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伤寒论》113方中,后列有加减进退的小柴胡汤、小青龙汤、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真武汤、白通汤、四逆散、理中丸七主加减进退配伍精义的辨析,如治“热深厥深”的四逆散加干姜、附子的原因,真武汤以姜术为君落,加减中去附子之论,以及小柴胡汤在有咳症时去参、姜、枣而加干姜五味子的道理,还有小青龙汤证的喘去麻黄,以及桂枝附子汤和去桂加白术汤中大便硬而加白术的原因,还有同是心悸而却有加桂、加苓之不同等等,说明了方剂配伍的精髓是辨证施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对心悸的治疗特色。[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心悸条文的系统研读,结合对其他古籍论述的学习,归纳总结《伤寒杂病论》中心悸证型分类,并剖析仲景治疗心悸的遣方用药特点。[结果]在八纲辨证理论基础上,可将心悸条文总结归纳为心阳亏虚、水饮内停、气血虚弱、气机不利、阴虚火旺五类证型,仲景治疗时常以温阳为重、化饮为先,温阳以桂枝配伍甘草为核心药对,化饮则茯苓为最佳选择;体现了合法而施、多法并用、三因制宜的杂合以治的学术特点;遵循形神同调,双心并治的治疗思想;根据患者证型特点,选取不同的特殊煎服法,重视煎服法的运用。[结论]临证治疗心悸时要明辨证型分类,借鉴学习仲景温阳化饮、杂合以治、形神同调、选取不同煎服法的证治特色,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临床诊疗思路,对于临证治疗心悸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项肩臂痛内治古方的用药特点。方法筛选以颈项肩臂痛为主治的古方,按其所治证进行分类,对不同证治古方的用药类别、总味数、单味药使用频数及药对(组)出现频数进行统计,并列举频数居前的代表药物。结果共有219首古方纳入研究,其中风寒湿痹证治方108首,痰湿阻痹证治方57首,寒湿阻滞证治方38首,正虚不足证治方26首。各类方剂药物组成及其常用药物均有不同特点。结论解表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治疗颈项肩臂痛古方组成的主要药物,各证型内治古方有配伍特点及其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药配伍与提高疗效的关系。认为药物配伍后可以增强疗效,可以缓解毒付作用,配伍药物的剂量变异,所治之证也不同。故临证应讲究配伍技巧、防止有药无方或有方无药的偏向、丝丝入扣、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的思路与方法,解读桂枝茯苓丸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及对合方应用思路及技能;桂枝茯苓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瘀血证的重要基础方,学好用活桂枝茯苓丸合方的关键是审明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以法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心阳虚证由心阳虚衰、鼓动无力、阴寒内盛所致,以心悸怔忡、胸闷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为主症,严重者可见心阳虚脱之危候。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为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的主要方剂。既往多认为,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损之轻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心阳虚损较重者,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心阳虚损更重者,甚则达到了亡阳之危候。但通过解析心阳虚三方证治特点,提出以上三方证当皆属急症、重症,所不同者,桂枝甘草汤重在补心通阳,兼能温营养血、化气行水、平冲降逆;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重在潜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则兼表邪不解、痰热内迫。  相似文献   

7.
以方名证是《伤寒论》的一大特点 ,由此而形成“汤证辨证” ,其方证中包括证侯、病机及相应的方剂药物。就桂枝加附子汤而言 ,笔者从组方配伍及联系相关条文来分析本证病机 ,当以阴阳两虚且表不解为要 ,法当阴阳兼备 ,治以扶阳益阴解表并重。  相似文献   

8.
从用法用量、主治病症及配伍应用等3个方面,考察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经方中桂枝的应用规律。提出:①含桂枝经方的主治病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疼痛",病位涉及腹、腰、心、咽等处,疼痛特点有大实痛、悬痛、掣痛、刺痛等。治疗疼痛常与芍药等量配伍,若疼痛剧烈则芍药加倍,伴见"虚羸"再配伍胶饴、大枣、甘草等甘缓补益之品;②含桂枝经方的主治病症中"悸"的病机与病位相关,"心(中)悸"的病机多为正气不足;"心下悸""脐下悸"的病机多为水气上冲,治疗时常配伍茯苓以降气散饮;③含桂枝经方的主治病症中"小便不利"的病位有在表在里之别,邪郁在表,可通过"发汗而解";病位在里、半表半里或表里皆有时,常配伍干姜、细辛、附子等辛温之药,通过调节气化功能而解;④桂枝—茯苓—白术为治疗三焦饮停的基本组合;⑤桂枝与麻黄比例不同则主治病位亦不同,麻黄的剂量大于桂枝时,主治病位偏表;桂枝的剂量大于麻黄,主治病位偏里。  相似文献   

