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体外培养下下颌骨髁突软骨与股骨头软骨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取新生小鼠的髁突软骨和股骨头软骨进行组织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大体观察可以看到髁突软骨培养后,软骨内发生了异常改变,而软骨面积几乎没有变化(P>0.05);HE染色显示部分软骨层结构消失,茜素红染色证实了软骨基质发生了钙化。股骨头软骨培养后,软骨内尚未观察到异常,而软骨面积增大明显(P<0.05);HE染色显示肥大细胞层增厚,茜素红染色显示股骨头软骨基质尚未出现钙化。PCNA免疫组化研究均提示两类软骨在培养后依然具有增殖能力。结论:在体外培养下,髁突软骨基质可以自发钙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壳聚糖电介质复合物与髁突软骨细胞体内形成纤维软骨情况,以期为工程化软骨再生修复颞下颌关节软骨缺损奠定基础。方法:合成磷酸化壳聚糖电解质复合物(chitosan-polyelectrolyte complex,CS-PEC)制备三维凝胶支架,并与髁突软骨细胞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体内,分别于4、8周取出新生物,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新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软骨细胞在CS-PEC支架中形态铺展良好。植入体内4周后,支架保持原有结构,可见肥大样软骨细胞出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中央新软骨形成区Ⅱ胶原为阳性。8周后,支架降解,见新生软骨形成,阿新兰染色显示软骨基质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软骨形成区Ⅱ胶原为阳性,周围纤维样细胞中Ⅰ胶原阳性;对照组无新生软骨形成,软骨特异性标志Ⅱ胶原及软骨基质特染均为阴性。结论:CS-PE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软骨再生的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用诱导因子诱导及用部分成体软骨细胞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生物材料修复山羊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全层缺失的效果.方法:取山羊6只,分为2个实验组及1个对照组,每组2只.实验Ⅰ组植入经诱导因子(TGF-131、IGF-1、地塞米松)诱导的BMSCs与支架(PIuronic F-127溶胶)复合物,实验Ⅱ组植入软骨细胞-BMSCs(按3:7比例混合)的细胞-支架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支架材料.于术后8周取材,进行颞下颌关节软骨面缺失修复的大体观察、修复组织的HE染色、Ⅱ型胶原分泌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术后8周实验Ⅱ组髁突软骨缺失区由软骨样组织修复.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提示修复组织为成熟的软骨组织.而实验Ⅰ组及材料对照组缺损区仅由少量的纤维性组织修复,不能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软骨细胞基质的诱导下,可以修复山羊髁突软骨面全层缺失,二维培养诱导后的BMSCs在山羊髁突软骨缺失区难以达到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内修复髁突软骨全层缺失。方法:15只山羊,9只作为实验组,将BMSCs和少量软骨细胞(7:3比例混合)按5×107/mL与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后,植入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处;对照组6只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区植入支架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每个时间段取材3只实验动物,2只对照组动物;2组分别用HE染色、Ⅱ型胶原分泌的免疫组化法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山羊髁突软骨缺失区能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12周时软骨未退变。对照组不能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软骨细胞基质的诱导下,可以修复山羊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面全层缺失。  相似文献   

5.
