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四届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方法 对我校1998~2001,4年入学的新生进行SCL-90测试,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年级、性别、学科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并用SPSS对新生总体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代表性样本的分析结果与总体比较,排除年级和学科人数比例悬殊造成的误差。结果 我校四届新生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常模,抑郁和敌对2因子得分与常模无异,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年级差异主要在偏执、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4因子和总症状指数,2001级新生的平均状况较其他年级稍好,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最高;男生比女生更敌对,而女生较多恐怖和偏执方面的表现;学科间的差异则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等因子和总症状指数。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应对方式测试结果,女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女生。EPQ问卷评定,男生的P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L因子得分高于男生。应对方式因子分与EPQ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建议高校管理者应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引进困顿感量表(ES),评价其在医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学生1768名,将其随机分半,一半(n=855)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半(n=913)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病人健康问卷9条目(PHQ-9)检验效标效度。间隔1个月后,在总样本中选取53名学生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量表共16个条目,包含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64.66%,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值在0.23~0.77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两因子模型拟合情况略优于一因子模型(χ~2/df=7.00,RMSEA=0.08,GFI=0.91,CFI=0.95),各因子负荷在0.48~0.89之间。ES得分与PHQ-9得分呈正相关(ICC=0.44)。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6,2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94和0.93;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2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80、0.83。结论:困顿感量表中文版在医学生群体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估该群体的困顿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大中学生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中文版(TAS-20-C)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 4)对390名在校大、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相关分析显示,TAS-20与PDQ 4因子分及总分两两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P≤0.05),表演型人格障碍与述情障碍各因子相关较低;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人格障碍得分能够显著预测述情障碍总分,可解释总变异的26.1%,相反地,述情障碍对人格障碍也有显著预测作用,能解释其总变异的25.7%.结论:大、高中学生述情障碍和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谷巍 《医学信息》2010,23(18):3326-3327
临床学科带头人是医院人才梯队中最重要的角色,对整个学科的水平乃至医院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学科带头人的特征和要求,探讨了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结合,并通过一定程序和标准选拔和评价临床学科带头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 SCL-90和同一性状况量表对 40 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同一性完成状况 ( A)和延缓状况 ( M)的得分与 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不同同一性状况者的 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728人,采用平行分析(PA)和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确定LSRP的因子数量和结构,比较ESEM模型与3个竞争性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选取其中461人,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的宜人性及严谨性、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MACH-Ⅳ)和自恋人格问卷(NPI)为效标检测LSRP的效标关联效度,并检测LSRP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随机选取其中118人用于检测1个月后的重测信度。结果:PA结果发现LSRP有4个因子,ESEM结果发现由冷酷无情、恻隐之心、情绪失控和行为冲动4因子构成的ESEM模型可以较好解释LSRP的结构,修订后的LSRP共25个条目;宜人性和严谨性得分与LSRP得分呈负相关(r=-0.57、-0.40,P0.001),MACH-Ⅳ和NPI得分与LSRP得分呈正相关(r=0.66、0.22,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为0.80,4个因子的α系数为0.60~0.79;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6~0.83。结论: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测评大学生的精神病态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n=102)和半结构式访谈(n=22)编制初始问卷。方法:选取1973名中学生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选取1932名中学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度与效度检验;2个月后抽取168人进行重新测试。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的结构维度包括自我效能感、目标与控制、问题解决、社会交往与乐观5个因子,能解释总方差的53.802%;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5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3量表得分与抑郁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20,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718~0.839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83,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17~0.838之间。结论: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孤独感与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小学儿童孤独感与其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关系。方法以修订的《儿童孤独问卷》与自编的《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为工具,对以整群取样法随机选取的3至6年级小学儿童共411人进行测查。结果1除了3年级的自我孤立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之外,孤独感总分、社会适应感、对同伴地位的自我评价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4年级女生的孤独感总分与社会适应感得分以及6年级女生的社会适应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除问题解决特质与自我孤立感相关不显著之外,小学儿童孤独感总体及各个维度与社会创造性倾向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威信、交往能力、冲突解决特质分别可以解释孤独感变异的4.0%,3.7%,7.0%,而小学儿童交往能力、威信均可以显著地预测孤独感及其各个维度。结论可通过提高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降低或消除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分层抽取570名教师作为被试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E 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t检验与相关分析)。结果①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小学与大学相比,在人际关系、敌对2个因子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1=2.04,2.39;P均<0.05);中学与大学相比,除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5.58,6.50,3.22,5.49,4.54,5.34,4.78,3.28;P均<0.01);中学与常模相比,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3=6.67,4.25,6.57,7.28,8.24,6.83,7.79,8.94,5.07;P均<0.001);大学与常模相比,除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3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4=2.22,5.05,1.87,4.51,3.71,3.13;P均<0.05);②教师自我效能得分与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教师自我效能是影响教师心理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BIS-11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的信度和六种因素模型的结构效度。方法:分别在正常青少年(n=406)、精神障碍青少年(n=258)、违法青少年(n=331)三组样本中进行信度分析;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总样本及三组青少年样本中验证6种因素结构模型。