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晓红  贺丹  张艳华  李涵  田庄  王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03-4304
[目的]探讨医院内真菌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临床真菌感染患者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并从患者年龄、标本来源、病原菌种类、科室分布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收集临床假丝酵母感染标本209例.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61.2%),以痰标本的真菌分离率最高(82.8%).分离出的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所占比例最高(72.2%),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12.5%)、光滑假丝酵母(8.6%)、克柔假丝酵母(2.4%)、其他假丝酵母(4.3%).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真菌感染人数的83.7%.[结论]应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加强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对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假丝酵母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ICU患者送检标本假丝酵母培养阳性2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假丝酵母分为感染组117例,非感染组129例。送检标本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246例患者共检出311株假丝酵母,培养阳性标本主要以深部痰液、引流液和中段尿为主,其中白假丝酵母占47.27%;白假丝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90%;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而对伏立康唑敏感率相对较高;抗真菌药物使用率及累计药物限定日剂量(DDDs)最高为伏立康唑;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腹部手术、脓毒性休克是ICU患者假丝酵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2次培养阳性、G试验值及28 d病死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ICU检出假丝酵母以白假丝酵母为主,非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下降。腹部手术和脓毒性休克是假丝酵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28 d病死率明显升高。临床应及早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重度烧伤创面真菌感染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重度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断检测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河南某三甲医院烧伤科和ICU收治的且符合重度烧伤诊断的患者95例,根据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真菌感染患者32例,非真菌感染患者63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比较真菌感染患者与非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真菌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患者与非真菌感染患者在住院天数、烧伤总面积、手术次数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重度烧伤患者共分离出真菌82株,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包括白色假丝酵母(34.1%)、热带假丝酵母(18.5%)和光滑假丝酵母(17.1%),其次是曲霉菌(13.4%)和毛霉菌(12.2%);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时间分布主要是烧伤1~2周时间段(31.3%),其次是≥4周时间段(21.9%),2~3周(18.8%)和3~4周(15.6%);真菌感染组病死率31.3%高于非真菌感染组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0,P0.001);非真菌感染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真菌感染组(Z=6.979,P0.001)。结论重度烧伤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致死致残率相对较高,会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疾病监测和筛查,尽早地发现真菌感染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检验科经血培养确诊为真菌血流感染的患者100例,根据感染类型将其分为血流真菌感染组(50例)、局部真菌感染组(50例),另选50名同期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血流真菌感染组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检测并观察其真菌分布特点;比较三组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比血流真菌感染组患者不同病原菌感染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CT水平。结果血流真菌感染组共分离出菌株50株,其中白假丝酵母17株,非白假丝酵母33株。血流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低于局部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RP、PCT水平均高于局部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局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假丝酵母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CT水平均低于非白假丝酵母组(P0.05)。结论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为主,血浆(1,3)-β-D葡聚糖、CRP、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真菌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真菌占18.0%~26.0%,多数医院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病原体[1].在致病的医院感染真菌中,尤以假丝酵母菌属中的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2].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机体后可侵犯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危害性大、病死率高,如果能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就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3].目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这些方法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方法辅助早期诊断[4].当前针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传统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增加,新的治疗方法开始出现[51.笔者对近年来医院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技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假丝酵母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假丝酵母感染患儿标本77例,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并从患儿年龄、基础疾病及标本来源、检出病原菌种类、菌株药物敏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岁。标本主要来源于咽拭子,白假丝酵母的分离率最高(63.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和其他假丝酵母。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较高。其中,白假丝酵母对AmB、5-FC、氟康唑(FCZ)及伊曲康唑(ICZ)的敏感率依次为100.0%、91.9%、83.7%、69.4%;对ICZ、FCZ、5-FC的耐药率依次为4.1%、2.0%、2.0%。结论:儿童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最多见,分离菌株对FCZ和ICZ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进行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68例深部真菌泌尿道感染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对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68例患者,其平均年龄47岁,均有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应用广谱抗生素月余,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82.43%,二种以上深部真菌混合感染者占10.29%,及时抗真菌治疗效果尚好。结论在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中,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广谱抗生素是重要的诱因,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39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S真菌感染专家组发布的成人呼吸与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从392例肺结核患者中选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和对照组(肺结核未合并真菌感染);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真菌培养率为100.0%,共检测出85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隐球菌、曲霉菌、热带假丝酵母以及光滑假丝酵母分别占38.8%、31.8%、9.4%、8.2%及7.0%;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诊断方法中,CT检查阳性率达72.9%,明显高于X线检查阳性率1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细菌学培养结果绘制ROC曲线,CT检查的AUC为0.792,X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73,提示CT检查诊断准确性更高;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累及两个肺叶比例达82.4%,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在空洞的患者达32.9%,存在胸腔积液及支气管散播的患者达40.0%及60.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较高,多呈现双肺弥漫性病变,优于常规X线检查,有助于临床上检查肺结核合并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39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S真菌感染专家组发布的成人呼吸与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从392例肺结核患者中选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和对照组(肺结核未合并真菌感染);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真菌培养率为100.0%,共检测出85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隐球菌、曲霉菌、热带假丝酵母以及光滑假丝酵母分别占38.8%、31.8%、9.4%、8.2%及7.0%;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诊断方法中,CT检查阳性率达72.9%,明显高于X线检查阳性率1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细菌学培养结果绘制ROC曲线,CT检查的AUC为0.792,X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73,提示CT检查诊断准确性更高;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累及两个肺叶比例达82.4%,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在空洞的患者达32.9%,存在胸腔积液及支气管散播的患者达40.0%及60.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较高,多呈现双肺弥漫性病变,优于常规X线检查,有助于临床上检查肺结核合并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白假丝酵母菌是常驻于人口腔中的条件致病性酵母菌,可引起口腔及深部真菌感染.正确鉴定与分类有利于对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此文就口腔白假丝酵母菌常用基因分型分子技术及分子流行病学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