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布啡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对寒战与牵拉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12例拟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在剖宫产术中对入选对象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待胎儿娩出后,给予对照组产妇100 mL生理盐水,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给予观察组产妇0.2 mg·kg~(-1)纳布啡+100 mL生理盐水,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观察产妇注药前(T_0)、注药后5 min(T_1)、注药后10 min(T_2)、注药后20 min(T_3)、术毕(T_4)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HR)。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寒战、牵拉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不同时间点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不同时间点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和牵拉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纳布啡可有效减少产妇寒战及牵拉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产妇托架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剖官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Ⅰ)20例麻醉后应用自行研制产妇托架并用压力传感器测腹部压托板的压力,对照组(Ⅱ)20例麻醉后手术床左倾15°.连接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1)、麻醉后平卧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胎儿取出前1min(T6)、胎儿取出后3min(T7)、术毕(T8)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胸腔液体量(TFC)、心肌加速指数(ACI)、体循环阻力(SVR)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和麻醉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T2的MA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4的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8时间点的ACI、SV及CO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T5-T8时点的TF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例,占30.0%;实验组发生1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产妇托架能保持腰麻后孕产妇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侧斜卧位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5年5—10月收治的62例行剖宫产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在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行麻醉,再协助A组患者左侧倾斜15~20°位,B组协助患者平卧位。手术结束时记录产妇的SBP﹑HR,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A﹑B两组在用药前SBP均偏高,在分别给予10 min用药后A组SBP为120.47 mmHg左右,B组为115.57mmHg左右;A组HR为83.2次/min左右,B组为93.8次/min左右,两组产妇均在血压水平正常范围内,但A组SPB高于B组,HR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斜卧位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麻醉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及完善剖宫产的麻醉管理,为临床提供借鉴,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将80例需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aesthesia,EA)组,监测2组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产妇心率(heart rate,HR)在T4(胎儿娩出10 min)、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23、0.022);CSEA组产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在T3(胎儿娩出)高于EA组(P=0.000、0.000);CSEA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T2(麻醉平面满意-消毒前)、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00、0.003);2组产妇不同时刻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circulation resistance,SVR)及胸部液体含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妇不同时刻HR、SBP、DBP、MAP、CO、SV及SVR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有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之间麻醉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均为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完善、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为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治的214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治的214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分析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T_0、T_1、T_2时的MAP、HR均低于T_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时的MAP、HR分别为(72.97±5.63)mmHg、(62.91±6.86)次/min,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可相对地稳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下左侧斜卧位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2例剖宫产产妇,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成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产妇选择平卧位,研究组产妇使用左侧斜卧位,分析比较两种体位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在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上,麻醉5min和10min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碱剂量、术中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下选择左侧斜卧位,不会较大幅度波动血流动力学,能够避免和减少低血压的产生,具有较稳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术行硬脊联合麻醉前,肌注不同剂量的甲氧明。通过对比观察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得到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一组剂量,为临床麻醉中低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老年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90例,体重55~80kg,年龄65~80岁,ASA分级II~III,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将甲氧明于麻醉前5min(T-_0)肌肉注射。A组肌注1mg,B组肌注3mg,C组肌注5mg,如患者在给药后血压稳定,出现反射性的心率减慢50次/分,可给予阿托品0.25~0.5mg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脊联合麻醉;观察各组给药后10min(T_1)、扩髓注入骨水泥(T_2)、手术结束(T_3)后的MAP、HR、CO、SV血流动力学变化,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麻醉前3组患者MAP、HR、CO、S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A组患者在麻醉生效后T1-T3,MAP、CO、SV,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R因血压下降代偿性较B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B组患者在麻醉生效后T1-T3,除HR外,MAP、CO、SV下降幅度较C组明显,B组在T2时MAP下降较C组低10mm Hg,C组T_2时MAP下降幅度与T_0相比无明显降低;A组与C组比较,A组患者麻醉生效后T_1-T_3,MAP、CO、SV下降较C组明显,HR增快较C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择期行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麻醉前肌注甲氧明5mg,配合适当补液能有效地预防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体位变化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于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平卧位和左侧斜卧15°位。