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颈椎病以颈痛伴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麻表现的神经根型者居多,为进一步了解颈椎病导致颈神经根损伤的电诊断情况,对140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进行分析。140例颈椎病患者的手麻患肢肌电图除52例诊断颈椎病根性损害外,肌电图诊断腕管综合征17例,肘管综合征3例,颈椎病根性损害伴腕管综合征3例。肌电图能正确定位诊断及排除颈椎病以外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肌电图结果1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颈椎病以颈痛伴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麻表现的神经根型居多,为进一步了解颈椎病导致颈神经根损伤的电诊断情况,对140例颈椎病患的神经肌电图结果进行分析。140例颈椎病患的手麻患肢肌电图除52例诊断颈椎病根性损害外,肌电图诊断腕管综合征17例,肘管综合征3例,颈椎病根性损害伴腕管综合征3例。肌电图能正确定位诊断及排除颈椎病以外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1999-2006年在院外被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32例(A组),随机抽样选择后期经手术证实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2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药物治疗有效17例(53.1%),B组有效11例(3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部痛点封闭有效14例(93.3%),B组有效例数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很容易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断性封闭试验.痛点封闭后症状完全或部分消失即可明确诊断该病.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而异,无症状的“影像学颈椎病”及影像学所见与临床症状不相一致者并不少见,这些常常给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有时甚至误诊。为此,我们对神经根型颈椎病140例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其障碍神经根的诊断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研究了电生理检查对颈椎病和周围神经损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以腕管综合征最高。对象为颈椎病的脊髓型65例,神经根型25例,臂丛神经损伤21例,桡神经麻痹20例,肘管综合征64例,腕管综合征112例(双侧者28例,计140只手)。其中8例有复合病灶,30例初诊时诊断不明。方法:检查记录M 波、F 波、复合感觉神经活动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和颈部传导时间,肌电图观察失神经电位及动作电位。测20名健康人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探讨以温泉浴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及作用机制。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理疗;观察组46例,予以温泉浴疗法,两疗程结束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4%。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温泉浴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张建宏  范建中  彭楠 《中国康复》2004,19(6):338-339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 :5 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组及常规组各 2 5例 ,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检查SEP。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手法组 96 % ,常规组 88% ;临床治愈率手法组为 6 0 % ,常规组 4 0 %。 2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SEP异常率为 5 6 % (2 8/ 5 0例 ) ,主要表现为N9、N11及N13 潜伏期延长 ;治疗后 2组各潜伏期均有改善 ,手法组N11潜伏期改善较常规组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手法治疗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按摩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5月~2008年10月以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2例,预备手法采用揉捻、滚动和点穴法,治疗手法相继采用提端摇晃、旋转复位、侧扳按头、反向运动和放松手法,每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102例经6~14个月随访,症状缓解83例,改善17例,总有效率98.0%.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按摩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神经根受压,有利于神经根炎性水肿的消除及神经痛症状的改善,且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58例超微针刀组(治疗组)和59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6.44%(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超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工作,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组采用颈部中药熏洗、颈部推拿、颈部常规牵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显效率为35.3%,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58.3%,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程短、效果迅速、促使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循经走罐法治疗颈椎病,主要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瘀滞的目的.目的探讨循经走罐法改善颈椎病患者症状,疗效与病程及年龄的关系.设计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理疗科.对象2000-12/2003-12空军总医院理疗科门诊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30岁9例,31~40岁38例,41~50岁42例,>50岁11例.病程<1年36例,1~5年49例,>5年15例.颈型51例,椎动脉型25例,神经根型24例;其中有69例患者经过X射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或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有23例患者脑血流图显示椎动脉供血不足.干预患者俯伏坐位,暴露颈肩部和上背部,用负压罐吸拔于颈部,使颈肩部和背部疼痛部位的皮肤出现瘀斑,每周治疗一两次,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和体征以及X射线片、脑血流图的检查结果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症状消失疼痛0级;颈椎的生理弯曲恢复10°~15°;脑血流图显示椎动脉收缩峰速度恢复正常范围.明显好转疼痛降低2级以上;颈椎的生理弯曲恢复6°~9°;脑血流图椎动脉收缩峰速度恢复正常范围的80%.好转疼痛降低1级;颈椎的生理弯曲恢复3°~5°脑血流图椎动脉收缩峰速度恢复正常范围的40%~80%.无效疼痛无变化;颈椎的生理弯曲恢复3°以下;脑血流图椎动脉收缩峰速度在正常范围的40%以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②病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③年龄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症状消失、明显好转、好转、无效,颈型分别为27,17,5,2例;椎动脉型分别为8,10,4,3例;神经根型分别为4,9,7,4例;病程<1年分别为19,12,3,2例;病程1~5年分别为18,19,7,5例;病程>5年分别为2,5,6,2例;年龄<30岁分别为5,3,1例;31~40岁分别为18,13,4,3例;41~50岁分别为15,18,5,4例;>50岁分别为1,2,6,2例.结论循经走罐法对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较好,椎动脉型次之,神经根型治疗结果较差.