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颅脑手术病人,麻醉前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测压,异丙酚、芬太尼及潘可罗宁常规诱导,随机将病人分成2组I组术中维持以异丙酚4mg@mg@kg-1、氯胺酮2mg@kg-1@h-1持续微泵静脉滴注,Ⅱ组术中维持以同等剂量异丙酚复合1%~2%异氟醚,观察术前、切皮、钻颅骨、打开硬膜时颅内压的变化,Datex监护仪持续监测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有创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期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降低的同时可维持满意的脑灌注,苏醒过程平稳,呛咳、屏气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而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颅内压下降,并伴随明显的脑灌注减少.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内占位病人安氟醚吸入麻醉时不同诱导方法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20例病人随机分成硫贲妥钠组(T组)、咪唑安定组(M组)、依托咪脂组(E组)和异丙酚(P组),麻醉诱导前于L3-L4间隙用18G硬膜外穿刺针穿刺至蛛网膜下腔,向上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保证导管通畅,外接测压管,平卧位以腋中线水平为零点,采用水柱表法测腰部脑脊液压(LCSFP cm H2O)代表颅内压(ICP)。分别采用硫贲妥钠、咪唑安定、依托咪脂和异丙酚麻醉诱导后,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后即刻、吸入安氟醚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LCSFP的变化。结果T、E、P组麻醉诱导LCSFP明显降低,吸入安氟醚后不回升,并随着安氟醚浓度的升高而降低。M组变化不明显。结论颅内占位病人安氟醚吸入麻醉时,给予硫贲妥钠、咪唑安定和依托咪脂等降低颅内压的药物麻醉诱导后,再吸入安氟醚不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咪唑安定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14例颅内肿瘤患者,用异丙酚2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用0.2%异丙酚按6mg/kg/h,4.5mg/kg/h,3mg/kg/h三步递减的速度维持麻醉,观察诱导前后及术中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的变化。结果发现颅内压明显下降,而平均动脉压及灌注压诱导下降,气管插管后回升至诱导前水平,术中保持稳定,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非常适宜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维持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65 ~ 8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n=25):七氟醚麻醉组(S组)和异丙酚麻醉组(P组).麻醉诱导给予舒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0.25 ng/ml,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1.5μg/ml并逐渐增加浓度,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时S组吸入七氟醚,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两组均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15ng/ml,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15mg/(kg-h)维持BIS在40~60,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观察术中HR 、MAP、BIS、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S组手术开始后即刻BIS值高(P<0.05);S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例数明显低于P组,麻黄碱使用次数低于P组(P<0.05).结论 BIS更适合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异丙酚和七氟醚广泛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术中维持.我们对这两种药复合短效的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进行了前瞩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对5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在颅骨切开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维持由开始的0.5μg/kg·min逐渐减少至0.25μg/kg·min.麻醉诱导用异丙酚,术中麻醉维持予靶控输注异丙酚,最低靶浓度为2μg/ml.或者用初始吸入浓度2%的七氟醚吸入.术中平均动脉压大于100mmHg或低于60mmHg分别视为高血压或低血压.分别记录手术方案、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低血压的发生率S组比P组高,S组的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明显比P组多.两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每小时的麻醉药用量S组比P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或七氟醚两组都能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良好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复合麻醉对脑血流和脑代谢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脑科择期病人分为两组,组Ⅰ为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组,组Ⅱ为异氟醚组。术中测定不同时间的CaO2、CjVO2、SaO2、SjVO2、ICP、CPP。结果组Ⅰ中病人的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的变化与组Ⅱ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异氟醚复合麻醉在降低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方面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7.
罗巧中  王宁  刘莉  陆军 《海南医学》2003,14(11):53-5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ASAI—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以异丙酚行麻醉诱导。监测其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心率变化。并计算脑灌注压。结果 异丙酚给药后,各项指标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异丙酚可安全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8例老年患者进行观察,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异丙酚组(79例)和七氟醚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七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醚组诱导期和插管期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对老年腹腔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诱导后15min、1h和2h采集静脉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结果:麻醉后,A、B两组SOD值均逐渐下降,MDA值均逐渐升高,麻醉诱导后2hSOD、MDA值较麻醉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A、B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两组SOD值较麻醉前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DA值较麻醉前均逐渐下降,并于麻醉诱导后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D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与C组之间相比较及B与D组之间相比较,SOD值在麻醉诱导后2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DA值在麻醉诱导后1 h及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均能产生自由基使MAD升高、SOD下降;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降低MDA.  相似文献   

10.
曾思  徐广民  苏文杰  胡云霞   《四川医学》2018,39(3):296-298
目的观察机器人腹腔镜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中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屏吸入组和全屏静脉麻醉组,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诱导和维持,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Trendelenberg体位建立气腹30min(T2)、Trendelenberg体位建立气腹90min(T3)、停气腹平卧后15min(T4),手术结束60min(T5)。观察记录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变化。结果分别采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Tidal volume)、呼吸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O2)、麻醉深度指数(CSI)无显著差异,在Trendelenberg体位和CO2气腹建立后七氟烷麻醉组IOP明显高于异丙酚麻醉组(P<0.05),OPP低于异丙酚麻醉(P<0.05)。结论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优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1.
12.
谭庆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89-1091,109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DSA可早期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伴颅内血肿;48例患者53个动脉瘤颈均夹闭成功,3个月后随访时,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2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DSA可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后积极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Spontaneous/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is characterised by orthostatic headach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characteri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1971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