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 ,剖宫产指征掌握问题已引起产科临床的注意。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剖宫产 4 2 3例 ,对我院的剖宫产指征作一分析 ,以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资料与方法1 资料 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共分娩总数 82 1例 ,剖宫产4 2 3例 ,平均剖宫产率 5 2 74 % ,本文对同期剖宫产病历4 2 3例进行分析。2 方法 对本组资料所有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统计各项指征构成比。结  果1 孕妇的基本情况 年龄最小的 18岁 ,最大的 4 5岁 ,初产妇 338例 ,占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剖宫产率日趋上升 ,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 ,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施行剖宫产术 ,既不能轻率决定 ,也不能失去抢救母婴的时机。现对我院 5 35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 ,以探讨如何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分娩总数 2 2 98人 ,其中剖宫产 5 35例 ,剖宫产率 2 3 2 8%。孕周为 37~ 43周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45岁 ,平均 2 6岁。2 方法 统计 5 35例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 ,并对这些指征进行分析。结  果剖宫产指征包括产妇因素、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本组资料中以单一指征行剖…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剖宫产现状及其对母婴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为了解上海市接产医院剖宫产情况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分别于 1998年、2 0 0 0年及 2 0 0 1年对全市各级接产医院的产科剖宫产病史进行了检查并抽取部分病史进行指征评审。结果 :1全市剖宫产率从 1980年的 10 .0 0 %上升到 2 0 0 0年的 4 7.4 4 % ,增加了 3 .74倍 ;2剖宫产前 4位指征构成依次为 :胎儿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及胎位不正 ,占全部指征的 60 %左右 ,其中主要为胎儿窘迫和相对性头盆不称 (约 4 0 % ) ,社会因素剖宫产比例在上升 ;3进一步对剖宫产指征进行评审分析 ,指征掌握正确率较低 ,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而行剖宫产者中 ,指征依据不足或完全没有依据者在 1998年占 3 9.83 % ,2 0 0 1年占 4 2 .14 % ,以头盆不称为指征者中依据不足或完全没有依据者在 1998年占 1/3 ,2 0 0 1年为 5 4 .76% ;4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费用及近期并发症 ,剖宫产组住院费用为 4 2 2 6.12± 60 0 .74元 ,显著高于阴道产的 2 2 0 4 .2 1± 648元 ,剖宫产产妇分娩时平均出血量为 3 77.3 8± 114 .3 5 ml,显著高于阴道产的 2 84 .16± 110 .4 4 ml,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 15 .2 6% ,显著高于阴道产组的 7.5 0 % ,剖宫产组的产褥病率为 11.2 1% ,显著高于阴道产组的 3 .2 1%。此外  相似文献   

4.
22年剖宫产指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原因及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对湖北某省级医院产科 1981~ 2 0 0 2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对 1987、1997、 2 0 0 0和 2 0 0 2年剖宫产产妇的指征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  1981~ 1994年剖宫产率 ( 16 .2±1.5 ) % ,1995~ 2 0 0 2年为 ( 33.9± 10 .1) % ,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 6 .2± 1.6 ) %和 ( 3.3± 0 .7) %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产后出血率分别为 ( 2 .7± 1.2 ) %和 ( 2 .5± 0 .5 ) % ,死胎死产率分别为( 1.2± 0 .4 ) %和 ( 0 .9± 0 .5 ) % ,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1987、 1997、 2 0 0 0和 2 0 0 2年社会因素分别占当年剖宫产妇的 0 .4 % ( 2 /4 93)、 10 .6 % ( 5 8/5 4 9)、 2 7.8% ( 2 88/10 37)和 2 0 .1% ( 2 0 5 /10 2 0 )。 