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巴韦林三种给药途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55例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利巴韦林肌肉注射组、静脉给药组、滴鼻给药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分别给予肌肉注射、静脉给药、鼻腔给药。结果:肌注显效率52.7%,总有效率77.7%;静脉给药显效率58.13%,总有效率90.2%;滴鼻显效率59.5%。总有效率91.0%。结论:利巴韦林滴鼻安全、有效、经济,因此在使用利巴林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首选鼻腔滴入。  相似文献   

2.
李彥 《北方药学》2015,(2):126-126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9例,统计并记录患者抗生素应用品种、应用途径、联合用药情况等,分析治疗结果。结果:79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75例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应用率约为94.94%(75/79);应用单一品种抗生素者24例,二联抗生素者50例,三联抗生素者1例;抗生素仅通过静脉途径给药49例(约62.03%,49/75),联合口服途径给药11例(约37.97%,11/75),抗生素通过肌肉注射及口服途径联合给药15例(约20%,15/75);79例患者中治疗后痊愈63例(约79.75%,63/75),显效16例(约20.25%,16/75)。结论: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如联合用药不当、剂量或应用时间不当等,可造成耐药、毒副作用等诸多不良后果,应及时有效纠正抗生素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的不合理现象,促使临床正确应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研究概况。方法综述了鼻腔给药的特点、手段、制剂方法、要求、影响因素及研究状况。结果与讨论鼻腔给药可以产生全身作用,可以代替静脉给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研究概况。方法综述了鼻腔给药的特点、手段、制剂方法、要求、影响因素及研究状况。结果与讨论鼻腔给药可以产生全身作用,可以代替静脉给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 凡是在鼻腔用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统称鼻腔给药系统。以鼻腔作为给药途径,最早是用于治疗局部的鼻炎,鼻阻塞等。如0.5~1%麻黄素滴鼻剂或喷雾剂,用于治疗鼻腔局部炎症引起的水肿、收缩,消除鼻粘膜充血及鼻阻塞症状。因鼻腔容量小,  相似文献   

6.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云 《黑龙江医药》2005,18(4):284-285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历史悠久,但过去大多用于治疗鼻炎、鼻塞等届部疾病,起局部消炎、收敛、杀菌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辅粒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酏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玲  马海忠  廖明琪  邵婷玑  王婷  梁莉  乔华  常威  李丹 《中国药房》2013,(17):1615-1617
目的:为鼻腔给药新类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鼻腔给药系统类型和临床应用的中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对鼻腔给药新类型的研究方向和今后临床应用趋势作了预测。结果与结论:鼻腔给药系统类型主要有脂质体,其生物黏附性强、药物滞留时间长;纳米粒比表面积大、循环时间长、生物亲和性好、鼻腔黏膜穿透性好、不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微乳生物利用度高,部分药物鼻腔给药具有脑靶向性;微球生物黏附性强、药物滞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是目前鼻腔给药剂型中研究最多的一类。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惊厥急救、癌症疼痛、鼻内镜手术后、麻醉及鼻炎等。鼻腔给药系统发展较快,临床应用广泛,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药物在鼻黏膜上的滞留时间有限、对鼻黏膜有一定的毒性、很多药物缺乏临床前鼻腔给药的安全性综合研究、入脑的药物有效利用率低等。鼻腔给药有望成为部分药物临床应用中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胜炎 《上海医药》2009,30(5):230-232
据预测,2012年全球鼻腔给药的药品市场将达40亿美元。其中,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市场目前占整个鼻腔用药市场的83.6%。随着全身性治疗的鼻腔给药途径越来越受到关注,估计至2010年治疗骨质疏松的鼻腔给药市场将达3.21亿美元,而疫苗可望占鼻腔给药市场的5.8%(目前〈2%)。  相似文献   

