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静脉输液两种拔针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两种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2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进法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进法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进法拔针,可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姚盛 《中外健康文摘》2007,4(8):156-156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静脉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拔针法组和改良式拔针法组各2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良式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良式拔针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良式拔针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丽顺 《吉林医学》2008,29(14):1152-1153
目的:通过观察手背静脉穿刺两种不同方法,研究穿刺成功率和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方法穿刺,改进法组用改进法穿刺。结果:改进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手背静脉穿刺改进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特殊静脉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置入方法,提高成功率.方法 将77例泌尿内、外科符合特殊静脉条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置入法组(39例)和改进置入法组(38例),置入122例,分别统计两组成功率.结果 成功率:常规法组为72.88%,改进法组为88.89%,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法提高了特殊静脉患者静脉留置针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降低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损伤。方法:随机抽取480例病人分为两组用不同拔针方法进行对照。分别采用改良式按压与传统式按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改良式拔针按压法与传统式按压法在疼痛,皮肤出血,皮肤淤血等方面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拔针法对减轻病人疼痛和皮下淤血效果较好,深受患者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的输液病人中 ,常因输液结束拔针时引起明显疼痛 ,2 0 0 2年我们改进了拔针方法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0 0例静脉输液患者 ,男 62例 ,女 38例 ,年龄 1 8~ 50岁左右。成年人 ,能准确表达疼痛感受 ,连续输液6次以上。1 2 方法 :①改进法 :输液结束 ,关闭输液夹 ,手持针柄远端的软管部分 ,以中等速度拔出针头 ,嘱按压 3~ 5分钟。②传统法 :输液结束 ,关闭输液夹 ,手持针柄 ,迅速拔出针头 ,嘱按压3~ 5分钟。1 3 结果 :对每个病人交替使用两种拔针方法 4次 ,病人反应可明显减轻疼痛 ,局部无瘀血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透析完毕后动脉端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0例和对照组6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关血泵关内瘘穿刺针夹快速拔针按压法,观察组在血泵流量减为50-80ml/分运转时,不夹小夹使血管内形成负压拔针按压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下淤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吸引缓慢拔针法可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保护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麦竹丹  任春菊 《吉林医学》2013,(35):7516-7517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探求最佳的拔针方法。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周华 《黑龙江医学》2013,37(1):48-49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法。方法将3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采用改良式拔针按压法:先拔针,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排横向将针眼前后1~2 cm全部按压,按压时间3~5 min。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拔针按压法:先用棉签按压穿刺针眼,后拔针,按压时间同实验组。结果改良式拔针按压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拔针按压方法(P<0.05)。结论改良式拔针按压法效果确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门诊输液两种拔针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门诊输液病人拔针疼痛和瘀血的方法。方法予385例输液患者常规拔针方法(对照组,n=191)和护理措施下新的拔针方法(观察组,n=194)拔针,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输液后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相应的护理措施下采用新的拔针方法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保护静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拔针按压方式对疼痛的影响,以减轻患者疼痛。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108例餐前、餐后采血患者分别采用先拔针后按压和先按压后拔针的按压方式,同一患者2次采血采取不同的两种按压方式进行对比观察,比较患者疼痛程度、满意率、选择按压的方式。结果:先拔针后按压的按压方式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先按压后拔针的按压方式(Z=8.254,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满意率为98.15%,先按压后拔针的满意率为76.85%。(χ2=22.392,P<0.01)。愿意选择先拔针后按压的按压方式为101例,选择先按压后拔针为7例。结论:采血采用先拔针后按压的按压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患者更满意及愿意选择的按压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芳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084-108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3种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了解患者对3种拔针方法的认同程度,探讨合适有效的拔针方法。方法对228例患者、3066例次输液分组进行观察分析。采用方法一的有459例次,方法二919例次,方法三1688例次。观察患者对拔针方法的认同程度。结果拉拔压组与压拔组及拔压组疼痛程度评分及疼痛评分百分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输液后用拉拔压方法拔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改进法以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对170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病人,分别采用改进法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传统穿刺法的比较,观察操作过程中,统计患者出现的疼痛,皮下瘀斑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造影检查中,18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右侧肘静脉注射,以45° ~60°角度的注射方法和穿刺技巧及拔针方法的改进是检查成功的关键.结论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尽量选择18G直管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从右上肢大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注射.采用快、准、稳法,大角度静脉穿刺技巧,缩短了静脉回血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改进传统的拔针法,用静脉输液贴按压穿刺点及以上部位5min,可减轻病人疼痛,减少拔针后的皮下淤血.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成功率,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春霞  刘金凤 《吉林医学》2013,34(11):2181-2182
目的:对两种真空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比较,提高临床静脉采血效果。方法:将220例需静脉采血患者按采血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单日期为观察组122例,双日期为对照组98例。观察组采取先用无菌敷贴固定针头再采血,拔针时先慢后快拔针的采血方法;对照组采取只用右手无名指固定针头,拔针时快速拔出采血针的采血方法。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针头脱出、穿刺部位疼痛、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先用无菌敷贴固定针头再采血,拔针时先慢后快拔针的采血方法,可有效减少针头脱出、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丁玉荣 《安徽医学》2012,33(2):236-237
目的通过改良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因固定、拔针造成的疼痛不适以及拔针引起的并发症。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改良的外周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对照组用传统的针头固定法。结果改良的外周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固定针头、拔针造成的不适,以及输液过程出现的针头移动、滑脱,与传统的针头固定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外周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利于保护老年患者静脉,减少因固定针头拔针造成的不适,可降低整个输液过程针头滑脱并发症,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老年患者拔针后血肿发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来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1 246例老年患者,根据对输液患者在拔针过程中所采取的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6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拔针过程中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拔针过程中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拔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拔针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57%,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管理方法,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在护理老年患者拔针后可以有效降低血肿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对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爱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F0003-F0003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采血后2种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60例验血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拔针时采取常规按压法,观察组拔针时采取改良按压法,观察比较2组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对照组180例患者中,疼痛23例(12.8%),皮肤出血11例(6.1%),皮下出血12例(6.7%);观察组180例患者中,疼痛9例(50%),皮肤出血3例(1.7%),皮下出血2例(1.1%)。观察组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后拔针时采取改良按压法能够明显减少甚至避免疼痛和出血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