病程越短,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探讨“蠲痹益颈方”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予自拟方“蠲痹益颈方”治疗,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4个时间节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 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简称 ND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2周后随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各自进行组间比较,得出蠲痹益颈方及颈复康颗粒均能缓解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障碍及颈肩部症状(P<0.05);蠲痹益颈方在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方面其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及颈肩部症状方面疗效要优于颈复康颗粒(P<0.05);蠲痹益颈方能够有效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结论 蠲痹益颈方在缓解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及颈肩部症状方面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及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mRNA含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手针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手术方法将浸有甲醛的定量滤纸片放在颈6-7神经根肩上,导致颈神经根的炎症,从而造成大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电针治疗组予以夹脊电针治疗,治疗3周后处死,检测模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的电镜观察及脊髓背角COX-2mRNA含量的表达,观察夹脊电针治疗对模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的电镜下表现及脊髓背角COX-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的电镜观察及脊髓背角COX-2mRNA含量表达较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夹脊电针治疗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脊髓背角COX-2mRNA的表达,对神经根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二十一世纪较为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科疾病,它也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该病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针刀疗法作为一种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新式治疗方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备独特的优势。本文将近年来通过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加以概述,以期了解我国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定位斜扳与牵引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2例,其中将采用定位斜扳与牵引结合治疗的8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的8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效率为95.35%,对照组疗效率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lt;0.05)。结论:定位斜扳结合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症状,缓解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中药颈椎荣通方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颈椎荣通方结合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旋提手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颈椎弓弦距。结果: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颈椎弓弦距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荣通方结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旋提手法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颈椎牵引、中频电疗法加按摩综合理疗等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定疼痛程度,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assessmentscaleforcervicalspondylosis,CASCS)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康复组VAS评分下降程度及CASCS评分增加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量身定制颈椎枕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力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量身定制的颈椎枕,每日使用8h,疗程为1个月,两组分别采用症状和功能评估表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及多功能颈椎康复治疗系统(MCU)进行等长肌肌力和颈椎活动度评定。结果干预后1个月实验组症状和功能评估总分为(24.84±2.341)分,对照组为(20.65±2.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4,P〈0.05);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为60.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实验组等长肌肌力和颈椎活动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身定制颈椎枕能促进颈椎病患者颈部肌力平衡、加强颈椎稳定性,改善症状,是颈椎病的一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中药颈椎荣通方联合旋提手法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0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医辩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的80例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颈椎荣通方结合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旋提手法治疗,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治疗两周后的临床疗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颈椎弓弦距。结果:经两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观察组(1.22±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52±1.76),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颈椎弓弦距差值(1.03±0.24)高于对照组(0.52±0.14),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荣通方结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证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旋提手法治疗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伤后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根神经症状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钛笼固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总结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纳入41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行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内固定后有3例出现螺钉钛板松动,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减少颈前路钛板螺钉松动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3例螺钉松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确诊后2周内行2次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重新固定钛板,远期观察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症状缓解。提示适应证及置入方法的选择,内固定器材的合理应用,正确的置入后管理是预防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