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手术方式与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卫  任宏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61-1063
目的 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34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的86例上肢淋巴水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179例行Halsted根治术,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56例,发生率31.28%(56/179),其中Ⅰ级28例、Ⅱ级19例、Ⅲ级9例;161例行Patey改良根治术,30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8.63%(30/161),其中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4例。根治组术后放疗121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7例。改良根治组放疗59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17例。结论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有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58例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结果:19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58例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9.89%(58/194),其中Ⅰ级42例,Ⅱ级15例,Ⅲ级1例。结论:术前合理选择术式,术中仔细操作、适当加压包扎、保持负压通畅,术后功能锻炼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以评价其治疗意义。方法:严格遵循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46例女性患者均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术后发生皮缘坏死2例(4.3%),皮下积液6例(13.0%),上肢淋巴性水肿4例(8.7%),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2例(4.3%)。3年生存率83.9%;5年生存率64.5%,其中Ⅰ期为81.1%,Ⅱ期为52.3%,Ⅲ期为32.2%。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治清扫效果与Halsted根治术一样具有彻底性,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保持较美观的身体外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肿胀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肿胀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05年10月施行乳腺癌根治术336例中术后并发同侧上肢肿胀9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同侧上肢肿胀94例,发生率为27.9%。其中根治术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为32.8%(38/116),改良根治术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为25.5%(56/220),术后未行放疗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为25.0%(56/224),术后放疗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为33.9%(38/112)。术后创口Ⅰ期愈合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为25.0%(60/240),术后创口愈合不良、感染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为35.4%(34/96)。结论: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肿胀的直接原因是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其次为术后辅助放疗,并与创口愈合不良、感染等有关。适当考虑缩小腋窝淋巴洁清扫范围,合理应用术后辅助放疗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对上肢肿胀有预防作用,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临床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分析80例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资料,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年龄、肿瘤位置,选择手术方式及切口,其中改良式根治术38例,根治术42例。横梭形切口38例,纵拔形切口42例。结果临床甲级愈合74例,乙级愈合6例。轻度皮缘坏死4例,皮下积液3例,肩关工活动受限8例,上肢淋巴水肿8例。并发症发生率30%。结论Ⅰ ̄Ⅱ及Ⅲ期未侵及胸肌者以改良根治术为主,Ⅲ ̄Ⅳ期以根治术为主。无论何种术式都要在根治基础上兼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清扫腋窝淋巴结,减少上肢淋巴水肿。合理设计切口皮瓣,正确放置流管,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  相似文献   

6.
胡勇  马国浪  邓聪 《当代医学》2016,(34):76-77
目的:探讨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Ⅰ期和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保乳组(接受保乳手术)和50例改良根治组(接受改良根治术)。对比:(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临床资料;(2)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年龄、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保乳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1例,上肢水肿1例;改良根治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皮瓣坏死3例,上肢水肿4例;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2.6±8.5)分、(59.6±12.7)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时,与改良根治术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11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术中行Level Ⅰ、Ⅱ组淋巴结清扫,73例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随访观察不同组淋巴结清扫术后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结果:96例患者获得随访36~60个月;其中,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Level Ⅰ、Ⅱ组淋巴结清扫患者中,有6例发生远处转移,分别是肺转移1例、肝转移1例、胸椎转移3例、肺及骨转移1例,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率16.2%;59例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中有1例发生骨转移,发生率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8.
曾建国 《中原医刊》2011,(19):72-7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乳腺癌患者(Ⅰ期32例,Ⅱ期104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效果。结果13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切口部分皮缘坏死7例,切口感染1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例,腋窝淋巴液漏2例,胸肌轻度萎缩2例。3年生存率为86%,5年生存率为75%。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配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提高了远期疗效和生存率,既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又保留胸大、小肌及其功能,可以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刚  门翔 《中原医刊》2006,33(1):33-3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上肢淋巴水肿、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5年12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6.3%),皮瓣坏死9例(7.1%),上肢淋巴水肿5例(4%),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6例(4.8%)。结论重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游离皮瓣的血运、腋窝淋巴回流情况、临床解剖仔细操作是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上肢淋巴水肿及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志村 《中外医疗》2013,(24):67-67,69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等方法对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观察0.5~5年,3年生存率为81.5%(101/124),5年生存率为70.2%(87/124)。术后出现8例皮缘坏死,7例皮下积液,4例上肢淋巴性水肿,4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肢运动功能受限,3例手术切口感染,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现象;其中72例行放疗治疗,112例行化疗治疗,52例行内分泌治疗和37例行免疫治疗。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避免损伤神经,术后综合性治疗,可获得良好胸廓外形和肢体功能,提高了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