髁突软骨急性损伤自然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兔髁突软骨不同程度急性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修复组织的性质及其细胞来源。方法选用成年雄性大白兔44只,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单纯髁突软骨全层损伤组,将实验动物的髁突前斜面去除直径2mm的全层关节软骨;第二组:伴有软骨下骨皮质穿通的髁突软骨全层损伤组,在实验动物的髁突前斜面形成一直径2mm同时穿透关节软骨全层和软骨下骨皮质的缺损;第三组:空白手术对照组;第四组: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髁突软骨损伤组损伤区形成纤维组织性部分修复;伴有软骨下骨皮质穿透的髁突软骨全层损伤后,4~8周时损伤区有软骨组织形成,此后,逐渐变成致密骨组织。结论髁突软骨急性损伤后最终不能形成软骨组织修复。修复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颞颌关节手术非手术侧髁状突软骨氨基多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实验动物(兔)一侧关节髁突高位切除术后非手术侧关节髁状突软骨氨基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非手术侧髁状突软骨基质中氨基多糖含量减少,并随实验周期的延长而有一定程度的加重。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稳定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部分关节盘的方法,在成年兔上建立较为稳定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和6个月将实验兔处死,取实验侧髁突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1%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病变髁突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分布范围与水平变化。结果 本研究中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从组织病理学上先后观察到了关节盘损伤后早期关节软骨的应激性修复增殖,中期软骨基质渐进性损耗,后期软骨基质损耗丧失、纤维组织修复覆盖及骨赘形成等软骨退行性变过程。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病变早期肥大增厚的软骨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降低,且分布不均匀;病变晚期的髁突较深层软骨组织中仍可见有蛋白多糖的合成与分布。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骨关节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过程,且具有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实验动物(兔)一侧关节髁突高位切除术后非手术侧关节髁状突软骨氨基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非手术侧髁状突软骨基质中氨基多糖含量减少,并随实验周期的延长而有一定程度的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鼠髁突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FAM20C在髁突软骨中的时空表达特点,试探究其在小鼠髁突发育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胚胎17.5 d和出生后0、7、21 d 4组小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相应时间点FAM20C在小鼠髁突软骨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测量FAM20C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HE染色和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表明:随着软骨内骨化的进展,髁突软骨细胞层长度减少,软骨下骨体积增加,下颌髁突体积增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4组小鼠髁突软骨组织中均有FAM20C阳性表达,FAM20C主要表达于髁突软骨增殖软骨细胞层和前肥大软骨细胞层,少量表达于肥大软骨细胞层及软骨下骨层,随着髁突发育,FAM20C表达逐渐减少。统计学结果显示,各时间点FAM20C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M20C参与小鼠下颌髁突发育,可能通过调节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髁突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髁突骨软骨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体外培养人髁突骨软骨瘤细胞,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吉姆萨染色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阿利新蓝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软骨标记物表达。结果:髁突骨软骨瘤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和传代。细胞呈梭形、星形或多角形,细胞核有核异型性。细胞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克隆形成率为16%±1.2%。髁突骨软骨瘤细胞能分泌糖胺聚糖,表达Col2和Sox9。结论:髁突骨软骨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双重特性,为研究髁突骨软骨瘤的防治提供了一个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索用茜素红/阿利新蓝双染色法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骨架发育。方法:应用不同条件的茜素红/阿利新蓝染色液对E15.5、E16.5、 E18.5和P90的小鼠进行整体骨架双染色,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发育情况,重点关注Meckel's软骨和髁突软骨发育。结果:骨和软骨能被分别染成红色和蓝色,在体视显微镜下可清楚地观察到下颌骨的整体发育形态。Meckel's软骨与周围的骨组织在组织学上和空间上无连续性。髁突软骨独立于Meckel's软骨,与下颌骨骨膜紧密相连。结论:应用不同条件的茜素红/阿利新蓝整体骨架双染色法成功观察了小鼠下颌骨的整体发育过程。Meckel's软骨可能不直接参与下颌骨的骨化,髁突可能是来源于下颌骨末端骨膜间质细胞。[关键词] 阿利新蓝 茜素红 双染色法 下颌骨发育 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中蛋白多糖各组分的变化并探讨其与骨关节病的关系。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用颞下颌关节上腔内注射3%基质金属蛋白酶-10.1ml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动物模型。