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50例腰肌筋膜综合征病人采用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50例腰肌筋膜综合征患者,痊愈43例,占86%;好转7例,占14%。结论:腰肌筋膜综合征治疗方法很多,采用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痛点封闭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以痛为腧"的针刺封闭法和推拿旋转理筋手法相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重在解除疼痛,快速缓解症状。结果:两种方法相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总有效率为91.8%。结论: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疼痛部位上接受低强度感觉阈经皮电刺激安慰性对照治疗。两组各接受每周一次,共4周的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内容包括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DQ)水平以及客观的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和腰部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各项主观(VAS、RDQ)和客观(PPT、ROM)指标在针刺后均显示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在治疗后仅有主观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两组间比较仍显示针刺组主观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除了针刺后酸痛反应,没有观察到其他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激痛点针刺对于改善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和功能性表现均具有积极的治疗效应,是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局部2~4个"激痛点"标记消毒,用11号手术尖刀片挑开皮肤3~5mm,然后用经改进的牙科调刀由创面插入疼痛点,对肌肉、肌筋膜进行纵行切割及左右摇摆分离,术毕无菌纱布包扎及抗炎治疗。结果运用毁损疗法治疗顽固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经0.5~2年随访,治愈59例(86.8%);有效6例(8.8%);无效3例(4.4%);总有效率95.6%。毁损疗法治疗顽固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联合局部痛点注射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局部痛点注射疗法,治疗组患者腰背部痛区外敷中药封包,对照组患者腰背部痛区普通热敷,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8.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局部痛点注射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筋膜激痛点注射应用于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行肌筋膜激痛点注射;对照组22例口服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1个疗程结束后据VAS分评估疗效,于治疗后3个月和1年据随访 VAS 分评估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近期优良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结论肌筋膜激痛点注射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激痛点缺血性压迫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颈肩肌筋疼痛膜综合征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仅接受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首先通过Booster Pro3筋膜枪渐次提高振动频率的方法松解斜方肌上束,提高痛阈,达到放松并激活上斜方肌的目的,随后使用缺血性压迫激痛点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肌力与脊柱活动度测量仪测量颈部关节活动度与肌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颈肩部的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部功能障碍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次结束即刻治疗组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更高,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提高MPS患者颈部关节活动度、左右侧肌力,缓解颈部肌肉僵硬不适和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42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83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枢经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PRI、VAS、PPI评分和疼痛指数、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功能状态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9.27%(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通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局部封闭加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断突综合征,术中先行局部封闭,然后在局麻下行手法治疗。结果:手术289例,随访1a。优197例,良57例,可30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98.3%。复发19例,复发率为6.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适用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肩周炎分型、疗效标准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连续住院病人采用痛点封闭和手法推拉进行规范治疗。结果:本组100例肩周炎病人,治愈73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100%,且无副作用。结论:痛点封闭加手法推拉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患者乐于接受,经济、实用的治疗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侧梨状肌综合征凸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凸显患侧梨状肌综合征36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并总结诊治方法.结果 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患侧梨状肌综合征36例(35.2%),经手法+锻炼+痛点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概率较高,应重视其诊断和治疗,手法+锻炼+痛点封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腰间盘突出症40例,口服自拟方活络健腰胶囊,结合椎旁痛点封闭,牵引,观察疗效。方法 依病情分轻、中、重3级,采用上法治疗3周,观察主证: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度,脊椎侧弯等消失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总体疗效治愈2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r7.5%的好效果。认为此疗法改善腰椎间隙狭窄,腰肌应力平衡,配合手法痛点封闭,身体锻炼,达到强筋健骨是治愈和防止复发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不同原因造成的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在早期依靠病史及查体即确诊,3例CT检查,1例B超检查均对诊断提供有利证据。5例患者经急诊手术病灶清除、减压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髂部疼痛及包块、股神经损害是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特点,早期手术减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红外线配合推罐治疗肌筋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外线配合推罐治疗肌筋膜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肌筋膜综合征患者27 例,男10 例,女17 例;年龄25~53岁;病程3d~5年。全部患者均予以红外线配合推罐治疗。结果:27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2例,好转3例,无效0例;治疗2 个疗程后,临床痊愈8 例,好转4 例,无效0 例,治愈率74.1%,好转率25.9%。结论:红外线配合推罐治疗肌筋膜综合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局部疼痛综合征,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此病,因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不定、症状轻重程度不一,故易出现误诊,为让更多医师掌握此病,本文对流行病学、激痛点、临床特点、临床检查、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MP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局部封闭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9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例进行局部肌筋膜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并结合4周肘部制动治疗。结果采用封闭治疗的39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优良率为94.9%,复发率为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取得较好疗效,为保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保守及手术治疗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对279例腰5横突肥大的病例分别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结果:277例获3个月~7年随访,平均随访11.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频谱照射组53.60%,局部封闭组90.48%,频谱照射+封闭组97.22%,横突切除组71.43%,假关节融合组80%,腰5骶1融合组100%.保守疗法中频谱照射+封闭疗效最佳,手术疗法中腰5骶1椎间植骨融合组疗效最佳.结论: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首选保守治疗,频谱照射配合局部封闭是一种治疗单纯性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疗效较佳的保守疗法;对于保守疗效欠佳的病例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前臂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38例中6例采用甘露醇治疗,5例行筋膜切开减压,22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切开筋膜减压,5例截肢。分析了治疗时机和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病后12h内获得正确治疗的12例中11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留下缺血性肌挛缩,占8.33%;发病后12h~24h10例中有3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占30%;发病后24h~180h11例中有9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占81.82%;5例发病后36h~120h送至医院后见肢体呈紫黑色而行截肢术,其中2例因肾衰死亡。结论:治疗的效果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要力争在发病后12h内获得正确治疗,对本症治疗宁可过早切开减压,也不可延误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推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方法 :以采用推罐治疗的急性腰扭伤 6 0例为治疗组 ,以同期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的 40例为对照组 ,2组均治疗 1 0d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0 % ,对照组为 87.5 % ,P >0 .0 5 ;一次治愈率治疗组 6 3.3% ,对照组 37.5 % ,P <0 .0 5。 1年随访 ,治疗组出现腰痛或复发腰扭伤 6例 ,占 1 0 .0 % ;对照组 1 3例 ,占 32 .5 % ,P <0 .0 1。结论 :推罐治疗急性腰扭伤与封闭治疗效果类似 ,而在一次治愈率及减少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