分别于入室后5 min、腰硬联合麻醉时侧卧位后3 min、麻醉后3 min、切皮即刻、胎儿娩出后3 min、手术结束时点记录产妇心输出量、每搏量、心率、平均动脉压、总外周阻力、胸腔液体含量。结果两组产妇总输液量、升压药用量、心率、胸腔液体含量无明显差异;心输出量、每搏量组内各时比较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血压、总外周阻力下降较B组明显(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主要发生在麻醉后及胎儿娩出前后,需要及时准确的监测以指导治疗。术中采取左侧斜卧位,配合恰当的容量治疗及麻醉管理,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以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84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2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给予0.75%罗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2 mL麻醉;观察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 mL+注射用水2 mL麻醉.对比2组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质量.结果2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15 min以及手术后HR、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的HR要明显快于观察组,同时MAP、SpO2指标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质量对比中,2组产妇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以及肌松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自主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不仅能够保证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其麻醉质量也是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初产妇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观察组采用地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T_(0)(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3 min)、T_(2)(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娩时间指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腹膜切开至子宫切开、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水平、术后恢复指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水平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T_(0)、T_(1)、T_(2)时,两组HR、SPO_(2)、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腹膜切开至子宫切开、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定向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1、5、10 min,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初产妇剖宫产麻醉中可缩短产妇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定向力时间,优于单纯静脉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50-25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孕妇,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高浓度组(H组),低浓度组(L组),各50例。观察产妇麻醉前(T_0),麻醉后5min(T_1)、胎儿娩出(T_2)、手术开始后30min(T_3),手术结束时(T_4)各个时点MAP和HR的变化。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记录新生儿娩出1、5min的Apgar评分、硬膜外罗哌卡因的用量、麻黄碱用量、患者肌肉松弛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术后下肢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并发症)。结果:与T_0时点比较,两组T_1时点MAP下降(P<0.05),T_2、T_3、T_4时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_1时点MAP较L组同时点MAP降低(P<0.05)。与T_0时点比较,两组T_1时点HR增高(P<0.05),T_2、T_3、T_4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_1时点HR较L组同时点HR升高(P<0.05)。与H组比较,L组麻醉起效时间短(P<0.05),痛觉恢复时间短(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P<0.05)。新生儿出生1、5 min时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的用量L组高于H组(P<0.05),L组麻黄碱的用量低于H组(P<0.05)。取胎前肌肉松弛情况: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较H组欠佳例数减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25%等比重布比卡因7.5mg腰麻液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运动阻滞时间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术后下肢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2.
姚汉青  于浏  黄佳悦  肖飞 《浙江医学》2023,45(8):859-862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间羟胺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单胎足月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羟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每组40例。当鞘内注射时,间羟胺组预防性静脉输注间羟胺1.5μg/(kg·min),去氧肾上腺素组输注去氧肾上腺素0.5μg/(kg·min)。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5min(T0)、鞘内注射5min后(T1)、切皮(T2)和胎儿娩出后即刻(T3)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及外周血管阻力(PVR)]、麻醉平面、鞘内注射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及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产妇和胎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及新生儿酸血症等)。结果鞘内注射后两组T1时点MAP、HR及PVR与T0时点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点两组MAP、HR、CO及P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点间羟胺组MAP、HR、CO及PVR均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动过速及新生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去氧肾上腺素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间羟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去氧肾上腺素比较,间羟胺能够增加腰麻下产妇MAP、HR、CO及PVR,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但不能降低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在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和腰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48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G组施行全身麻醉,S组施行腰麻,两组产妇术中均监测ECG、HR、MAP和SPO2;观察比较两组自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中输液量。结果两组产妇术中ECG均为窦性心率。G组术中输液量明显低于S组(P<0.05),S组手术开始及新生儿剖出时HR、MAP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SPO2均可维持在98%~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G组短于S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和腰麻对剖宫产术来说都是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影响显著小于腰麻。  相似文献   

14.