于术后24h、1周、2周、4周、8周、12周各处死3只兔,切取颞下颌关节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酸性黏多糖的阿新蓝(Alcianblu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髁突软骨蛋白多糖(PGs)中糖胺聚糖(GAG)、透明质酸(HA)在骨关节病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注药后1周阿新蓝染液pH1.0染色见髁突软骨中GAG染色变浅;第2周GAG染色较1周时稍深,阿新蓝染液pH2.5染色见髁突软骨中HA染色变浅;第4周GAG染色不均,整体变淡,HA含量明显减少,仅见钙化软骨层散在蓝染;第8周髁突软骨全层GAG染色极淡。各层染色无明显差别。HA在髁突软骨几乎无染色;第12周GAG染色总体极淡,HA无染色。结论蛋白多糖量和化学结构的变化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变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蛋白多糖随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发展逐渐丧失,与骨关节的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雌激素补充(E2)组、单侧前牙反(UAC)组、单侧前牙反+雌激素补充(U+E2)组(n = 12),3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TMJ-OA) is a degenerativ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permanent cartilage loss. Articular cartilage is maintained in a low-oxygen environment. The chondrocyte response to hypoxic conditions involves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 which induces chondrocytes to increas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HIF-1α in mechanical load effects on condylar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in heterozygous HIF-1α-deficient mice (HIF-1α+/−).DesignMechanical stress was applied to the TMJ of C57BL/6NCr wild-type (WT) and HIF-1α+/− mice with a sliding plate for 10 days. Histolog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HE staining, Safranin-O/Fast green staining, and immunostaining specific for articular cartilage homeostasis.ResultsHIF-1α+/− mice had thinner cartilage and smaller areas of proteoglycan than WT controls, without and with mechanical stress. Mechanical stress resulted in prominent degenerative changes with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HIF-1α, VEGF, and the apoptosis factor cleaved Caspase-3 in condylar cartilage.Conclus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F-1α may be important for articular cartilage homeostasis and protective against articular cartilage degradation in the TMJ under mechanical stress condition, therefore HIF-1α could be an important new therapeutic target in TMJ-O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软骨细胞外基质(CECM)取向多孔支架,评价其理化特性及对脂肪干细胞(ADSCs)的相容性。方法 切取新鲜猪关节软骨片,匀浆后离心筛选出直径50~500 nm左右的软骨纤维,经Triton X-100脱细胞后制备成浓度6%的CECM浆料,通过定向结晶和冷冻干燥后交联即得CECM取向支架。对CECM取向支架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 CECM取向支架横断面为均匀的多孔网状结构,孔壁上密布软骨纤维,纵断面为垂直管状结构;支架呈苏木精-伊红红染,甲苯胺蓝、番红O、天狼星红染色均呈阳性;支架孔隙率、吸水率和纵向压缩弹性模量分别为95.455%±0.910%、95.889%±1.071%和(40.208±5.097)kPa;ADSCs在支架上黏附和增殖,并均匀长入支架孔隙内。结论 CECM取向支架的成分与天然软骨相似,生物相容性良好,孔隙结构、孔径大小适于种子细胞黏附、增殖和长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透明质酸(HA)对下颌骨髁突软骨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新生小鼠(3 d)的髁突软骨及长骨软骨分别置于空白(培养对照组)和加有 HA(HA 组)的培养基中行小组织块培养,分别培养6周后,HE、茜素红、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2组软骨组织的钙化情况,免疫组化观察 VEGF、MMP-1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培养对照组髁突软骨内观察到钙化、基质中 VEGF 和 MMP-13表达阳性以及阳性细胞较多。HA 组未观察到髁突和长骨软骨内成骨和钙化发生,但观察到软骨表面积的增大,VEGF 及 MMP-13在软骨细胞基质内表达阴性,阳性细胞率减少(P <0.05)。结论:在体外培养环境下,HA 可以抑制下颌骨髁突软骨钙化,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 VEGF 及 MMP-1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咀嚼负荷对幼兔髁突软骨发育及软骨细胞中BrdU标记的影响。方法 出生10 d龄的32只幼兔,随机分为喂食固体硬饲料组和喂食粉末软饲料组。连续2周每天每只腹腔注射BrdU (50 mg/kg),在2、4、6、8周时每组处死4只幼兔,HE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软硬组髁突厚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rdU表达。结果 髁突软骨前部厚度硬食组明显高于软食组,在中部无明显差异,髁突软骨后部厚度软食组高于硬食组。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发育期髁突软骨各层及软骨下骨骨髓腔内均有BrdU阳性标记,前部的增殖层表达最显著。第2周,硬食组在前、中、后3个部位的BrdU阳性率都高于软食组;第6周,软食组的中、后部位的阳性率高于硬食组;第8周,软硬组均检测不到阳性细胞。结论 软食组在低咀嚼力刺激下,幼兔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启动较慢。适当的咀嚼压力能促进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同时幼兔发育期的髁突生长还受到基因等内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