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就诊的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面瘫(portmann)评分及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应用针灸护理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周围性面瘫评分和不良情绪,对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2组患者均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14d、21d及28d 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时间为2014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护理满意度以及Portmann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Portmann评分(9.56±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有效提高Portmann评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治疗中采用针灸护理的临床效果,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纳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面瘫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9,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接受针灸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既可促进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及其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在改善其负性情绪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乐泉 《现代养生》2014,(6):190-19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与护理,干预组给予心里护理、针灸护理、功能锻炼和眼部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有效率的差异,分析护理干预对于针灸治疗的影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80例,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三组,每组60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与温针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温针灸组81.67%与电针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临床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潘新美  陈静 《药物与人》2014,(8):240-24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的要点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接收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象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见效更快,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化脓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0例化脓性胸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抑郁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脓性胸膜炎在常规护理上,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2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发病1周内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1周后接受针灸治疗,进行两组痊愈时间、显愈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愈率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1周内,所以该疾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进而获得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合温针灸择期治疗非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周围性面瘫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针刺配合温针灸足三里穴)和对照组(单纯采取针刺治疗).对比:(1)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结果:(1)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 (2)两组治疗前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合温针灸择期治疗非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对减少面部残疾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运动处方对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采纳运动处方干预,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PSQI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7d后癌因性疲乏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处方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通过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时使用温针灸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3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接受电针治疗,观察组联合温针灸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X~2=7.385,P=0.007。结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温针灸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某院的抑郁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周艳 《智慧健康》2023,(14):255-25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接诊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TFG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对称评分、Portmann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对称评分、Portmann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残疾指数(FDI)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FDI更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且可改善患者面部症状及神经功能,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观中医针灸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效果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98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依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热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可在短期明显缓解颈肩腰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盆腔炎患者共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4.52%,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55%,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发现,观察组发热复发率和头痛复发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掌握盆腔炎疾病详细知识,提高护理效果,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针灸护理、眼部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实验效果。结果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之后,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的治疗有效率同样比对照组更高(91.7%>75.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加快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