高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45-45,98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时产妇体位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后,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左侧倾斜卧位组(手术床向左倾斜30°),每组各20例。在麻醉中,每隔5min测定BP、P,并计算MAP。结果:在腰-硬联合麻醉注药5min后,仰卧位组的SBP、MAP均较麻醉前下降幅度大,而P增快多。左侧倾斜卧位组的SBP、MAP、P较麻醉前改变少,仰卧位组有30%的患者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产后仰卧位时易致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65-169
目的:观察欣母沛宫体注射对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40例,分为A组和B组,A组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B组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术中记录基础值(T_0)、胎儿取出后1 min(T_1)、给药后1 min(T_2)、给药后5min(T_3)、给药后10 min(T_4)、给药后15 min(T_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给药前(0 min),给药后1、2.5、5 min的子宫收缩力进行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T_0~T_5数据显示SBP、DBP、HR、Sp O_2、CO(心输出量)、SV、SVR各时间点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T_0时比较,A组在T_1~T_5时CO升高,SVR降低;B组在T_1~T_4时CO升高,T_1、T_3~T_5时SVR降低,T_2、T_3时HR升高,T_4、T_5时DBP降低,T_2~T_5时Sp O_2降低。与T_1时比较,A组只在T_4、T_5时HR、DBP、SVR降低;B组产妇在T_2、T_3时SBP、DBP、HR、SVR升高,T_4、T_5时SBP、DBP降低,T_2~T_4时CO升高、T_5时降低,T_3~T_5时SV升高,T_2~T_5时Sp O_2均降低。两组间比较显示,Sp O_2、CO、S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时点A组比较,B组Sp O_2在T_3~T_5时降低,CO在T_5时降低,SVR在T_2、T_3时升高。B组胸闷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面部潮红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在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方面有明显疗效,但Sp O_2、CO、SVR血流动力学波动和胸闷的不良反应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实施择期全麻剖宫产的6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纳布啡组(Ⅰ组,n=30)、瑞芬太尼复合生理盐水组(Ⅱ组,n=30),在不同时段观察比较两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MAP)、Narcotrend指数、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结果:两组胎儿娩出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诱导后1 min(T2)和插喉罩后1 min(T3)时点MAP、HR较基线值(T0)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切皮时(T4)和胎儿娩出时(T5)HR、MAP均较Ⅱ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有效地钝化了全麻剖宫产期间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不良影响,复合使用纳布啡可以减少过量使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身麻醉和腰麻在剖宫产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比较在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和腰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48例ASA 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G组施行全身麻醉,S组施行腰麻,两组产妇术中均监测ECG、HR、MAP和SPO2;观察比较两组自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中输液量.结果 两组产妇术中ECG均为窦性心率.G组术中输液量明显低于S组(P<0.05),S组手术开始及新生儿剖出时HR、MAP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SPO2均可维持在98%~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G组短于S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和腰麻对剖宫产术来说都是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影响显著小于腰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腰-硬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12月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选取50例分为两组,腰麻用药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研究组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3 min(a)、10 min(b)、15 min(c),30 min(d)、手术结束时间(e)和麻醉前的心输出量、MAP、HR的变化,观察两组麻醉的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e时段,对照组患者的心输出量、MAP明显低于麻醉前和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压和寒颤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腰麻行剖宫产术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FloTrac/Vigileo系统能够有效检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 ~ 级 ,硬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病人 2 0例。应用 NCCOM3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 ,于麻醉前左推子宫、麻醉后 5 min及 1 5 min,监测 CO、SV、HR、EVI、CI、SI、MAP、SVR的变化。结果 :左推子宫后 CO、SV、MAP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麻醉后 5 min、1 5 min时 MAP显著下降 ,SVR降低 ,各阶段测得的 CO、EVI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循环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左推子宫能增加心脏搏血量 ,升高血压  相似文献   

20.
李晓东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03-140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高龄股骨颈骨折(FNK)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高龄FNK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术中血流动力学[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手术开始后2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睁眼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78%)高于对照组(82.22%)(P<0.05)。T_1、T_2、T_3观察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高龄FNK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