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成像(3D FLAIR MRI)在内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52例内耳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梅尼埃病患耳组、可疑梅尼埃病患耳组和突发性聋患耳组)和对照组(健侧耳组),对受试者进行耳蜗电图及内耳3D FLAIR MRI扫描等相关检查,观察各组内耳3D FLAIR MRI内淋巴显像与耳蜗电图关系。结果3D FLAIR MRI扫描可观察到梅尼埃病组、可疑梅尼埃病组、突聋组内淋巴积水程度患侧比健侧耳组严重,但梅尼埃病、可疑梅尼埃病及突发性聋的内淋巴积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淋巴积水诊断的阳性率3D FLAIR MRI扫描高于耳蜗电图,尤其在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中3D FLAIR MRI 检查比耳蜗电图更具有优势,但尚不能认为3D FLAIR MRI扫描可以取代耳蜗电图检查。结论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成像在内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可疑梅尼埃病及突聋的辅助诊断,能有效提高内耳内淋巴积水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与耳蜗内离子浓度比较,内淋巴囊内的K+浓度低,Na+浓度高,内淋巴囊电位相对于外淋巴为正值。内淋巴囊离子分泌增多和/或重吸收减少可引起梅尼埃病。临床上有采用利尿剂来治疗梅尼埃病。但内耳,特别是内淋巴囊中的离子和液体转运机制及梅尼埃病内耳病变的性质和位...  相似文献   

3.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的内耳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内淋巴积水,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本文就梅尼埃病免疫致病机制学说的发展、免疫法诱导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针对内淋巴积水进行的听力学和影像学等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为特征。梅尼埃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众所周知,其病理特征为内淋巴积水,但内淋巴积水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有研究证实,内淋巴囊在内淋巴体积调节、与慢性内淋巴积水相关的组织病理及电生理级联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研究积水产生过程、积水与病理及电生理变化的关系,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内耳功能的,可以帮助有效治疗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周期性发作提示或许可以通过控制内淋巴积水使内耳维持稳定状态,避免进展性损伤及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5.
外淋巴瘘和梅尼埃病的诊断和治疗很容易混淆。有些病例症状符合梅尼埃病,但其他方面符合外淋巴瘘。本文回顾伴有波动性耳聋、眩晕、耳鸣和耳内胀满感的64例梅尼埃病病例,介绍八年的临床经验。然而  相似文献   

6.
梅尼埃病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内淋巴积水。关于内淋巴积水的发生有多种推测,任何因素使内淋巴液的生成超过重吸收均可能导致内淋巴积水,内淋巴囊一直被认为是内淋巴液的主要吸收部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淋巴管在内淋巴液重吸收中的作用可能比内淋巴囊更重要。本文将内淋巴管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梅尼埃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相似文献   

8.
梅尼埃病是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或)耳胀满感为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病。目前梅尼埃病的治疗尚无国际统一规范,主要是经验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内淋巴囊手术属于保存听力的功能性手术,适应于早中期梅尼埃病患者,尤其是听力尚存在波动的患者。内淋巴囊手术主要分为内淋巴囊减压术和内淋巴囊引流术,其总体眩晕控制率在60%~80%。虽然对内淋巴囊手术的机制及疗效仍存在争议,但由于其手术方式符合生理要求,破坏性较小,内淋巴囊手术目前仍作为顽固性梅尼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初期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显微镜下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2例梅尼埃病的病人行显微镜下内淋巴囊引流术,并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按疗效评定标准,A级3例;B级5例;C级3例;D级1例。有效率91.67%。结论 内淋巴囊引流术是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的保留听力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耳鸣和耳内胀满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耳病。其组织病理改变为内淋巴积水,有关梅尼埃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随着临床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近年发现免疫因素在梅尼埃病的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据报道有6%的单侧梅尼埃病与免疫反应有关,双侧梅尼埃病与免疫机制有关的可能性达16%。  相似文献   

11.
梅尼埃病是一种外周性眩晕综合征,有一定的致残性、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性.遗传假说是解释梅尼埃病发病机制的假说之一,目前梅尼埃病相关基因研究包括对家族性梅尼埃病患者和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及家系分析,对散发患者免疫、代谢、内淋巴循环等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已知候选基因验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梅尼埃病相关基因研究及应用予以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案提出进一步思考.方法 回访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行3个半规管阻塞术+内淋巴囊减压术并在术后指导常规前庭康复的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13例,询问患者术前术后眩晕发作情况并完善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MDOQ)、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DHI)、特...  相似文献   

