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131)I 标记抗结肠癌的 McAbMC_3在移植人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以期为抗结肠癌 McAb MC_3用于人肠癌的临床导向诊断和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材料和方法一、抗结肠癌 McAb:鼠抗人结肠癌McAb MC_3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131)I标记抗结肠癌的McAbMC_3在移植人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以期为抗结肠癌McAb MC_3用于人肠癌的临床导向诊断和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材料和方法一、抗结肠癌McAb:鼠抗人结肠癌McAbMC_3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研制提供。其与肠癌组织及细胞有较  相似文献   

3.
Zhao ZG  Ran YL  Zheng R  Kong J  Chen SZ  Yu L  Yang ZH 《癌症》2002,21(5):460-463
背景与目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bryonic antigen,CEA)在多种肿瘤,尤其是结肠癌中高表达,抗CEA抗体在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188Re标记CEA嵌合抗体,研究其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用氯化亚锡还原法标记CEA嵌合抗体及其亲本鼠单抗C50,薄层层析法鉴定标记抗本的标记率、放化纯度及体外稳定性,ELISA鉴定标记后的免疫活性,研究^188Re-CEA嵌合抗体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效果,并与C50鼠单抗的显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88Re-CEA嵌合抗体的放化纯度大于95%;比活为36MBq/mg;免疫活性为61%;薄层层析示其在体外稳定。^188Re-CEA嵌合抗体的生物学分布显示:注射后24h,肿瘤与肾脏、血液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0.75、0.99,与其余各脏器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1.78;48h,肿瘤与肾脏、血液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1.02、1.12,与其余各脏器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2.08。20h后,肿瘤显影清晰。CEA嵌合抗体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及显像效果与C50鼠单抗基本相同。结论:^188Re-CEA嵌合抗体在裸鼠体内放射免疫显像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特异性,且显像速度较快,可显示的肿瘤最小可达0.5cm。CEA嵌合抗体降低了免疫原性,在人体内显像更优于其亲本鼠单抗C50。  相似文献   

4.
癌胚抗原放射免疫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决定簇的糖蛋白,1965年首先由Gold等从结肠癌组织中提取,1969年Thomoson等建立放射免疫测定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此后发现CEA放射免疫测定对其它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复发监测,疗效观察等提供了一个准  相似文献   

5.
自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由结肠腺癌和胎儿肠中提取了CEA(癌胚抗原)以来,1969年Gold和Thomoson首先建立CEA放射免疫分析法,并用于诊断结肠癌与直肠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67例大肠癌术前血清CEA测定的结果,探讨大肠癌术前血清CEA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一、567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病例,来自我院1985年12月至1988年12月间收治的手术病例。二、方法:采用国产CEA—ETA(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对放射免疫方法和蛋白芯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200例,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蛋白芯片法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免疫法与蛋白芯片法检测结肠癌肿瘤标志物CA19-9、CEA,其值分别为197.19±179.80和197.05±96.83;62.83±23.71和45.48±44.79,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蛋白芯片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结肠癌肿瘤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放射免疫显像(RadioimmunoimagingRll)是近10年来用于肿瘤定位诊断中最热门的研究内容之一。Kohler和Milstein二氏于1975年应用细胞杂交技术,首次在体外获得了大量同源抗体——即单克隆抗体(Mo-nocolonal Antibody,MoAb)是免疫学上重大突破,为Rll奠定了基础。自Goldenberg等于1978年首次用~(131)I抗CEA多克隆  相似文献   

8.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记(TW).在结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许多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表达.利用抗CEA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免显像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都存在着放射性本底较高的问题,影响了显像结果.F(ab’)_2.由于分子量小,没有Fc段,从血液中清除较快,可减少非特异结合,而因显像效果较好,但仍然受HAMA反应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表达了抗CEA人鼠嵌合F(ah’)_2,以利于临床肿瘤的放免显像.提取一株表达完整抗CEA嵌合抗体的CHO细胞的总RNA,分别用与人轻链k恒区基因及α1重链CH2基因互补的3’引物进行反转录,再以CDNA为模板,5’引物相同,都与鼠重链前导肽互补,3’引物与反转录相同分别进行PCR扩增,得到含有鼠重链前导肽,轻链可变区,完整的k恒区的680bp的轻链基因和含有鼠重链前导肽,重链可变区,  相似文献   