结果:三组青少年样本BIS-11总量表及三个分量表(运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非计划性)内部一致性Crobach’sα在0.67-0.89之间,三组样本之间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青少年的冲动性得分(76.10±15.81)最低,精神障碍青少年(83.28±18.01)次之,违法青少年(86.05±15.77)最高。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三因子相关模型、六因子相关模型和双因素模型(G-3模型、G-6模型),其中三因素模型和G-3模型模型拟合最为理想。结论:中文版BIS-11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适应于青少年冲动性人格特质的测评与解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现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寻找高校教师心理保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问卷对某高校1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根据工作年限、年龄、学历、性别、研究学科、体育锻炼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校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比国内常模各因子得分高,工作8年以上教师的躯体化、抑郁和偏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工作1~8年的教师(P〈0.05,P〈0.01);35岁以上教师的躯体化、忧郁、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以下的教师(P〈0.05,P〈0.01);高学历的教师(硕士、博士)的强迫、忧郁和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大学及以下学历的科技人员(P〈0.05,P〈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除敌对因子分高于偶尔参加与基本不锻炼者外,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后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体育锻炼状况不佳,应加强心理卫生、体育锻炼及健康知识的宣传,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并检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Ⅱ-C)在我国大学生中的因子结构。方法:8, 214名大学生(年龄18.5±1.1岁)完成BDI-Ⅱ-C测试,样本随机分成2部分,样本1(n=4,107)用于平行分析和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初步确定因子结构;样本2(n=4,107)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交互验证确定最合适的因子结构;同时通过比较因子解释共同方差的比例及因子量表分Omega(ω)同质性系数,佐证最佳因子结构。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平行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2个因子特征根比值大(分别为8.22,1.46),探索性双因子模型全局抑郁因子解释共同方差的比例达85%到89%,结果提示量表可能为单维结构;(2)验证性因素分析:比较单因子、相关特质及相应的双因子模型,结果一致显示,双因子模型拟合数据优于相关特质模型,且全局抑郁因子解释方差比例平均为74%,而组别特定因子为26%;(3)BDI-Ⅱ-C总分ω系数为0.93,双因子模型全局因子、组别因子认知-情感和躯体症状ω层级(ω_h)系数分别为0.76、0.23和0.20。结论:在我国大学生中,BDI-Ⅱ-C总分反映了一种单维构念,采用量表总分能有效评估我国大学生的抑郁严重程度,而报告和解释分量表分可能引起误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反社会过程筛查表自评版(Antisocial Process Screening Device Self-Report Version,APSD-SR)在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适用性及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在两个独立的中学生样本中(N1=1067,N2=368)对APSD-SR中文版的因子结构和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同时采用多个效标工具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对APSDSR18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一个三因子结构模型:冲动、冷酷无情和自恋。该模型在随后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进一步验证(χ~2=402.041,df=132,RMSEA=0.070,CFI=0.859,TLI=0.837),大部分项目因子载荷在0.5以上。APSD总分及三个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alpha系数为:0.776、0.694、0.767和0.700。同时,APSD-SR总分及冲动和自恋因子与理论相关的效标存在显著的相关,然而冷酷无情因子得分与效标的关系存在问题。结论:除冷酷无情因子外,APSD-SR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可以接受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邓平  丁玲  张永盛  邓颖 《校园心理》2012,10(6):371-373
对Neff编制的自我怜悯量表进行修订,并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总共选取48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预测与正式测验,使用SPSS 13.0和AMOS 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修订后的量表包含6个维度、26个条目。②各维度和量表的同质信度在0.58~0.68;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各条目对所属因子有中度以上的负荷,抽取的6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53.8%。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量表的六因素结构模型。③修订后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用于我国青少年的测试。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自我怜悯测量结果不存在性别差异,存在年级差异。由此可见,青少年自我怜悯量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藏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拉萨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方法本文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在藏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的发生频率最高,学习压力因子和丧失因子上的生活事件给藏族学生带来较大影响。②初一年级藏族学生在受惩罚和丧失因子上的得分要高于其他年级的藏族学生,高三藏族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得分要高于其他年级的藏族学生。③在受惩罚和其他因子上的得分藏族男生要显著高于女生。④来自城市的和来自农区的藏族学生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体现在受惩罚和丧失因子上,并且藏族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结论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存在看结构性差异,在心理教育与辅导上应注意类别差异和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初中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方式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1597例初中生,年龄10~17岁,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青少年生活方式量表(CALS)分别测量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生活方式。结果: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6.4%和17.2%,GAD-7得分、PHQ-9得分与CALS饮食习惯因子得分、睡眠状况因子得分、卫生习惯因子得分、学习习惯因子得分、体育锻炼因子得分、娱乐活动因子得分、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应对方式因子得分、生活满意度因子得分均存在负相关(-0.57≤r≤-0.15,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CALS睡眠状况因子得分、生活满意度因子得分、体育锻炼因子得分对GAD-7得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7,-0.15,-0.05;均P0.05),卫生习惯因子得分对GAD-7得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8;P0.001);睡眠状况因子得分、生活满意度因子得分、饮食习惯因子得分对PHQ-9得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1,-0.16,-0.06;均P0.05)。结论:初中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方式相关,生活方式中的部分因子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监狱内服刑罪犯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对罪犯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对罪犯社会支持度的评估,为进一步预测罪犯服刑改造中的心理状况、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提供帮助。方法 对261名入监不到半年的罪犯进行社会支持和症状评量表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罪犯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但在不同因子上得分大于2的罪犯人数不同;②罪犯社会支持得分与SCL-90部分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与罪犯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罪犯的心理健康情况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四川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选取475个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名大学生在SCL-90测试中有一个以上因子得分大于3分;四川警察院校大学生在SCL-90很多因子上得分与国内常模、国内大学生常模、国内军事院校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四川警察院校大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