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内"指内侧,"关"指关口。"内关"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两寸,出于两筋之间"。"内关穴"既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又心包经与三焦经相表里,故针刺内关可以通三焦,调诸脏,心居上焦,受其调节。由此可见,针刺内关可治疗心系疾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  相似文献   

2.
正气的运动是为气机,《黄帝内经》概括为"升降出入"4种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无不依赖于气机之升降出入发挥作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反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人体即会"百病丛生"。升降散是温病名方,用治"表里三焦大热",即温热弥漫表里内外之证,宣郁清热,调节表里上下及三焦气机升降。升降散配伍精当,药简效宏,后得历  相似文献   

3.
再议三焦     
三焦是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三焦的认识,历代医家争议不休,至今未有一个明确定论。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把三焦分为脏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辨证之三焦分别进行阐述,也就告诉我们三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概念[1]。可惜在具体阐述时,又有含混模糊不清之处。  相似文献   

4.
吴瑭,字鞠通(公元1736~1820年),江苏淮阴人,为晚清名的温病学家。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等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温病条辨》。其主要学术思想为:(1)完成了三焦辨证体系,使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恰当地联系起来,以三焦为经、卫气营血为纬贯穿于各种温病。(2)立养阴诸法。吴氏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温病条辨》也被后世认为是“治温之津梁”、“治温病所必看之书”。兹就近20年来对吴鞠通学术思想研究的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灵枢·本输》在论述脏腑相合关系后提出:“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后世对于“少阳”和“两藏”所指颇存争论,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太素》:“少阳”作“少阴”,指“两藏”为两肾。杨上善注云:“足少阴脉贯肝入肺中,故曰上连也。肾受肺气,肾便有二,将为两藏。”《甲乙经》同。 二、《类经》以“两藏”为膀胱与三焦。张介宾注云:“少阳,三焦也。三焦为中渎之腑,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以水藏而领水腑。”丹波元简亦同此说。 三、《灵枢集注》认为“两藏”指肺与三焦。张志聪注云:“少阳,三焦也。一肾配少阳而主火…  相似文献   

6.
三焦辨证护理三焦这个概念,最早出自《内经》,它将人体躯干中的脏腑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称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指咽喉至胸膈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是指膈下至脐部以上的脘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在内;下焦是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腑。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根据《内经》提出的三焦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关于眩的论述,基于上、中、下部位三焦及少阳三焦角度探讨眩晕病之因机证治,其中上焦肺气虚冷,中焦水饮、胃热、湿热上扰清空,下焦阳虚水泛、水饮内停、阴阳气血亏虚皆可致眩,最后对少阳三焦致眩进行阐释,从而揭示张仲景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眩晕的不同治法,反映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许方方,女,安徽省立医院痔瘘,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临床杂志》及《结直肠外科杂志》编委。许方方教授从事中医肛肠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载,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三焦通  相似文献   

9.
三焦的生理病理 <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这里说明了三焦和脾胃、大肠、小肠、膀胱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器官;"名曰器"即是盛贮水谷犹夫器物之决;说明三焦与其他五腑同样有"腐蚀水谷"和运化水谷精微的功用,而也为有形之府,居住腹腔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三焦辨证不仅运用于温病的辨证,且对内伤杂病的治疗起到指导性意义.历代医家对三焦有着不同的见解,但以上、中、下三焦划分人体为纲,以温病病名为目,将六经、脏腑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相互贯穿,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导师朱西杰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胃肠病,囊括上焦食道,中焦脾胃,下焦大小肠.提出以三焦同治法治疗胃肠病,即胃肠以通为顺,以降为用,创新通以缓胃之急,降以祛肠之浊,上中下三焦同治法,临床效果显著,是现代治疗胃肠疾病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外感湿热邪气而导致的温病,称为湿热病。其特点是:身热不扬、气机阻滞、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病势缠绵难愈。因为湿热病与温热病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故如何针对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辨治,首先就涉及到湿热病的辨证纲领、治疗原则与禁忌问题,本文旨在就此展开论述。1 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三焦辨证由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倡导。他在《温病条辨》一书中,“以三焦为纲”,按温病对人体脏腑的侵害而将其划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下焦温病三大类别,以此标明温病由上焦至中焦、下焦的纵向传变规律,并对其病变…  相似文献   

1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载于《伤寒论》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历代医家认为该证以表证误下,邪气内陷,少阳经腹失和,三焦不畅,阳明有热,心胆不宁,邪气弥漫虚实互见。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在小柴胡汤方基础上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大黄、茯苓、桂枝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冒暑是指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而致的疾病,为暑病轻证。小儿冒暑为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肺失宣降、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导致咳嗽、呕吐、腹泻等三焦症状并见。暑令感冒多易夹湿,湿热困脾,三焦气机失调,升降失司,即为现代分型所说的感冒夹滞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而又有寻常感受暑气,致腹痛水泻者,乃胃与大肠感邪之故,或恶心呕吐者,乃胃口有痰饮,而又感邪之故,此皆名冒暑,  相似文献   

14.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3个文件的内容为指导思想,指导本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比较活动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的存在问题。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病人的满意度高于活动前、护士工作存在问题少于活动前(均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以改善护理服务,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最早出自《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通畅三焦,镇静安神,通腑降浊。从中医角度上来看,一般应用在惊恐多虑,主诉症状多或失眠、或头痛、或全身痛、或不思饮食、或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冬天怕冷、夏天怕热的患者上,与西医的精  相似文献   

16.
<正>药品说明书中"成份"项不仅是药物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也与其是否产生毒副作用密切相关,是涉及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2006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成药说明书中"成份"的表述进行了相关规定,但由于不够细化,在调查过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慢性肾炎属中医“风水”“阳水”之范畴,乃儿科常见多发之病证,其发病率高发于青少年及成人,《证治汇补》云:“阳水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类证治载》“因湿热浊滞致水肿者为阳水”,《医学入门》“阳水或由疮疡所致”,故本病的发生多由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导致肺脾肾,三焦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所致,若治疗不及时,用药不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第1期起,本刊开设"《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专栏,以期对广大医院管理人员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正确解读《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一章有所指导。在上一期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研讨会观点荟萃"中,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副院长姜柏生教授归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回溯",本期与会嘉宾继续围绕《侵权责任法》的法律适用是否能够一统天下的问题展开讨论。本期的"《侵权责任法》系列讲座"之二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副教授将对《侵权责任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及其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仁汤新解     
名称三仁汤。方剂组成杏仁15克,白蔻仁6克,生苡仁18克,厚朴6克,半夏15克,白通草6克,飞滑石18克,竹叶6克。源流发展本方见于清代《温病条辨》(公元1798年),为吴鞠通所拟,是在叶天士《温热论》(公元1746年)“邪留三焦”“则分消上下之势。  相似文献   

20.
肾性水肿是由肾脏疾病而引起头面部、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隶属中医学"水肿"范畴,其病机多责之肺、脾、肾、三焦,针对脏腑虚损及病理产物的不同,复杂病因病机中,传统辨证论治以及不少特色疗法尽现中医中药作用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