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但不能减少产后出血率及死胎死产率 ,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114例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 ,我院剖宫产率急剧上升 ,1999年为 73 2 9% ,远远高于文献报道的 5 2 84 % [1 ] ,而 2 0 0 1年则高达79 84 %。为探讨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 114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9~ 2 0 0 1年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者共 114例 ,年龄 2 2~ 34岁 ,平均 2 6 6± 3 2 4岁。初产妇 96例(84 2 1% ) ,经产妇 18例 (15 79% ) ;孕周在 37周~ 4 2周 ,平均 38 7周 ;择期剖宫 88例 (77 19% ) ,急诊剖宫产 2 6例 (2 2 81% )。 114例中除 2例双胎妊娠外其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的孕妇逐年上升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提高产科质量 ,特对我院近 2年 1188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 资料 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3月分娩总数 4 5 82例 ,其中平产 312 6例 ,占 6 8 92 % ;难产 14 5 6例 ,占31 0 8%。难产中剖宫产 1188例。孕龄为 2 9~ 4 4周 ,平均4 0 4周 ,孕妇年龄为 18~ 4 9岁 ,平均 2 6 5岁。2 方法 对本组资料所有列出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各项原因构成比。结  果1 剖宫因素  1188例剖宫产中产妇因素 5 6 8例 ,占4 7 81%…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 2 0 0 0年 3~ 9月对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血铅含量测定 ,并做新生儿 2 0项神经行为功能检查 ,以期了解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自我院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自然分娩或选择剖宫产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共 13 8例 (男 70例、女 68例 ,汉族 79例、维吾尔族 5 9例 )。孕 3 7~ 4 2周 ,出生体重 ( 33 70± 3 5 6)g ,产妇年龄 ( 2 7 6± 2 8)岁 ,孕期营养状况良好 ,无急慢性疾病及妊娠期合并症等病史 ,均为第 1胎单胎孕妇。夫妻双方均为非铅作业人员 ,且在乌鲁木齐市常住 2年以上。2 .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有关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 ,以提高产科医疗质量 ,降低剖宫产率 ,对我院 1995~ 1999年期间 332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来源于 1995~ 1999年 711矿职工医院病案室病历档案。 5年间剖宫产总数为 32 2例 ,剖宫产产妇年龄为 2 4~ 35岁 ,平均产龄 2 9.5岁 ,孕周为 35~ 42周 ,平均 38.5周。1.2 手术指征 胎儿因素包括胎儿宫窘迫、枕后位、臀位、脐带绕颈、巨大儿、双胎、前置胎盘。母亲因素包括妊高征、高龄初产、内科合并症、过期妊娠、继往剖宫产史、头盆不称。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方法 :对 1991~ 2 0 0 0年 10年间 7618例剖宫产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剖宫产率 2 9.99% ,剖宫产率逐年增加 ,1991年为 2 2 .19% ,到 2 0 0 0年达 47.2 4% ,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0 5)。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 ,1991年为 5.58% ,2 0 0 0年为 13 .48%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剖宫产率上升 ,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结论 :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9年 1月起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1]50例 ,与同期腹壁横切口剖宫产 80例比较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剖宫产术 (改良组 ) 50例 ,年龄 2 2~ 35岁 ,平均 2 6 5岁 ,孕周 37~ 4 2周 ,平均4 0 .6周。腹壁横切口剖宫产 (对照组 ) 80例 ,年龄2 3~ 34岁 ,平均 2 5 8岁 ,孕周 38~ 4 2周 ,平均 39.6周。两组均为初产妇 ,手术指征以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无明显差异。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 2 手术方法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按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方法进行[2…  相似文献   

11.