9.
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配伍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血痹而设 ,其药物组成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因其用药精当、组方严谨、配伍巧妙 ,长期以来 ,备受中医学者的青睐 ,已成为临证习用之名方。复习前人对本方的论述 ,结合临床实践 ,谈几点体会。1 组方严谨、配伍巧妙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 ,云 :“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 :夫尊荣人 ,骨弱肌肤盛 ,重因疲劳汗出 ,卧不时动摇 ,加被微风遂得之。”“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明确指出 ,血痹之病 ,为正虚…  相似文献   

10.
桂枝芍药知母汤古方今用孙国云(河南省鹤壁市矿务局职工总院,河南456600)《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诸肢节疼痛,身体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由桂枝、芍药、知母、甘草、麻黄、生姜、防风、附...  相似文献   

11.
王行宽教授辨治胸痹心痛,从肝治心,善用经方—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活用古验方—生脉散、柴胡陷胸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创"心痛治肝"之法,拟心痛灵系列(Ⅰ、Ⅱ、Ⅲ号)方、平肝煎;辨治风眩推崇从肝论治,遣古验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天麻钩藤饮、滋水清肝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自拟验方—加味滋生青阳汤、平肝煎等等,乃王老临床辨治心系病的遣方经验。  相似文献   

12.
费伯雄治疗燥证经验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伯雄对于燥证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经验。他在《医醇媵义》中,根据致燥的病因、易发部位、以及对温燥、凉燥、内燥等不同性质的认识,将燥证分为肺燥、心燥、肝燥、肾燥等多个证候,自制多首治燥验方。其立法严谨,颇切临床,润燥而护卫正气,体现费氏“和法缓治”的学术思想。由于其言简意赅,不易被读者所领会,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提其要领。  相似文献   

13.
马智教授学术精深,经验丰富,总结出治疗郁证、眩晕、不寐等内科杂病的多首有效方剂,他在临床中尤其重视肝主疏泄功能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当今社会中情志因素逐渐成为各种内科杂病的常见发病原因或诱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将其独创的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解郁汤加减应用于各种内科杂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文章列举了马教授用解郁汤加减治疗眩晕、不寐、胸痹、虚劳的4个典型病例,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虚劳证治的特点,一是在脉象方面提出了“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这是虚劳脉象的总纲,大脉和虚脉可以概括其他虚劳脉象。二是把瘀血作为虚劳的重要发病原因,瘀血停留阻碍气血运行和新血生长,日久可成为虚劳,治疗便当用活血化瘀之法。三是重视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虚劳,如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均是,笔者还介绍了运用这些方剂的临床体会.四是用药方面的特点,善于运用黄芪、附子和当归等治疗虚劳,而且和《伤寒论》比较又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首见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主要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文章从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等体质特点及肾主虚的五脏特点入手,基于小儿体质特点分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同时,由于六味地黄丸组方精当,疗效较好,故后世存在较多类方,临床广泛应用于成人。文章结合小儿体质特点,总结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机制,探讨其论证原则。  相似文献   

16.
《儒门事亲》学术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邪去正安、一分为三、因势利导、以通为用、三因制宜。张从正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气侵入所致,只有祛除邪气,疾病才可以痊愈,治病以祛邪为首务。他将邪气分为天邪、地邪和人邪,天邪多侵犯人体上部,地邪多侵犯人体下部,人邪多侵犯人体中部。治疗应因势利导,给邪气以出路,根据三类邪气致病部位,提出了汗、吐、下三法。张从正认为疾病发生机制是邪气侵犯机体,致气血郁滞不畅,治疗关键是祛除邪气,畅通气血。临证要因时、因地、因人施治,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寒厥证。马连珍主任善用经方,遵经而不拘经,灵活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可谓抓住古方之要领和精髓,值得总结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又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伤寒论》的学习,作者认为必须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本文从《伤寒论》并非外感病专著、不要囿于“错简”之说、不要迷信注家之说、重视方证辨证和不要忽视药物剂量、药物煎服法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冀能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使其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为弘扬中医药学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医家孟文瑞撰《春脚集》,共四卷,是一部综合性方剂类著作,临床实用性强。卷一至卷三以人体部位分部设篇,再按病证列方;卷四以内、外、妇、儿分设专篇选方。集历代成方、验方484首。《春脚集》将人体部位共分为十七部,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根据病位、症状检索方剂,便于临床用药。全书选方体现了中医独具特色的“简、便、验”精髓。  相似文献   

20.
清代医家孟文瑞撰《春脚集》,共四卷,是一部综合性方剂类著作,临床实用性强。卷一至卷三以人体部位分部设篇,再按病证列方;卷四以内、外、妇、儿分设专篇选方。集历代成方、验方484首。《春脚集》将人体部位共分为十七部,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根据病位、症状检索方剂,便于临床用药。全书选方体现了中医独具特色的“简、便、验”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