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1],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溃疡率为15%~25%.糖尿病患者预防足部破溃至关重要,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对患者实施足部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足部自护行为.基于此,本文探讨细致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92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认知、足部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掌握60%以上正确知识和行为的患者仅占总数的30.5%;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以及日常足部自我检查知识与行为表现最差,对鞋袜的正确选择和穿着有一定的了解;患者的知识与行为水平受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诊医院等级以及有无糖尿病专科护士指导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缺乏,足部护理行为不当,有必要加强并规范足部护理相关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足部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足部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168例2型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足部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患者信息档案、足部清洁及足部皮肤观察、修剪趾甲及修剪胼胝、选择鞋袜及适当运动的方法等,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自我足部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足部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干预前(P<0.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足部护理的依从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部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宝玉 《医学综述》1998,4(7):349-351
<正>糖尿病足部病变(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每年有大约l%的糖尿病患者因此而需要下肢截肢.在美国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20%是由于足部病变而住院的,在英国则达50%,糖尿病足部病变和下肢截肢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本文就目前对糖尿病足部病变特点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进展介绍如下.1糖尿病足部溃疡足部溃疡是糖尿病足部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大约有15%的患者发生足部溃疡,足部溃疡久治不愈,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最终导致大约85%的糖尿病下肢截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和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vascular disease,PVD)均为足部溃疡的病变基础,但以  相似文献   

5.
强化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护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教育组,每组30例.入院当日用"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评估量表"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问卷"进行评估,次日开始对强化教育组进行强化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第30天及第90天分别用相应量表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第30天及第90天,强化教育组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和强化教育组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教育后第90天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与第3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教育组第90天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比第30天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强化教育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它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对非糖尿病科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糖尿病联络护士对非糖尿病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筛查与评估,发放糖尿病足知识问卷表,进行足部自我管理教育,一个月后用同一问卷表再次调查。结果与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在糖尿病足自我管理知识和日常足部护理行为均有显著提高,经过一年的随访,没有患者发生足部的溃疡。结论糖尿病联络护士可以提高非糖尿病科糖尿病患者关于足部自我管理的能力,对足部溃疡的预防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足部感觉迟钝,容易发生损伤,常因血管病变引起足部缺血、缺氧,且糖尿病病人汗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容易继发感染.在以上因素作用下,患者足部皮肤干燥,角化,肌肉萎缩,足部慢性溃疡,足趾足跟坏疽,从而形成了糖尿病足.因此,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8.
王玲玉  王世茂 《吉林医学》2013,34(23):4838-4838
目的:对比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测试结果,提高足部并发症防范意识,寻找护理对策。方法: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各36例,分别测试足部关节位置觉、振动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压力觉,检查受试者足部护理状况。对两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糖尿病组热感觉、动脉搏动减退明显,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状况差,脚癣普遍。结论:通过足部感觉测试,能够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足部护理,预防足部并发症发生,提高足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是病人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极大地影响着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足部护理是预防这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除医护人员的教育和指导外,病人的自我护理十分重要.为了解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我护理现状,笔者采用足部护理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知识问卷表,对我院糖尿病住院病人的足部自我护理现状进行调查,为糖尿病病人足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进一步指导和督促病人正确施行足部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死,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死等症状,严重时需要截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是预防,对治愈的患者是预防再发,对高危人群是确认和教育患者如何预防发生足部损伤.  相似文献   

11.
汪清秀 《华夏医学》2014,(3):132-133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足部健康行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对本社区内糖尿病患者实施足部健康行为干预,增强了患者的足保健知识,有效预防糖尿病病足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韦琼  张长明  张衍宁  谭春荷 《广东医学》2014,35(15):2470-2472
目的 探讨目的访谈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拟为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足部自护行为,改善其足部皮肤情况,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足(DF)的发生.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资料库中确诊DF Wagner 0级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DF自护行为问卷”,由社区护士对患者进行基线调查,根据基线调查情况采用个体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进行目的访谈.随访6个月,对目的访谈前后患者的生活行为、足部护理知识、血糖代射指标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访谈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足部护理知识等方面的改变与访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访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与访谈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访谈能及早发现早期DF的危险因素,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DF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个微小的足部创伤都可能会造成终身残废,轻者皮肤溃烂、化脓感染,重则变黑坏疽截肢.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中有15% ~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也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足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大多数患者在出现显著症状、甚至已有肢端坏疽才来就诊,这不仅增加了治疗困难,还使截肢的风险增加[1].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早期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对其足够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足部护理和管理.因此,我们针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护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便于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得到有效的足部护理知识和科学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所至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及周围血管病变所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坏死,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1].综合性 健康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病人足部血管的进一步损坏,增强患者自我防范意识,主动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系统、精心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吕金芳 《吉林医学》2012,(30):6712-6713
目的:探讨足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足部状况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进行足部护理)和观察组(足部护理),每组各30例,平均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足部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护理后足部皲裂、足部皮肤损伤,以及足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没有进行足部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而言,患者足部皲裂、足部皮肤损伤,以及足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足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状况,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部并发症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各种慢性并发症相应增加,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糖尿病患者进行截肢手术的例数远较其他内科疾患的患者为多,所以,定期检查和适当护理脚部是防止发生足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笔者对临床10例因糖尿病致足部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史10年以上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为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良好的足部护理及适当的检查十分必要。1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症发生原因1.1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并发外周神经病变后,可出现手脚麻木、感觉迟钝、足部变形等,使足部易受损伤。1.2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易导致大血管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使下肢血液循环不良。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与合并感染又是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据报道全球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截肢患者中50%是糖尿病患者.强化足部护理教育有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已经证实85%的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可以通过充分的足部护理避免.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且早期预防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