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前列腺癌PC3肿瘤细胞系中是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亚群,并对其形态及克隆生长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染料Rho123着色强度是否可用于区分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方法 采用Rho123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Rho123与DAPI复染后荧光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克隆生长特征分析等方法.结果 PC3细胞中存在对Rho123着色显著差异的两类细胞亚群,其形态结构、增殖能力及克隆生长方式均有明显差别.结论 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对Rho123拒染的特性可用于区分肿瘤干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肝细胞癌细胞亚群的克隆分离及异质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人肝癌细胞、克隆分离异质性亚群细胞,探讨肝癌异质性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肝细胞癌细胞,应用有限稀释法对培养的肝癌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分离异质性亚群,并应用细胞计数法测定其细胞倍增时间及倍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其DNA含量确定细胞周期分布,裸鼠异体移植检测其成瘤能力.结果:分离到LCSC-1及LCSC-2两个细胞亚群.LCSC-1亚群细胞呈长梭形,裸鼠异体移植不能成瘤(0/8);LCSC-2亚群细胞呈多角形、多突起,裸鼠异体移植可成瘤(8/8).LCSC-1与 LCSC-2相比,体外增殖能力强,倍增时间(18.6 ±3.2 h vs 25.9±4.7 h)和最大倍增倍数(16.1 ±1.4 vs 12.2±1.6)有显著差异(均P<0.01);而且LCSC-1处于细胞周期S(28.4%±3.3%vs 20.2%±1.9%,P<0.01)和G2M(25.0%±6.3% vs 16.6%±4.7%,P<0.05)的比例明显高于 LCSC-2.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存在着异质性的肿瘤细胞亚群,可能来源于肿瘤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选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MHCC97H细胞株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比较其体内成瘤能力,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分选前后MHCC97H细胞中CD133表达分别为(1.09±0.43)vs(86.65±6.49)%(P<0.01)。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增殖能力较强,成瘤能力高,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P<0.05,P<0.01)。结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的CD133+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CD133是人肝癌MHCC97H细胞株的肿瘤干细胞的表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殷  郑青  汪铮  王园园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11,16(5):281-285
背景: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目前肿瘤干细胞学说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CD133是一种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目的:比较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CD133+和CD133一亚群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并初步探讨CD133+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SMMC7721细胞中CD133+和CD133一亚群.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表达量,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Dl33体外增殖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体内致瘤性.CCK-8法检测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结果:MACS分选并培养1周后,CD133+亚群中CD133表达量明显下降。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裸鼠肿瘤的体积明显升高,对5-Fu的敏感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SMMC7721细胞中CD133+亚群较CD133-亚群更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机制.方法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直接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以源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模型.以CTL治疗裸鼠HepG2移植瘤并观察治疗效果,检测移植瘤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C诱导的CTL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而抑制移植瘤生长.结论经肿瘤抗原激发的DC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系HepG2中肿瘤干细胞比例及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使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处理HepG2细胞后,使用流式技术分析HepG2细胞系中的侧群(SP)细胞的变化.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I3K/Akt抑制剂对HepG2细胞中SP细胞和非SP细胞成克隆能力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中存在SP细胞,经过LY294002处理后,SP细胞比例下降.LY294002可以显著降低SP细胞的软琼脂成克隆能力,对非SP细胞的软琼脂成克隆能力影响不明显.[结论]HepG2细胞中的SP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PI3K/Akt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中SP细胞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HepG2细胞中的SP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并能显著抑制SP细胞的增殖速度、软琼脂成克隆能力,增加SP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更加深入地了解肝癌干细胞的特性以及探索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分离的CD117+细胞生物学行为,探讨肝癌中CD117+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及球体细胞中CD117的表达比例.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HepG2成球细胞中分离CD117+的肿瘤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其成球能力.CCK-8法观察CD11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顺铂对CD117+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和耐药指数(RI).结果:HepG2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成球率为6.21%±2.03%;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球体细胞中CD117+细胞的比例比HepG2细胞提升了9倍;CD117+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球率和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未分选细胞和CD117细胞;CD117+细胞在各浓度的顺铂作用下抑制率均较未分选细胞和CD117细胞明显降低,三者IC50分别为12.229μmol/L、7.970μmol/L和7.345μmol/L,CD117+细胞和未分选细胞耐药系数RI为1.165和1.076.结论: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CD117+细胞是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CD117可能是肝...  相似文献   

8.
肿瘤由异质性的肿瘤细胞组成,其中包含一个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中起关键作用的亚群--肿瘤干细胞[1].近年根据肿瘤干细胞理论分选到了胰腺癌干细胞(CD24+ CD44+ ESA+)[2],而且从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分离的CDD24+ CD44+ 细胞具有高致瘤性[3].本实验探讨从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富集CD24+ CD44+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足量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中分离侧群(SP)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术(FACS)从MGC-803细胞株中分选出SP细胞和非SP细胞亚群进行培养,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两组亚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NOD/SCID鼠成瘤实验检测两组亚群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结果 FACS结果显示,细胞株MGC-803中SP细胞亚群占总细胞的0.3% ~ 1.2%;SP细胞体外克隆形成率为(0.862±0.050)%,非SP细胞体外克隆形成率为(0.325 ±0.207)%,两者比较P<0.05;SP细胞最低成瘤数量是1×103/只,非SP细胞为5×103/只.结论 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中存在SP细胞,其生物学特性与干细胞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树突细胞(DC)-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裸鼠肝癌的抑瘤作用。方法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后取肝癌组织,根据肝癌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用磁珠分选法初步获得肝癌干细胞,反复冻融提取法获得肝癌干细胞抗原;采集同一患者外周血,加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扩增抗原致敏的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从CIK中分选出CD3~+CD8~+T细胞;将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DC与CD3~+CD8~+T细胞共培养后,获得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制备裸鼠肝癌模型,动物实验观察抗原致敏的DC-CTL对裸鼠肝癌的抑瘤作用。结果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和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对裸鼠肝癌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组的抑瘤率明显增高。结论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DC-CTL对肝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