12年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瑞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20-182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了12年间剖宫产病例1958例。分析了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6年(1990~1995年)难产占第1位;其他因素、臀位占第2位;胎儿窘迫占第3位;社会因素占第4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占第5位;其他因素占第6位;③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逐年下降,只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并没有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故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特别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为探讨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干预作用,我们在传统方法治疗HIE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评价,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 0 0 0 -0 8~2 0 0 2 -0 5收入住新生儿科的3 9例中重度HIE患儿,均符合1989年济南会议制定的HIE临床依据和分度标准[1 ]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 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胎龄(3 9 8±1 3 )周、出生体重(3 5 5 3±5 2 2 )g ,起病日龄(1 64±1 3 0 )d ,1、5minApgar评分分别为3 5±0 8、…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休克是新生儿期的常见急症 ,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病情进展迅速 ,病死率高。为探讨新生儿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死亡相关因素 ,我们对我院 4 8例新生儿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0年入我院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病房时 /或住院期间发生休克的病例 4 8例 (各项资料齐全 ) ;其中足月儿 2 8例 ,早产儿 2 0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体重 2 39± 0 71(130 0~ 395 0克 ) ,胎龄 35 15± 3 37(31~4 0周 ) ,入院时年龄最大 2 5天 ,最小 10小时。2 诊断标准 采用Cabal休克评分法…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后的疤痕子宫是人工流产手术高危因素之一 ,与之相关的子宫穿孔、术中出血、术后子宫恢复不良等并发症的增多已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 2 5 0例剖宫产后一年内妊娠人工流产病例作一分析 ,探讨术前应用前列腺素对减轻手术操作难度的作用 ,以降低此类高危人流并发症发生率。资料与方法1 对象与方法  2 0 0 0~ 2 0 0 2年 ,在本院门诊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妇女共 2 70 4 8例。其中 2 5 0例为剖宫产后一年内怀孕的妇女 ,占 9 12‰。年龄 2 3~ 37岁 ,平均 2 9 19±3 2 2岁。停经天数 4 3~ 74d ,平均 5 2 98± 6 4 8d。手术时距剖宫产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 2 0 0 1年 1月开始实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 6 2例 (试验组 ) ,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 94例 (对照组 ) ,试验组平均年龄 2 5 6岁 ,对照组平均 2 5 8岁 ;实验组孕周 36 +4 至 4 2 +1周 ,对照组 37+1至 4 2 +2 周。两组年龄 ,孕周 ,剖宫产指征均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1·2 手术方法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 :⑴切口选择 :沿着pfanniel’s皱壁横形切口长给 12cm ,切开皮肤 ,正中切开脂肪组织 2…  相似文献   

16.
10年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0~2009年共15 177例剖宫产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及同期产科质量。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33.70%上升至2009年的53.22%(P<0.001);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则呈下降趋势。②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首位,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呈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控制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医生、医院及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 949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 3 4.9%。主要指征依次为 :妊娠并发症 ( 2 9.6% )、相对头盆不称 ( 10 .6% )、臀位 ( 10 .2 % )、胎儿窘迫 ( 9.8% )、巨大儿( 9 .2 % )、疤痕子宫 ( 8.9% ) ,其中巨大儿的诊断符合率 67.5 % ,新生儿窒息率 6.7%。结论 提高产科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8.
恰当地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是衡量产科质量及对患者有高度责任心的标志 ,本文就我院 1998~ 2 0 0 0年两年间的 2 80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1 资料来源本文 2 80例剖宫产资料为 1998年 9月~ 2 0 0 0年9月两年内宜昌市妇幼保健院的剖宫产病例 ,同期住院分娩 96 9例 ,剖宫产率为 2 8 6 9%。2 结果2 80例剖宫产中 ,产妇无 1例死亡 ,剖宫产儿2 84例 (其中双胎 4例 )。无围产儿死亡 ,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是 :胎儿宫内窘迫 76例 ,社会因素 6 4例 ,胎膜早破 5 3例 ,臀位 2 2例 ,巨大儿 19例 ,相对头盆不称 2 2例 ,妊高征 10例 ,其他有骨盆…  相似文献   

19.
1428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9):541-542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指征的分析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的 14 2 8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中位于前 8位的是胎儿宫内窘迫 2 2 8例 ,脐带绕颈 174例 ,臀位 16 5例 ,社会因素 130例 ,二次剖宫产 10 7例 ,羊水过少 97例 ,胎膜早破 81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4例 ,占剖宫产总数的 75 .35 %。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 ,改变人们的观念 ,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剖宫产率上升已引起产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但剖宫产率的上升是否带来围生儿病死率的降低值得研究。本文对我院 8年间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等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选择 1994~ 2 0 0 1年我院产科剖宫产病历资料 ,每年抽取 6 0例 ,每月抽取 5例 ,共 480例作为样本 ,进行分析。2 方法 应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剖宫产指征按第 1指征分析。将剖宫产指征分为 :①难产 ,包括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巨大儿、胎头位置异常、产程异常等 ;②胎儿窘迫 ;③妊娠并发症 (合并症 ) ,包括前置胎盘、妊高征、妊娠合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