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氟,参与人体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环境中的氟主要通过饮水及食物进入人体.由尿排出的氟占总排氟量75%左右,尿氟的排泄量又直接取决于其摄入量.为了解正常儿童尿氟含量,本次调查选择在贺州地区的非氟病区健康儿童中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氟区氟斑牙与水氟及尿氟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平区属温泉型高氟区 ,以小汤山温泉为起点向东南呈放射状分布。自 1978年开始打深井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以来 ,防治效果明显。为了探讨氟斑牙与水氟及尿氟的关系 ,对小汤山 7个自然村的饮用水氟含量与 8~ 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及尿氟关系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水氟在 1.0mg/L以下的小汤山、大柳树、葫芦河村和改水降氟两年后水氟回升的马坊、官牛坊、讲礼村的 8~ 12岁的小学生。1.2 方法 :饮水氟和尿氟含量测定 ,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检查采用Horowitz 7级分类法。各项指标测定依据《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相似文献   

3.
包头市氟污染地区粮食及饲草料中氟含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头地区排氟企业较多 ,大气氟污染十分严重[1 ] ,地理位置处于我国北方沙漠外围自东向西分布的高氟带上[2 ] ,浅层地下水处于高氟本底区内[1 ] ,因此农作物和水中的氟含量有可能高于其他地区。若人体摄入过多的氟 ,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的发生。为了解本地区粮食及饲草料中的氟含量 ,进而为预防人畜患氟病提供依据 ,我们对包头地产 40余种粮食及饲草料中的氟进行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本实验所测粮食及其副产品均为包地产 ,用四分法采样后 ,自然分干 ,用粉碎机粉碎加工 ,过 40目筛备用。1 2 仪器与试剂 pHS -3型酸度计 ,氟离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汕头市地氟病区改水后水氟浓度与小学生尿氟及氟斑牙患病情况,以评价改水降氟的效果.方法 于2009年选择汕头市潮南区改水后4个氟病区村作为调查点,以1个非氟病区村作为对照,测定水氟浓度.对8~12岁当地出生的4580名小学生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随机抽取550名学生测定尿氟浓度.结果 水氟浓度均低于1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氟病区人群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评价指标,通过风险评价,预测病情分布,分析致病因素,为氟危害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饮水氟、日摄氟量、累计总摄氟量和尿氟与氟性骨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得出特定接触剂量下引起地氟病区人群氟性骨损伤的各危险因素的基准剂量(BMD)、95%的可信限下限值(BMDL)及其参考剂量(Rf D)。结果氟性骨损伤的发生率随饮水氟、日摄氟量、累计总摄氟量、尿氟的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水氟、日摄氟量和尿氟的BMD分别为1.43 mg/L、4.47 mg/(人·d)、1.90 mg/L;BMDL为1.19 mg/L、2.94 mg/(人·d)、1.77 mg/L;Rf D为0.60 mg/L、2.94 mg/(人·d)、1.77 mg/L。结论改水后地氟病区氟接触人群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仍与水氟含量、日摄氟总量、累计总摄氟量以及尿氟含量密切相关,建议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措施,并结合机体排氟、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等方法进行预防,降低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尔福对氟中毒小鼠的影响,从而为防治地方病氟中毒提供有效的药物. 方法以常规饲料饲养昆明小白鼠,并给予含氟量为100 mg/L的氟化钠溶液,为期3个月,建立氟中毒小鼠动物模型,治疗组在实验2周后开始灌服海尔福口服液,每只0.2 ml,每天一次.通过器官组织切片观察海尔福对氟中毒小鼠的影响. 结果氟中毒小鼠的心、肝、肾、睾丸组织损害明显,经海尔福治疗后,上述各器官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海尔福对氟中毒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延庆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以指导全县地氟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0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延庆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随机抽取3个村的63名8~12岁儿童和>16岁的664名村民为调查对象.用Dean氏法进行氟斑牙诊断,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3个监测村的饮水氟含量都达到饮水卫生标准,8~12岁学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5.4%,尿氟几何均值为1.20 mg/L,16岁以上村民的尿氟几何均值为1.39 mg/L.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降氟后,改水病区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平均尿氟水平得到较好控制,改换水源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地氟病区通过改水降氟后人群氟斑牙患病情况及病区人群的尿氟含量、饮用水氟含量情况.方法 依据2007年福建省地氟病防治项目启动会暨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及<2006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对该区改水后病情及改水工程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高氟水筛查5个村、25份水样水砷含量均<0.05 mg/L,水氟含量<1.0mg/L,水砷、水氟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1985年)的43.5%下降至改水后的(2007年)14.29%(P<0.01).尿氟中位数也从1998年的0.89mg/L降至2007年的0.82 mg/L.结论 地氟病区(饮水型)通过改水降氟后人群氟斑牙患病率有明显下降,效果是好的,改水降氟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广东省汕头市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氟含量与 8~ 15岁在校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1981年中央地办室推荐的氟斑牙分类标准对汕头市高氟区改水后 8~ 15岁在校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高氟区水样进行测定。结果 :改水前汕头市水氟含量 (1.0 0 - 11.6 0 ) mg/ L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6 1.84 % ;改水后水氟含量 (0 .0 3- 0 .6 2 ) mg/ L ,患病率 35 .4 8% ;改水前后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 =6 5 96 7,P<0 .0 0 5 )。结论 :汕头市改水降氟效果显著。随着改水年限的延长 ,氟斑牙患病率逐渐降低 ,未改水的区域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了盐城市25名儿童的饮水氟浓度与尿氟、血氟、发氟的相关关系,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选择自幼在本地生长的8~15岁儿童,健康状况良好,无工业氟污染,随机分层抽样,男14人,女11人。通知被检对象自带常饮水样及晨尿各50mL,当日送检。均匀剪取发样不少于1g, 用牛皮纸信封包装送检。取末梢毛细管血约0.1mL于细塑料管中,待凝固后,一端封口,离心分离出血清供测定用。 1.2 测定方法 水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尿氟测定用氟电极法。血氟测定用微型氟电极法。