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麻醉的患者18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能有效缩短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Stewar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樊丽  李嘉媛 《妇幼护理》2023,3(8):1911-1913
目的 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高血压手术 患者(17645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822 例)和观察组(8823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 察组运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评分及苏醒时间、并发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 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苏醒各项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 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手术患者采取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苏醒期评分,缩短苏醒期所用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 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中山市博爱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3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护理模式,观察组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复苏进程、并发症,复苏3min及复苏30min后的生命体征情况,苏醒时及出复苏室前的苏醒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复苏30min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心率均明显减慢(P均<0.05);观察组在出复苏室前的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较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较低(P均<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自由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苏醒状况,加快其苏醒,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降低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何芬芳 《全科护理》2023,(23):3266-3270
目的:观察问题导向性护理在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9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苏醒质量、苏醒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实施问题导向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加快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缓解/减少患儿苏醒躁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对围术期病人护理质量及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的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环境、设备管理、器械及急救药品的准备、手术流程、护理配合度及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患关系、护理责任、护理态度及护理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的干预模式明显降低了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手术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复芳时间、麻醉复苏评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预控护理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管理质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唐洁  伊同英  李生斌 《妇幼护理》2022,2(12):2814-2817
目的 研究手术麻醉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行手术麻 醉治疗患者 10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52 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 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时间次数与平均交接时间,拔管与苏醒时间,心理状态,生 命体征指标和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护理差错事件及平均交接时 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拔管及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对比分析心率、血压指标发现,两组 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 (心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 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心率)低于常规 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手术麻醉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能够减少苏 醒期躁动及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莹 《妇幼护理》2023,3(4):939-942
目的 探讨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减轻 HoLEP 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接受 HoLEP 术患者分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心率与血压水平、苏醒期躁动程度与 躁动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术后 1d 尿道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麻醉后 30 分钟内,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指 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Id 尿道舒适度(0 级+I 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oLEP 术患者实施术前体验式护理 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水平,降低苏醒期躁动程度与躁动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提高患者后 1d 尿道舒适度与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采取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行全麻手术的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命体征、舒适度、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前1 d血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GCQ)中生理、社会文化、心理及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入室1 h观察组苏醒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能够减轻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不良心...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梓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41-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与护理干预组(B组)各9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结果:术前、术后24 h两组患者焦虑测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P<0.01);B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陪同模式联合风险管理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军医院98例全麻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麻醉复苏室陪同模式联合风险管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躁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行为改变发生情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躁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效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行为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儿苏醒期实施麻醉复苏室陪同模式联合风险管理, 可有效减轻其躁动程度,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儿预后, 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生命体征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期心率与血压均较术前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避免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减少躁动发生,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5.
王钦 《当代护士》2017,(12):120-122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组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预后、心率、血压、躁动评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及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变化,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比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苏醒期躁动1级比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我院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镇静及躁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Ramsay、Rik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具有较强镇静效果,能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86例耳鼻喉科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在病人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负性情绪,并对病人术前血压、心率及苏醒期躁动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病人手术前SDS评分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血压及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病人躁动.  相似文献   

18.
吴芸  张雪华 《妇幼护理》2023,3(6):1445-1448
目的 探讨患者手术循证护理服务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 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护理质量及生命体征。结果 研究组麻 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显著优 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临床使用循证护理模式干预手术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能够稳定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 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需行HoLEP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全麻苏醒期心率和血压、躁动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全麻苏醒期心率、血压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HoLEP患者,能够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效缓解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前馈控制管理在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1年8月-11月符合标准的295例全麻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47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采用围麻醉期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管理下的围麻醉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躁动情况,拔管时与术晨的血压、心率,躁动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与术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前馈控制管理可显著降低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