9.
孙立新  赵泽国  遇珑 《中国肿瘤》2013,22(6):461-465
[目的]采用99mTc标记抗人CEA小分子嵌合抗体Rch24 F(ab')2,研究其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的特征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nC12直接还原法标记抗体,快速薄层层析法(ITLC)测定抗体的标记效率、放化纯度和体外稳定性,ELISA检测标记抗体的免疫比活性.荷人结肠癌裸鼠尾静脉注射99mTc-Rch24 F(ab')2后,研究标记抗体在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并进行肿瘤显像.[结果] 99mTc-Rch24 F(ab')2的标记率为90%,放化纯度>95%.99mTc-Rch24 F(ab')2的放射比活为840MBq/mg,免疫比活性为65.7%.标记抗体24h时放射性脱落小于5%.荷瘤裸鼠注射99mTc-Rch24 F(ab')2 3h后即可观察到肿瘤影像,5~24h均可获得清晰的肿瘤影像,标记抗体在体内呈肿瘤靶向性分布,12h时肿瘤的摄取和多数脏器T/NT比值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99mTc-Rch24 F(ab')2在体内靶向分布于结肠癌肿瘤组织,具有较高的T/NT比值并可在肿瘤局部滞留,注射99mTc-Rch24 F(ab')25h后肿瘤成像满意.99mTc-Rch24 F(ab')2在临床肿瘤的放射免疫分子显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它存在于胎儿肠道和由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膜上。1965年Gold等首先提出CEA存在于胎儿和人的结肠癌中,1969年Thompson提出放射免疫分析(RIA)能测出极微量的CEA,并且应用于大肠癌临床。但以后许多研究均证实CEA对大肠癌并无特异性,其他消化系恶性肿瘤和乳腺癌、支气管癌、前  相似文献   

11.
王晓杯  周治发 《肿瘤》1989,9(3):112-113
放射免疫显像是一种新的非创伤性肿瘤阳性定位诊断技术。1985年我们在动物肝癌模型研究成功的基础上临床应用12例。1986年我们采用了新的标记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双核素减影术,用CEA单克隆抗体和亲和层析纯AFP抗体,分别检测CEA,AFP分泌性肿瘤共20例。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消化系统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在结肠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的组织浸出物中分离出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由于此种抗原不存在于正常成人肠粘膜中,故命名为消化系统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简称CEA。此后Thompson报告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结肠癌患者血清CEA,其阳性率达97%(36例),故认为血清CEA值有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近年来,陆续发现CEA存在于多种消化道恶性  相似文献   

