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8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按实际手术方案分组:全切组(n=40)、成形组(n=40),对全切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治疗,对成形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分析疗效、膝关节活动及功能、安全性。结果:成形组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更高(P0.05)。成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时运用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8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按实际手术方案分组:全切组(n=40)、成形组(n=40),对全切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治疗,对成形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分析疗效、膝关节活动及功能、安全性。结果:成形组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更高(P0.05)。成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时运用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所有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针对术后无痛者、术后疼痛者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处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相较于术前,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改善幅度显著,达到了95.0%,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中,关节镜治疗法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以此分析其治疗方式有效性。方法分析应用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期间,共计100例,治疗后进行终末随访,对膝关节疗效、关节功能予以Ikeuchi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定。结果 100例应用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达到了一期愈合,均不存在腓总神经及其血管损伤情况,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膝关节感染粘连,有20例患者存在手术后关节积液的情况待1周之后自行吸收。100例应用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维持24个月,其治疗总体优良率达到了82.00%(其中,优有62例,良有20例),Lysholm评分治疗后为(87.22±5.11)分,治疗前后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可以减轻其疼痛感,能够获得有效的临床值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有效的效果判定,优良率高达96.2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半月板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熏洗联合等速训练对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熏洗治疗,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变化情况;记录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T)以及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变化情况;并利用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价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及压痛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伸肌群PT均显著改善(P均<0.05),膝关节HSS评分中的各指标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1个疗程、2个疗程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熏洗联合等速训练能够显著缓解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局部疼痛肿胀症状和体征,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周围屈伸肌肉的功能,对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半月板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3、4周关节肿胀度、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明显减轻膝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方法.方法:对48例镜下应用Fast-Fix缝合修复的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及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指导,并随访疗效.结果:48例患者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前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术后正确及时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对促进半月板愈合,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65例,男99例、女66例。年龄24~68岁,中位数46岁。左膝75例,右膝90例。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Ⅰ~Ⅱ级85例、Ⅲ级52例、Ⅳ级28例。病程15 d至10年,中位数5年。观察切口愈合、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临床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和日常活动后无疼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60.51±5.22)分升高至术后3个月(74.65±7.27)分、术后6个月(85.42±7.12)分、术后12个月(91.32±7.74)分。OuterbridgeⅠ~Ⅱ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恢复时间(4.53±1.07)个月,OuterbridgeⅢ~Ⅳ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恢复时间(7.92±2.23)个月。均未出现感染、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或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控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对55例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男36例,女19例;年龄42~63岁,中位数52岁。左侧35例,右侧20例;内侧半月板损伤3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90 d,中位数40 d。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3.16±1.49)分降至治疗后(1.11±0.79)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治疗前(61.29±8.04)分升至治疗后(86.47±6.17)分。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的康复中应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能够缓解膝关节疼痛,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分型及损伤特点,以提高对盘状半月板MRI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3月~2012年9月我院18例经临床检查或手术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对照。结果:18例患者中单侧膝关节检查16例,双侧膝关节检查2例,其中外侧盘状半月板16例,内侧盘状半月板2例,其中板型12例、楔型4例、肥角型2例。结论: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半月板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半月板增厚、增宽,宽度大于15mm,轴位上类似圆盘状,易损伤、撕裂,MRI能很好地显示盘状半月板,能对盘状半月板定性诊断及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盘状半月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老年患者于关节镜下通过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惠州华康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老年患者,随机分组,34例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为切除组,36例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为成形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成形组疗效优良为97.22%,较切除组的79.4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成形组Lysholm–Ⅱ评分均较切除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相较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效果更为优越,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间术葟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5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计算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分为无痛组与疼痛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105例患者关节镜术后疗效结果评为优58例,良4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9%。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27例,发生率为25.71%。无痛组与疼痛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而疼痛组术后评分较无痛组显著减少(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痛组与疼痛组性别、患侧、切除半月板比例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年龄、关节软骨损伤比例、术后冷静比例、术后负重时间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60岁)、术后无冷静、关节软骨损伤、术后过早负重(7 d)是造成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但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老年(≥60岁)、术后无冷静、关节软骨损伤、术后过早负重(7 d)是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中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囊肿切除联合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半月板周围囊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5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联合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半月板周围囊肿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21~51岁,中位数39岁。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及MRI检查,确诊为半月板周围囊肿。病变位于左膝10例,右膝13例;位于内侧半月板5例,外侧半月板18例;有明确外伤史6例,无明显诱因17例。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单纯半月板囊肿16例。均未合并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发现囊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13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疼痛、活动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囊肿均无复发,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均未出现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无膝关节不稳、无力等症状;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压痛均消失;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112.7°±15.6°增加至138.1°±8.6°;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8.2±2.4)分提高至(91.3±5.1)分。结论:关节镜下囊肿切除联合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半月板周围囊肿,创伤小,能消除或减轻膝关节疼痛症状,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许敏  杜飞  褚向明 《中医正骨》2014,(1):76-76,7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对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26例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一般护理和康复锻炼.男19例,女7例.年龄25~48岁,中位数37岁.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6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同时合并半月板和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至6个月,中位数1个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切口均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膝关节肿胀、肌肉萎缩.1例患者术后4周出现膝关节僵硬,手法松解治疗后恢复正常.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中2例.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还可以降低切口感染、膝关节肿胀和肌肉萎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分型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25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7~15岁,中位数12岁;左侧14例,右侧11例;按照Watanabe盘状半月板分型标准,完全型17例、不完全型8例;21例有明确外伤史,病程1 d至3个月,中位数9 d。先行关节镜下探查,明确盘状半月板类型及损伤程度,再将半月板中央部分成形至正常宽度,根据镜下所见损伤类型确定手术方式。撕裂部位未达红区,四周稳定,游离缘为横形撕裂、纵形撕裂、水平撕裂、混合撕裂的半月板损伤,均行单纯部分切除成形术;撕裂部位可能达红区,则先切除游离缘至红区,再根据余下半月板撕裂类型进行相应处理,滑膜缘纵形撕裂行垂直褥式缝合、滑膜缘横形撕裂行水平褥式缝合、滑膜缘水平撕裂行捆扎式缝合、滑膜缘大斜形撕裂行次全切除术;撕裂累及前角、体部、后角中的2个部位以上,半月板变性及关节严重不稳者,行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测定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总体疗效,调查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5例中混合撕裂12例、水平撕裂6例、纵形撕裂2例、横形撕裂2例、桶柄样撕裂2例、斜形撕裂1例。5例行半月板全切除术,6例行次全切除术,10例行成形术,4例行成形联合缝合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切口均在2周内甲级愈合,至随访结束时均未出现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明显改善[(2.88±0.93)分,(0.64±0.39)分,t=15.336,P=0.000;72.00°±22.45°,134.00°±5.59°,t=14.131,P=0.000;(28.72±7.29)分,(95.04±3.93)分,t=50.553,P=0.000]。除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5°的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外,其余患者及家属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对儿童和青少年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术中根据关节镜下所见半月板损伤类型选择手术方式,短期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魏尧森  王济纬  刘斌  徐成 《中医正骨》2010,22(12):63-63,65
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笔者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老年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400例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半月板清除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活血消肿汤联合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活血消肿汤联合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48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及膝关节屈曲度、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膝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度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活血消肿汤联合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应用于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中,可显著缓解膝关节肿胀,增加屈曲度,减轻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