明显升高[(80.05±32.30)pg/ml vs.(941.00±139.17)pg/ml],TS和LVEF更低[TS:(12.13±3.67)vs.(6.80±5.33);LVEF:(67.30±5.21)% vs.(38.22±12.75)%],而且随着CHF程度的加重,上述改变更加明显。CHF组TO与TS、LVEF、SDNN负相关(P<0.05);TS与SDNN正相关(P<0.05),与HRVPC、BNP负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O和TS均受到SDNN的影响,而TD与HRVPC、SDNN、LVEF、BNP指标无关。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素(BNP)水平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BNP水平,并对其与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BNP水平随NYHA分级升高而升高;BNP水平与LVEF及FS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NP浓度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亦可作为诊断心衰和判断心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