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2种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差异。方法:通过分离、鉴定2种不同生境的甘草内生真菌,系统分析和比较了两者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甘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显微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内生真菌;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365株内生真菌,归属于4纲5目6科9属30种,其中214株来自野生生境的甘草,151株来自栽培生境的甘草;镰刀属Fusarium(62.62%)和曲霉属Aspergillus(12.15%)为野生生境甘草的优势菌属;镰刀属(62.91%)和土赤壳属Ilyonectria(12.58%)为栽培生境甘草的优势菌属;分离出11株野生生境甘草特有的内生真菌,如尖孢曲霉Aspergillusaculeatinus、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粉红粘帚菌Clonostachys rosea等;野生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总分离率和多样性指数(97.27%和2.07)均高于栽培甘草(68.64%和1.46)。结论:明确了2种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差异,丰富了甘草内生真菌菌种库,为进一步研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垂枝红千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发掘活性代谢产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垂枝红千层内生真菌,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和SRB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29个菌株,鉴定为17属20种,其中以黑孢霉属(Nigrospora)、间座壳属(Diaporthe)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类群;菌株A797、A798和A809的发酵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13 mm);当发酵液提取物的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菌株A781、A785和A805对4株受试肿瘤细胞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90%以上)。结论:垂枝红千层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垂枝红千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发掘活性代谢产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垂枝红千层内生真菌,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和SRB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29个菌株,鉴定为17属20种,其中以黑孢霉属(Nigrospora)、间座壳属(Diaporthe)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类群;菌株A797、A798和A809的发酵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13 mm);当发酵液提取物的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菌株A781、A785和A805对4株受试肿瘤细胞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90%以上)。结论:垂枝红千层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和鉴定珍贵药用植物高山红景天根及根茎中的内生真菌,并从中筛选出可产红景天苷的菌株。方法用PDA培养基,通过组织分离法从高山红景天根及根茎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传统的鉴定方法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检测来获得产红景天苷的菌株。结果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0株,初步鉴定为3目、5科、9属。其中镰孢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种群。经TLC和HPLC法筛选得到一株可代谢产生活性物质红景天苷的内生真菌G5。结论高山红景天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而且其内生真菌具有产生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生理活性成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檀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与促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檀香内生真菌分布特点及其在抗菌物质开发和檀香快速栽培研究中的潜在应用,该研究对檀香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与促生特性进行了研究。檀香内生真菌分离及类群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25株檀香内生真菌(其中来自根86株,茎105株,叶134株)隶属于16个属;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离率与定殖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茎和叶,不同部位优势内生真菌类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根部为镰刀菌属(Fusarium,占50.00%)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10.47%),茎部为链格孢属(占58.11%)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占20.00%),而叶部是盘长孢属(Pantoea),占74.63%。40株代表性檀香内生真菌菌株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90%内生真菌至少对其中1种测试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其对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数的45.0%,30%,47.5%,55%,72.5%,62.5%。对它们的促生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到5株具溶磷活性的内生真菌,8株可分泌IAA的内生真菌,以及4株可产铁载体的内生真菌,其中内生真菌Monilia sp.TXRF45既具溶磷活性、又能产生IAA和铁载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檀香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部分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和促生活性,它们在抗菌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快速栽培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泰山黄精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玲  王德才  史仁玖  苗增民  廉立慧 《中草药》2013,44(11):1490-1494
目的 研究泰山黄精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黄精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黄精内生真菌培养物抗耐药菌活性,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从泰山野生黄精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7个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占总菌株的31.3%,其次是不产孢真菌Sterile mycelia (28.1%)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21.9%).各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根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最高,茎和叶中次之,果实中最少.共有来自5个属的1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8株具有广谱抗耐药菌活性.对活性最强、抑菌谱最广的不产孢菌株HJG-10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确定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结论 泰山黄精中蕴含着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新型抑菌生物制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半夏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半夏内生菌类群的多样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半夏的内生真菌、细菌、放线菌,同时采用点植法、插片法和印片法对分离真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多年生和一年生的半夏根茎叶样品中共获得内生菌84株,其中内生真菌48株、细菌31株、放线菌5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4科、15属.结论:半夏内生菌多样性丰富,同时不同部位内生菌的数量、种类及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凹叶厚朴内生真菌的鉴定研究,进一步丰富凹叶厚朴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为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微生物方法从秦岭凹叶厚朴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采用显微形态观察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对秦岭凹叶厚朴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34株,其中四川都江堰共分离14株,优势菌群为枝孢属;陕西汉中共分离20株,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初步鉴定结果为:1纲,3目,4科,9属。其中曲霉属3株,青霉属1株,葡萄孢属2株,胶帚霉属1株,镰刀菌属16株,枝孢属5株,交链孢属1株,束丝核菌属2株,组丝核菌属3株。结论:凹叶厚朴内生真菌的种群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特征,为合理利用凹叶厚朴药用成分及保护凹叶厚朴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槟榔根、叶和果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其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ITS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菌属。结果:从槟榔的根、叶和果中分离获得53株内生真菌,并鉴定为9个属,分别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毛双孢属Lasiodiplodia、Meyerozy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Pleosporales sp.