9.
<正> 鼻腔给药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以往多用于治疗鼻炎等局部性疾患。近年,随着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和对鼻腔吸收药物的深入研究,发现鼻腔给药可达到全身性用药的目的,从而引起了人们对鼻腔给药系统的重视。目前,经鼻腔途径给的药物已有心血管药物、抗生素、脑垂体激素、多肽类等。鼻腔之所以成为引人瞩目的给药新途径,关键在于鼻腔的生理状态。 1.药物鼻腔吸收的特点 鼻腔独特的药物吸收特点是由其粘膜的生理状况所决定的。鼻腔粘膜表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0.
鼻腔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关煜 《上海医药》2003,24(11):514-516
鼻腔给药算不上是创新 ,以抗炎剂和血管收缩剂滴鼻消除鼻充血 ,局部治疗鼻炎已经用了多年。然而现今鼻腔已被看作是包括疫苗 ,骨质疏松症、偏头痛、性功能障碍治疗剂乃至胰岛素等范围广泛的许多药物的给药途径。鼻腔给药可行 ,某些最早的证据可追溯到上世纪 80年代中期。Reginster和Franchimont发现鼻内给予calcitonin(降钙素 )治疗Paget氏症与肌肉注射同样有效 ,而副作用较少。对一些不宜口服 ,通常需注射的药物鼻腔给药就更值得一试了 ,因为药物不会经肝脏代谢被降解 ,而是透过密集分布在鼻腔上皮软组织的血管进入循环系统。鼻腔给药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介绍了黏膜黏附聚合物在阴道给药系统各方面的应用,为阴道给药开发新的应用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对近期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结果:黏膜黏附聚合物通过阴道给药用于改善阴道干燥、避孕、抗感染、免疫治疗、治疗不孕症、抗病毒治疗等。结论:黏膜黏附聚合物已广泛地应用于阴道给药系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鼻腔给药可以避开血脑屏障、胃肠道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经过嗅神经通路直接到达脑部,因而被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鼻腔解剖、鼻腔给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转运通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面临挑战和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医药世界》2001,(2):26-26
药物治疗的途径,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口服,而对于鼻腔给药也许知者不多。  相似文献   

14.
吸入给药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吸入给药是目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在临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临床上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给药后产生局部或全身的效应,药物作用直接迅速,给药剂量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吸入给药的基本原理是给药后使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  相似文献   

15.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鼻腔给药”这一全新给药途径在过去几年来已引起国际药剂学界的广泛兴趣。这是因为鼻腔给药与口服途径相比具有不少优点,其一是吸收速度特别快,起效时间短,其二是,药物经鼻腔粘膜吸收后可以避开肝脏的“首过效应”,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早在廿世纪80年代初,美国药剂研究人员Huseain等人即已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将心得安加工成滴鼻剂其吸收速度要比口服片更快,且剂量可以相应降低。因限于当时的医学研究手段,研究人员并不十分清楚:为何通过鼻腔给药途径其血药浓度要比口服途径高一些。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鼻腔及肺部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溶胶给药具有快速专一和局部作用明显等特点,对胰岛素鼻腔和肺部气溶胶给药的生物等效性作了一番评价,认为肺部气溶胶给药是一个较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鼻腔给药系统 (nasaldraydeliverysystem ,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 ,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是传统的给药方式 ,在耳鼻喉科应用极为广泛 ,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随着新辅料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 ,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许多药物的鼻腔给药生物利用度高于口服给药 ,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生化药物 (蛋白质和多肽 )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而这些药物一般不能口服给药 ,因此越来越多的制剂专家把注意力转向鼻腔给药系统。1 鼻腔给药的…  相似文献   

19.
脑靶向性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靶向递送到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现从药物由鼻腔到脑的转运方式、影响因素、剂型、评价方法以及增强脑靶向性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鼻腔给药脑靶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鼻腔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有滴剂、嗅剂、膏剂、鼻塞、吸入剂等。实践证明,鼻腔给药,也是一条值得重视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