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某院收治的9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和梗死面积、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方法本组对象为某院收治的7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8.9%),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8.2±2.5)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21.6±3.3)分,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压积(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HC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治疗脑梗死(CI)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院脑梗死患者予以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钙40 mg,每晚1次,同时进行高压氧和系统康复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患者同时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14 d,通过ESS评分、Glasgow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在治疗中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Hcy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状态,保护脑神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8例,依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巴氏指数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OD、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可对患者神经组织提供更好的保护,降低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文蕾 《浙江临床医学》2014,(9):1385-1386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VEGF、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血管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6.60%(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电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脑血管血液血流状态,恢复脑神经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天口服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通天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通天口服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天口服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组(联合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丁苯酞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和第15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后第15天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丁苯酞组和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和联合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BI均升高,治疗后8 d时,联合组的BI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丁苯酞组和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丁苯酞组和联合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或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但二者联合使用并没有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9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通络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运动、神经功能及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NIHSS、Barthel、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Barthel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及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钠治疗,治疗组加用逐瘀通脉胶囊。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检查各项指标值均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后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流态等均显著改善,总积分值下降(P<0.05~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稍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可改善脑梗死患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三期十步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干预的58例作为对照组,行三期十步法干预的5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生活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神经功能(Barthel评分)以及负性情绪(HAMD及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状况、生活活力、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三期十步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及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可  汪洋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3):415-4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82例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氣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lc、MMP-9、Ang-n、MPV、P-LCR水平、颈动脉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d、12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氣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用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微循环、血流流变学及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1个治疗周期(14 d)后,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甲襞微循环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甲襞微循环检测中管袢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损伤,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χ2=13.295,P<0.05);观察组溶栓后6h NIHSS评分为(12.33±2.62)分低于对照组(t=8.469,P<0.05),溶栓后24h为(8.42±1.25)分低于对照组(t=9.738,P<0.05),溶栓后7d为(7.05±1.11)分低于对照组(t=8.517,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后NIHSS评分,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侧支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ESR、HCT、PV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C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ACA、PC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脑心通胶囊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侧支血液循环速度,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阿加曲班)和观察组(44例,阿加曲班+马来酸桂哌齐特)。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T-proBNP、MCP-1、sICAM-1、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中切)、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伴右向左分流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和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脑梗死致病原因不同将其分为伴右向左分流脑梗死(观察组,n=35)和房颤所致脑梗死(对照组,n=34).对比两组患者的埃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超敏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