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丽  张莉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85-128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ACS的86例患者分别采用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DCG诊断ACS的诊断学指标,对DCG诊断ACS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CAG确诊ACS 72例,DCG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5.71%,误诊率14.29%,漏诊率12.50%,阳性预测值96.92%,阴性预测值57.14%,2种方法检查结果呈高度一致性(Kappa指数=0.609,P<0.01)。DC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阳性率为68.75%,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阳性率为92.59%,诊断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为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诊断轻度狭窄阳性率为66.67%,诊断中度狭窄阳性率为93.75%,诊断重度狭窄阳性率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G诊断与CAG诊断AC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CG诊断双支病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中度和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ACS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阳性率为91.61%。其中多支病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血管狭窄程度为中度及高度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P0.05)。结论心电图对ACS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态心电图(DCG)与普通心电图(EC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ACS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ECG和DCG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AG确诊ACS患者120例,ECG确诊91例,DCG确诊106例,EC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DCG(76.8%vs 88.3%,50.0% vs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CAG确诊的ACS患者中,多支病变的检出率DCG明显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变部位的检测结果DCG和EC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对AC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要高于ECG,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宁梅  何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18-1119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10例住院患者中,用DCG检查进行CHD诊断价值的分析。结果DCG与CAG对CHD的诊断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DCG对多支冠脉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12导联DCG是无创诊断CHD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9):192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心电图表现。方法:对65例临床初诊为ACS的患者的ECG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ECG检出阳性率为66.2%;单支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0.0%。结论:ECG对ACS患者单支冠脉病变定位的准确性较高,但对反映多支血管病变的准确率较低,医师需结合临床认真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女性ACS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部分18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55例女性患者与85例男性患者的CAG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140例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3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8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其中55例女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50例,未明显狭窄病变5例.85例男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3例.55例女性CAG阳性率为90.9%.85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女性ACS患者ECG对冠脉血管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于男性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改变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在分析冠心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诊断为CHD(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且前期行TET检查患者的资料.结果 164例CHD患者中TET结果阳性136例,TET诊断敏感性为82.9%.CHD患者中TET诊断阳性率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诊断阳性率与冠脉病变血管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检查在CHD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阳性率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数目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联合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在急诊胸痛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187例,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ACS的检验金标准,同时采用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与DCG对患者进行监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行cTn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ACS阳性、阴性检出率,判断两种诊断方式对ACS的诊断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187例急诊疑似ACS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128例确诊为ACS,检出率为68.45%。经DCG检出ACS患者88例,检出率为68.75%;cTn检出ACS患者107例,ACS检出率为83.59%。cTn检测ACS检出率显著高于DCG(P0.05);非ACS患者cTn水平、Gensini积分均显著低于ACS患者(P0.05);cTn联合DCG检测对疑似ACS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漏诊率与误诊率均低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相较于单项检测,cTn联合DCG检测对ACS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且误诊率与漏诊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 cardiogram,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患者118例,均行CCTA、DCG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为"金标准",统计MPI检查结果,比较CCTA、DCG检查对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及病变冠脉血管检测结果,以及CCTA、DCG及CCTA+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MPI检查出心肌缺血74例,非心肌缺血44例;CCTA检查固定性灌注缺损、病变冠脉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检出率与DCG检查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检查心肌可逆性灌注减少检出率高于DCG检查(P<0.05);联合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CTA与DCG检查(P<0.05);CCTA检查、DCG检查与联合检查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可准确判断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及病变冠脉血管,且联合诊断可提高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 对 41例胸痛患者进行DCG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10例正常冠状动脉患者DCG检查显示心肌缺血 1例 ,特异性为 90 % ,冠状动脉病变 3 1例中显示心肌缺血 2 0例 ,敏感性为65 % ,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多支病变为 78% ,单支病变为 46% (P <0 .0 5 )。结论 DCG检查对多支病变患者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 ,对有典型心绞痛症状 ,DCG检出有缺血性ST段下移即使冠脉造影正常 ,也应视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向玉梅  李学琴 《中外医疗》2008,27(33):116-116
目的:评价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4例可疑冠心病者24h 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结果:164例中,经CAG证实CHD为107例,其中DCG检出91例,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5.0%,特异性78.9%,预测准确性82.0%,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MCG检出CHD的阳性率增高.结论: 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对CHD的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TET及动态心电图(DCG)、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ET、DCG、CTA,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TET、DCG、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2.11%、81.82%、82.00%,较TET(72.63%、72.73%、72.67%)、DCG(63.16%、58.18%、61.33%)高,CTA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检出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明显高于TET、DCG(P0.05);而TET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检出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略高于DCG,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在冠心病诊断中较TET和DCG有更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且CTA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较TET和DCG显著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应用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CACS)联合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的8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ACS以及DCG检查.分析患者所得图像,计算CACS、DCG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并比...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柔区第一医院323例冠状动脉造影者与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323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23例,阳性率69.04%.动态心电图阳性234例,阳性率72.45%.且在男女各年龄组中[除女性(40~50)岁年龄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与动态心电图阳性率结果存在.致性(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阴性89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2例,其中3例为严重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2例严重的三支病变,需做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而在冠状动脉造影100例阴性患者中有23例动态心电图呈阳性表现.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是临床冠心病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它的阳性更多的体现患者心脏血液供应的24小时病变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动态心电图(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对各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结果:DCG诊断心律失常阳性率为91.11%,高于ECG诊断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为心律失常的疾病诊断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在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患者31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GRACE危险评分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血浆NT-proBNP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根据GRACE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85例,中危组124例,高危组106例,其中GRACE危险评分高危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双支、三支明显多于中、低危组(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重于中、低危组(P<0.05),Geninis积分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23例、双支病变组94例,三支病变组98例,其中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GRACE危险评分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双支病变组(P<0.05)。GRACE危险评分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且GRACE危险评分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相关性,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潮  张慧  陈敏  曾涛 《西部医学》2023,35(3):372-376
探讨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疑似SMI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CG检查和血清miR-24检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患者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该检查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 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DCG诊断方法(P<0.05),与冠脉造影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对于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均高于血清miR-24、DCG检查方法(P<0.05)。结论 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方法对SMI患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方向宏  曲虹  张其高 《安徽医学》2004,25(5):422-423
目的 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临床心电图 (ECG )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为临床分析病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 97例ACS患者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部位、狭窄程度的联系。结果  97例ACS患者CAG显示多支病变多于单支病变 ,中重度狭窄占总数 69% ( 67/97) ,无明显病变占 13 .4% ( 13 /97) ,分别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X综合征 ,EC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诊断符合率较低 ,结论 ECG虽有一定局限性 ,但与相应冠状动脉有关联 ,故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经临床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通畅、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8.4%,阳性率为63.7%,钙化病变的敏感度为96.0%,阳性率为61.2%。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狭窄的诊断能力比较强,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无创检查、定位准确的优势,是诊断冠心病的理想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4例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TA)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以CAG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与CAG比较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轻度狭窄91.8%,中度狭窄87.4%,重度狭窄85.74%,闭塞100%。影响狭窄程度判断主要原因为钙化斑块、屏气不理想及心率波动。结论:CCTA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方法。CCTA检查在较准确的判断狭窄程度的同时还可观察斑块性质,以便尽早进行临床干预,防治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