13.
乳腺     
^131I标记抗CEA、TPS殛混合单抗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放射免疫显像殛生物学分布,北京城区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情况20年监测分析,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在乳腺癌进展中的意义殛其与P53的相关性,RNA干扰技术抑制乳腺癌细胞HE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标记完整单克隆抗体由于其较长的循环滞留及较高的本底浓度,一般不作为显像首选。本实验主要研究18F标记的抗癌胚抗原(CEA)双聚体行早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可行性。抗CEA双聚体来源于鼠源性抗CEA T84.66单克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25I标记CEA人/鼠嵌合抗体rch24(125I-rch24)及淋巴瘤抗体IgG(125I-IgG)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为放射免疫显像(RⅡ)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每鼠尾静脉注射抗体0.1ml(约100μCi),测定注射后24、48、96、168h肿瘤和血液、肝、肺等重要脏器的单位重量放射性比值(T/NT),各组织摄取百分比.[结果]125I-rch24注射后24~168h内,肿瘤部位出现选择性放射性浓聚;肿瘤组织在注射125I-rch24后,48h组织摄取百分比达到最大值28.06%;96h所有脏器T/NT比值均大于8.0;125I-IgG未出现放射性浓聚,呈全身分布.[结论]125I-rch24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可特异结合肿瘤组织,可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清CEA并非结肠癌的特异性标记物,许多其它肿瘤也可伴有血清CEA的升高,而大部分早期结肠癌患者的血清CEA却在正常范围,故可以认为血清CEA测定对于肠癌早期筛检价值不大。由于粪便中可能含有直接自肿瘤组织排泌的CEA,故测定粪CEA似乎更有意义。本文作者使用两种抗CEA单抗NCC-CO-411和NCC-CO-442建立夹心法RIA用于检测粪悬液中CEA含量。正常人粪CEA水平为O.04±0.03Iμg/ml(X±S,n=15),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为0.46±0.51μg/ml(n=34),良性胃肠道疾病患者为0.17±0.19μg/ml(n=55),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如确定0.26μg/ml为诊断临界值,此时原发性结肠癌阳性率为50%(12/24),且Dukes各期的阳性率相近。但肠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粪CEA即降至正常水平。结肠癌术后复发者的阳性率也是50%,而所有粪CEA阳性者,肠道局部均有复发。胃癌及一些良性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患者血浆CEA 水平与该疾病的分期和予后相关。也有人认为反复测定血浆CEA 含量可用于早期检出肿瘤复发。作者介绍了一例用标记CEA 抗体做肿瘤显像检出转移瘤的病例。病例:57岁妇女,因乙状结肠腺癌部分切除乙状结肠后5个月,血浆CEA 升高到82 ng/ml,此时肝脾扫描均正常。又一个月后CEA 为90 ng/ml,立即再次手术,切除了一段硬化的乙状结肠,但活检证实为炎症。术中直接检查腹腔脏器均正常。第一次手术后12和18个月血浆CEA 水平分别达到235 ng/ml,  相似文献   

18.
131I人源抗HBs Fab在裸鼠人肝癌模型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人源抗HBsFab表达载体构建、抗体片段表达及纯化成功后,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以评价其在动物模型中的免疫导向活性。方法用131I标记人源抗HBsFab,经腹腔注射l,3,5,7d后行裸鼠人肝癌模型放射免疫显像,于第7天作组织分布测定,并以鼠源抗HBsAg单抗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标记抗体注入后第3天即获阳性显像,第5天更加清晰,此时人源抗HBsFab、鼠源单抗及无关Fab的瘤/肝放射性比值分别为5>4,4>0和0>9。结论人源抗HBsFab具有良好的导向活性,为其用于肝癌的导向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25I标记CEA人/鼠嵌合抗体rch24(125I鄄rch24)及淋巴瘤抗体IgG(125I鄄IgG)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为放射免疫显像(RII)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每鼠尾静脉注射抗体0.1ml(约100μCi),测定注射后24、48、96、168h肿瘤和血液、肝、肺等重要脏器的单位重量放射性比值(T/NT),各组织摄取百分比。[结果]125I鄄rch24注射后24~168h内,肿瘤部位出现选择性放射性浓聚;肿瘤组织在注射125I鄄rch24后,48h组织摄取百分比达到最大值28.06%;96h所有脏器T/NT比值均大于8.0;125I鄄IgG未出现放射性浓聚,呈全身分布。[结论]125I鄄rch24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可特异结合肿瘤组织,可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瘦素(leptin)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分结肠癌组(4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癌胚抗原(CE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结肠癌组血清TC、TG、瘦素、CEA、VEGF含量升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TG、瘦素含量升高(P〈0.05);与结肠癌组比,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瘦素、CEA、VEGF含量降低(P〈0.05),TC、TG含量无明显改变。血清瘦素与TC、TG、VEGF呈正相关,而与CEA无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可能通过VEGF发挥其对结肠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