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引起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脑膜炎等疾病,临床上常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近年来,肺炎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耐药或多重耐药菌株日趋流行。肺炎链球菌不产β-内酰胺酶,该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突变,其次是与PBPs突变无关的调控感受态ComD/ComE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S)以及调控细胞壁合成或完整性的CiaH/CiaR-TCSS和StkP-PhpP信号偶联相关基因突变。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ErmB甲基化酶对药物作用的核糖体靶点甲基化修饰和MefA/E药物外排泵功能增强。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是DNA回旋酶和/或拓扑异构酶Ⅳ中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域(QRDR)变异和药物外排作用增强。肺炎链球菌19F和19A血清型在中国优势流行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2.
对患者的影响 PRSP/DRSP的临床治疗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与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和中耳炎不同,临床上青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菌血症失败的报道十分少见。以目前的耐药界定的标准,多数研究并未发现耐药菌株感染增加肺炎和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不是单一依赖药物本身,还与感染部位、抗菌药物的组织穿透力和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较高的肺组织浓度可能是它们对PRSP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原因。目前认为青霉素对MIC 2m/ml肺炎链球菌所致肺炎(根据目前资料估计,≤95%的临床分离株在此范围)临床仍保持着  相似文献   

3.
<正> 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性肺炎,在选用抗生素治疗方面因细菌种类不同而区别选择,现介绍如下。一、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常见病原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等。1.肺炎双球菌性肺炎: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占90~95%。多数肺炎双球菌性肺炎对青霉素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敏感。首选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张辉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3):191-192,F003
<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个品种—青霉素的引入临床,对人类控制细菌性感染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开创了抗生素的新纪元。在抗生素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青霉素类药及和它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头孢菌素类药由于杀菌力强、疗效高、剂量范围广等特点,在抗感染疾病治疗药中占有重要地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所有抗生素中毒性最低的,一般没有毒性反应,其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中青霉素类的发生率居各类药物首位,头孢菌素类发生率约为青霉素类的10~30%,在这些过敏反应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现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中常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青霉素(或称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2],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6.
喻华  保勇  马誓 《世界感染杂志》2007,7(4):269-272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其鉴定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较可靠的依据。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近年来,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临床上出现较普遍的耐药现象,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encillin nonsusceptib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NSSP)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检测方法、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不典型β-内酰胺类,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安全性、节省医疗费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及其他非典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的优点。侧链的改变形成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1)青霉素类主要作用于球菌、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包括青霉素 G ( penicillin G )、普鲁卡因青霉素 G( Procaine Pehicillin G)、苄星青霉素 G( benzathinepenicillin)和青霉素 V( penicillin V)等。此组青霉素对肺部感染的常见需…  相似文献   

9.
痰细菌学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抗生素的滥用情况十分严重。在欧洲,80%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数医生对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加以鉴别就应用抗生素,不同的国家抗生素的选择也不一样。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据美国1994~1995年30个医疗中心的统计显示:约24%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14%为中度耐药,10%为高度耐药。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已高达364%,而在80年代仅为15%。同时有研究表明: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同先前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关。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细菌耐药的重要策略。下呼…  相似文献   

10.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可以引起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多种疾病,对肺炎链球菌的治疗也成为近年来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临床上出现较普遍的耐药现象。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呈逐年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李丽云,徐锦春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已成为人类防御治疗细菌性疾病最有效的武器。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发现到临床应用50多年,突出...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相关主题词探讨β-内酰胺酶类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为本世纪人类抵抗细菌感染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这些抗生素的广泛、大量使用,细菌对它们产生了耐药性。β-内酰胺酶是一类由细菌产生的能够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抗菌作用减弱或消失的酶,这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广泛地涉及到许多社区获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吴惠金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48-154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在临床应用时,经常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等)的病例及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因此,关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有着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等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可以说对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在长期使用中,细菌逐渐对其产生抗药性,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抗生素中的内酰胺环结构,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发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拉氧头孢及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5.
从四十年代开始使用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一类称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单内酰胺抗生素(monocyclic β-lactam antibiotics或monobactams),其中部分化合物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具有很强的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抗感染药物(图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5年3月~2006年2月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痰进行细菌培养,用K-B纸片及E-test法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肺炎链球菌51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50.98%,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为头孢呋辛35.29%、红霉素66.67%、克林霉素64.71%、四环素78.43%,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68.63%.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仅为7.84%、头孢曲松11.76%,有很好的敏感性.PNSSP株多重耐药率及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明显高于PSSP株.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肺炎链球菌耐药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抗生素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β-内酰胺酶(β酶)高度稳定的新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生素,引进临床和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的开发,克服了某些产β酶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为难治性感染的控制提供了实际可能性。本文主要就单胺菌素、硫霉素类抗生素、β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的临床药理简述如下,并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类作简要复习。(一)青霉素类主要进展在于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可分三类:氨基青霉素、羧基青霉素和脲基青霉素。常用的氨基青霉素有氨  相似文献   

18.
最近,加利福尼亚的研究人员报道说,在医院中肆虐的抗药菌将很快遇到劲敌,最危险的细菌有可能再次对抗生素敏感。葡萄球菌对许多抗生素有抗药性。医院的葡萄球菌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感染,医生使用各种新型的抗生素对付这些耐药菌。青霉素及其相关药物(称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曾是最有效的武器,但目前对这些超级细菌亦束手无策。 p-内酰胺类通过破坏有助于加强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而起作用,没有蛋白质的加固作用,细胞壁容易破裂,细菌就会死亡。但葡萄球菌可产生一种被称作为β-内酰胺酶的蛋白质而使β-内酰胺类  相似文献   

19.
自 192 9年发现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以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 30年的努力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作为最常用的 ,品种最多一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细菌感染化疗的面貌 ,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结构上都含有β-内酰胺环 ,它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此类药物发挥抗菌作用效能与其分子中的 β-内酰胺环有关 ,一旦此环破坏抗菌效能即消失 ,而耐药细菌往往可产生 β-内酰胺酶 ,破坏 β-内酰胺环 ,使药物的抗菌效能丧失。近年来细菌耐药的情况不断增…  相似文献   

20.
王彦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7-4898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性质。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能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性质,掌握药物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念: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四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种类: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优点: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本类药物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缺点:由于β-内酰胺是由四个原子组成,分子张力比较大,使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1.1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抑制转肽酶活性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转肽酶,使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因而本类药物对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