、木霉属Trichoderma;其中优势菌属为木霉属Trichoderma;叶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1.11)要高于根(0.87)和果(0.87);叶(0.57)比根(0.41)和果(0.41)的均匀度高;且槟榔根与叶、根与果、果与叶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程度较高。结论:槟榔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将为槟榔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活性研究及新化合物的开发和挖掘,进而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藿香内生真菌类群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藿香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根据ITS序列分析鉴定为25属40个种,其中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种群;广藿香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以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8%;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共有15个属3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具有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藿香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荒漠植物牛心朴子内生真菌类群在不同器官中分布的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初步筛选牛心朴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分别对陕西、宁夏野生牛心朴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结合真菌的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稻瘟酶模型,初步筛选活性菌株..结果:从牛心朴子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94株,鉴定为6目9科13属9种,其中宁夏产地47株,根5株,茎14株,叶28株,鉴定为4目5科9属8种;陕西产地47株,其中根16株,茎18株,叶13株,鉴定为4目6科8属5种;18株真菌代谢产物能完全抑制稻瘟霉孢子萌发,其中N4和S17菌株的发酵液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比较强.结论:荒漠植物生心朴子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不同地理环境和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数量和种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宁夏牛心朴子菌株分布于叶中较多,陕西牛心朴子菌株分布于茎、叶中较多;牛心朴子内生真菌具有显著的抗稻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并采用DTNB显色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共分离到127株内生真菌,分属于Penicillium,Aspergillus,Podospora等19个属;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茎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定殖率最高,叶中次之,根中最少.共有来自巧个属的39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且11株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7株来源于叶中.结论: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蛇足石杉蕴含着大量抑制乙酰胆碱酷酶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具有乙酰胆碱醋酶抑制活性的药用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无花果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无花果Ficus carica植物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菜黑斑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枯萎病菌、青霉菌为测试菌对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实验。结果:从健康的无花果植物的根、茎、叶中分离共获得61株内生真菌。属于5纲,7目,12科,20属。抗菌活性试验表明有40株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占总内生真菌的65.57%。结论:无花果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牡荆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芳  韩婷  秦路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1945-1950
目的 探讨牡荆内生真菌类群在不同器官中分布的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方法 利用PDA培养基进行牡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结合真菌的5.8S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从牡荆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97株,鉴定为6目8科10属12种,其中从野生牡荆中获得内生真菌60株,鉴定为6目7科9属9种,从栽培牡荆中获得内生真菌37株,为3目3科5属7种.结论 牡荆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不同地理环境和组织类型的牡荆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群组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杨明俊  李娟  王永刚  薛鸿燕  马雪青  杨林 《中草药》2014,45(11):1625-1630
目的 分离纯化水仙根茎中的内生真菌,并进行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方法 采用表面消毒、划线法从水仙鳞茎和根中分离内生真菌,基于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分类鉴定;以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为指标,分析水仙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 共分离到18株内生真菌,其中16株来自根部,2株来自鳞茎,分别占总分离菌株的88.89%和11.11%。PCR扩增其中14株真菌ITS-rDNA,得到大小约500 bp片段,用BLAST软件对其测序结果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4株为青霉属Penicillium,相似性95%~99%;3株为曲霉属Aspergillus,相似性99%~100%;3株为喙枝孢属Rhinocladiella,相似性为99%;其他4株分别为木霉属Trichoderma、链格孢属Alternaria、赤霉属Gibberella和镰孢霉属Fusarium,相似性都为99%。青霉菌为水仙内生真菌优势菌属。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这14株内生菌明显分为2大类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778,均匀度为0.913 7。结论 水仙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可培养内生真菌的菌群结构、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活性,为内生真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毛花猕猴桃3个部位(根、茎、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与ITS分子鉴定,分析其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分布规律;采用拟南芥共培养、病原菌平板对峙的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促生与病原菌拮抗活性筛选。结果 共分离得到2 446株内生真菌,分为156个形态型,ITS分子鉴定为49个分类单位,归属于真菌界3门5纲10目14科18属,其中子囊菌门真菌数量最多,占比94.89%;根、茎、叶共有菌30种,其中Trichoderma spirale是根的特有种,Bionectria ochroleuca是茎的特有种;Shannon-Wiener(H’)以茎多样性指数最高,Simpson指数(D)以叶多样性指数最高;筛选得到显著促拟南芥生长活性的内生真菌AE16,鉴定为Clonostachys sp.,其共生拟南芥鲜质量增长率为(37.13±10.35)%;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11株(木霉属10株,白僵菌属1株),其中AE175(Trichodermasp.)抑制效果最好,相对抑菌率为(87.59±9.36)%。结论 畲药毛花猕猴桃内生真菌资源丰富,筛选得到的活性菌株为毛花猕猴桃内生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促生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晓强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7):3232-3237
石斛生境中存在多种能够促进石斛生长的内生真菌,利用内生真菌与铁皮石斛组培苗共生培养,筛选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有促生长活性的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对石斛根的侵染情况,采用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的方法对促生长活性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株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苗有促生长作用,均能侵染铁皮石斛根,在铁皮石斛根的根被、外皮层、皮层中以菌丝或菌丝团的形式存在,不侵染内皮层和中柱,区别于有害真菌。8株活性内生真菌中,2株产孢真菌经形态鉴定,属于Pestalotiopsis,Eurotium属,6株不产孢真菌经分子鉴定,分别属于Pyrenochaeta,Coprinellus,Pholiota,Alternaria,Helotiales等5个属。促生长活性内生真菌与石斛组培苗共生培养,可促进石斛组培苗生长,对于缩短石斛生长周期,增加石斛中药材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技术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内生真菌类群及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筛,为虎耳草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也为天然抗氧剂的筛选提供了菌种资源。方法 虎耳草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分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组织分离法,利用化学法检测虎耳草内生真菌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等自由基的清除率,进而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结果 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虎耳草内生真菌隶属于347属,其中Dactylonectria(15.68%)为根部优势菌属,茎部的优势菌属为Humicola(9.57%),而叶部优势菌属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5.33%)。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虎耳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