发氟测定用氧瓶燃烧电位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上级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的要求,于1980年开展了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当地氟中毒的危害,根据调查结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水降氟工作.选择深井水和地表水两种水源,采用无塔压力罐和二级过滤的方法及骨炭药物除氟.改水10年后,通过对水质、水量、疾病监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评价,认为改水有十分显著效果,并对今后的任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宿迁市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其效果,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专用调查表,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分析2003~2005年降氟改水工程水氟监测结果;2005~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病区村的氟斑牙患病率调查.结果:全市现有病区村788个,已完成改水612个,其中正常供水的584个,占74.11%.2002~2005年改水工程水氟监测结果显示,水氟的超标率逐年增加,2005年水氟超标率达17.58%,水氟含量最高为3.25 mg/L.与2002年相比,2004、2005年水样超标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3、5.46,P值均<0.05).与1983~1985年调查相比,2005~2006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从69.68%下降到45.18%;其中泗阳县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53.06%.结论:采用降氟改水措施后,虽然宿迁市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较大,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因可能有:水氟回升,其他摄氟途径以及氟斑牙统计指标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评价河田镇改水降氟对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方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和水氟.[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3%;尿氟含量中位数1.13 mg/L;水氟含量0.07~0.43mg/L.改水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基本控制的国家标准.[结论]改水降氟后,儿童摄氟量下降,氟毒性效应指标改善,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发挥了改水降氟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重庆市燃煤型氰中毒病区人群不同途径摄氟量与尿氟的相关关系,为防治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抽样检测病区和非病区饮水、饮食、空气中的氟水平,调查病区和非病区生活习惯,估算出通过不同途径摄入人体的氟水平,与成人和儿童尿氟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病区成人和儿童的尿氟含量水平高于非病区,经呼吸道摄入的氟水平,病区远高于非病区,经消化道摄入人体的氟水平病区与非病区无差异. [结论]呼吸道的摄氟量可能是影响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氟中毒病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Beyond冷光美白联合祛氟剂共同作用于氟斑牙,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将单纯使用Beyond冷光美白技术设为单纯美白组(对照组),将Beyond冷光美白联合祛氟剂治疗设为联合美白组(治疗组)。在患者治疗结束后,用vita比色板对两组美白结果进行对比,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氟斑牙患者经过美白治疗后显效率比较,联合美白组明显高于单纯美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法在对氟斑牙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不适,如牙齿酸胀、一过性敏感,但不会引起长期的、明显的牙髓刺激症状,其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68名氟暴露工人分为两组,A组37人.口服“抗氟欣”两个月;B组31人为非服药对照组。另选非氟暴露对照组工人29人为C组。检测服药前后的血清F-、尿F-、尿BF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氟暴露可使工人血清F-、尿F-浓度升高;A组工人服药后与服药前比较,尿F-、尿BF均明显升高,血清F-浓度降低。提示“抗氟欣”具有一定的促氟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安民 《中国校医》2001,15(6):439-440
氟斑牙是氟中毒在小学生身上唯一最早可见的体征 ,也是观察降氟改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饮水型病区防治氟斑牙的根本方法就是摆脱高氟环境 ,即改水降氟。为摸清改水后小学生氟斑牙和尿氟的情况 ,我们于 1999年进行了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在徐州市范围内选择改水 10年以上的 3个病区村(改水前饮水氟含量为 3.7~ 9.70mg L) ,根据改水工程后使用饮用卫生水情况分成 3种类型 ,A类 :常年饮用 ,B类 :间段性饮用 ,C类 :不经常饮用。1.2 方法 对每个病区村小学 8~ 12岁的小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 (氟斑分类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帕罗西汀组和氟西汀组,每组35例.帕罗西汀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氟西汀组采用氟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两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7.1%,氟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且安全,帕罗西汀比氟西汀起效较早.  相似文献   

19.
改水后儿童氟斑牙、尿氟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和总结广东省改水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疫效果,从1993 ̄1999年对丰顺县的轻病区(大寨村)、中病区(湖陂村)和重病区(安全村)的饮用水氟情况和8 ̄12岁儿童氟斑牙率及尿氟、水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村改水后饮水氟含量稳定在1.0mg/L以下,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中度以上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呈逐年下降的的趋势,尿氟含量也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相反,改水后湖陂、大寨2村的饮水氟很不  相似文献   

20.
李胜玲  周进才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543-2546
目的 调查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氟斑牙及氟骨症患病情况,以评价其改水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原高桥4队),未改水的大坝镇滑石沟5队共670名儿童和1 400名25岁以上成人分别进行了氟斑牙和氟骨症的调查.结果 改水与未改水地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54,P<0.05);改水与未改水地区氟骨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8,P<0.05);改水后水氟浓度为0.24~0.32 mg/L.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经改水降氟后,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但氟斑牙及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还未达到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