13.
梅尼埃病的病理改变与内淋巴囊纤维化和功能障碍引起的膜迷路积水有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有些梅巳埃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为进一步弄清梅尼埃病的发病和免疫机制的关系,取30例内科治疗失败而施行内淋巴囊手术治疗的梅尼埃病人的血清,与无耳部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鲜尸体的内淋巴囊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荧光显微镜研究,并用10例正常人血清、缓冲磷酸盐液(PBS)作为对照,用抗核抗体阳性血清作为阳性对照和扁桃体组织作为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组织对照。结果显示:30例病人中3例标本(10%)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正常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内淋巴积水的认识一般源于梅尼埃病,迄今为止,梅尼埃病的病因不甚明了。由于临床上无法行活体内耳病理检查,而现有检查手段特异性均不高,故对于内淋巴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外科流程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临床观察,评价梅尼埃病外科流程治疗对眩晕发作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20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根据眩晕发作的情况依次采取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及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治疗。运用症状卡进行眩晕发作和活动状况的评测。结果 20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平均104个月观察期内采用单纯低压脉冲治疗有效控制眩晕为17例,比例为85%;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有效控制眩晕为2例,比例为10%;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有效控制眩晕为1例,比例为5%。结论对于顽固性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控制需要外科流程化、综合性的治疗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手术适应症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1996年至2011年收治的梅尼埃病病例共71例,选择反复发作眩晕且有实用听力者进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前完善检查并根据听力分期、听力曲线、病程、随访期限等进行分组,术后进行随访,生活质量的评测采用梅尼埃病内淋巴囊减压术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DOQ。结果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生活质量相应改善的梅尼埃患者为87.69%,3.08%不变,9.23%变差。QOL的得分与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等无明显统计学相关,与术前听力分期、术前听力学曲线类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能有效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术前不同分期与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疗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分期为2、3期的患者疗效要好于4期患者,听力曲线为上升型的效果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7.
内淋巴积水已被公认是与梅尼埃病相关的组织病理,因而降低内淋巴压力成为一些治疗方法的追求目标。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加中耳压力治疗梅尼埃病急性发作,而且通过外耳道直接加压还能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的听力。为探讨其机理进行了以下试验。试验组豚鼠41只分成四组,第...  相似文献   

18.
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影像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钆喷酸葡胺稀释液、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扫描(three dimensional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FLAIR MRI),探讨梅尼埃病内淋巴液截面积的测定方法。方法 5例梅尼埃病患者和10名健康受试者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行内耳3D-FLAIR MRI。耳蜗部采用斜矢位蜗轴截取平面,测量耳蜗底转内淋巴间隙和总淋巴间隙面积;前庭部采用冠状位前庭长轴垂直截取平面,测量前庭部内淋巴间隙(椭圆囊和球囊的面积之和)和总淋巴间隙。结果 5例梅尼埃病患者单侧患耳和10名健康受试者受试耳的内耳3D-FLAIR MRI显示内耳的耳蜗、前庭和(或)半规管的外淋巴间隙广泛可见造影剂钆增强区影,可以区分内、外淋巴间隙的边界和清晰显像内淋巴间隙的情况。5例梅尼埃病患者的耳蜗和前庭部的内淋巴间隙评定值分别为0.36±0.08和0.40±0.12;全组梅尼埃病患者(5例)和健康受试者(10名)之间耳蜗的内淋巴间隙评定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钆、内耳3D-FLAIR MRI,采用客观统一的内淋巴间隙核磁采集和测定方法可以评定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梅尼埃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膜迷路积水,但膜迷路积水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有研究证实,膜迷路积水与内耳离子、水转运通道息息相关。对内耳上皮钠通道(ENaC)、水通道蛋白(AQPs)与内淋巴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膜迷路积水形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梅尼埃病患者中常可观察到-SP 增大,此内淋巴积水密切相关已属公认,然而+SP 在梅尼埃病中的临床意义则少见报道,为了明确+SP 在梅尼埃病中的临床意义,作者在以下三组病人中观察+SP 的检出率及+SP 的增大:①正常10耳,②梅尼埃病47耳,③非内淋巴水肿所致的耳蜗性聋28耳。作者采用穿过鼓膜的记录方法获得耳蜗电图。结果:+SP 检出率在梅尼埃病明显高于正常耳及耳蜗性聋者,以8k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