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规律治疗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30例,其中15例为血糖控制较好组[GGC组:平均年龄(61.2±1.1)岁],另外15例为血糖控制较差组[PGC组:平均年龄(63.4±0.9)岁].另设正常对照组15例[NC组:平均年龄(61.8±1.5)岁].分别测定3组成员股骨颈及L1~4水平的BMD、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IGF-1、空腹C-肽、血钙、血磷、血镁、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3组在iPTH和IGF-1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与IGF-1、体重等指标相关,骨吸收增加与高血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住院的51例患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5例,年龄72.38±9.11岁,非糖尿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26例,年龄68.04±8.28岁.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 -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病程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 23.31±12.01 ng/ml,较非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36.43±25.91ng/ml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7.51±1.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0±1.26、甘油三脂1.80±0.74mmol/L较骨质疏松组空腹血糖5.55±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6±1.05、甘油三脂1.16±0.41 mmol/L增高(P<0.05);2型糖尿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L2~4、Neck、Ward's三角区、Troch的骨密度分别为0.75±0.11g/cm2、0.64±0.11g/cm2、0.54±0.13g/cm2、0.44±0.12g/cm2与对照组0.76±0.16g/cm2、0.69±0.18g/cm2、0.54±0.11g/cm2、0.47±0.12g/cm2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未合并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0-60岁绝经后骨折女性25羟维生素D_3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因骨折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0-60岁绝经后女性90例,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骨密度并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检测患者身高、体重及25羟维生素D_3、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等骨代谢指标。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骨密度降低而降低(P0.05);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随着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而升高(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在50-60岁绝经后女性骨折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正性相关关系;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存在负性相关关系。50-60岁绝经后女性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可以增加骨量,从而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肌肉生长抑制素与体成份、血脂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75名年龄在51~75岁的绝经后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体成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I型胶原C末端肽(type I collagen C terminal peptide,CTX)。结果与骨质疏松者相比,无骨质疏松的妇女体重指数、肥体重及瘦体重更高(P0.01)。骨质疏松妇女年龄显著大于无骨质疏松妇女(P0.01)。经年龄校正后,两组之间血BAP、CTX、25羟维生素D3、PTH、血脂成分及肌肉生长抑制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测定部位BMD均与绝经年龄、肥体重及瘦体重成正比,与年龄、血BAP成反比。肌肉生长抑制素与血甘油三酯成负相关(β=-0.203,P=0.007),与体成分及所有部位骨密度无相关。结论研究数据表明血肌肉生长抑制素浓度与肌肉量及骨量无相关,需进一步研究阐明肌肉生长抑制素在调节骨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2例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4骨密度测量,按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NC)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OP)。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5羟维生素D3(25-OH-D3),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OP组TSH、BMI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指标中,OP组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明显高于NC组(P0.01),而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明显低于NC组(P0.01)。BMD与TSH、BMI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提示,TSH和BMI是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TSH水平密切相关,TSH水平偏低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1例,给予阿伦膦酸钠治疗6个月。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HbAlc、PTH、OC、CTX、25(OH)VD、BALP等。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结果 用阿伦膦酸钠治疗6个月使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FBG、2hPG 、HbA1c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P浓度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标志物CTX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 、PTH、BALP、25OHVD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rch 、Ward部位骨密度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短时间内可改善骨代谢指标和提高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MD)与脂代谢相关性,探讨血脂紊乱对BMD的影响。方法 选择509名自然绝经后女性,未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无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史,未使用过调脂药物。根据年龄段不同,分为<60岁、60~69 岁、70 ~79岁、>80岁4组,分别测量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正位腰椎,左侧股骨颈(Neck)处BMD,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 BMD和血脂之间的相关性,并控制年龄、体重指数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BMD、TC、LDL-C有显著差异。 各年龄组BMD与TC及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与TG无相关性。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后的偏相关显示BMD仍与TC及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TC和LDL-C升高与BMD下降密切相关,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质水平与骨质减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女性126例,根据DXA法测得的骨密度水平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41例)、骨量减少组(43例)和骨质疏松组(42例),测量记录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身高、体重,检测血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HCY。结果骨质疏松组血清HCY、LDL-C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龄、体重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血清HCY、LDL-C水平升高是骨质减少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0.932(0.886~0.979)、2.284(1.487~3.509)、3.160(1.081~9.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中HCY、LDL-C水平增高,HCY、LDL-C与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HCY、LDL-C水平可作为老年女性评价骨量丢失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维族、汉族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骨密度变化及骨代谢的差异,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工作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维吾尔族、汉族女性且已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共405人,按族别分为两组,记录并分析患者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25羟维生素D3变化,并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维吾尔族组血清钙略低于汉族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磷水平差异亦不显著;维吾尔族组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低于汉族组,P0.05,维吾尔族组血清骨钙素高于汉族组,P0.05;按绝经年限不同统计:维吾尔族女性骨量减低比例较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维吾尔族组亦高于汉族组,骨密度正常组汉族比例明显高于维吾尔族。两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腰椎骨密度值比较,维吾尔族组骨密度值均低于汉族组,在维吾尔族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下降更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吾尔族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水平较汉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亚琦  王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9):1180-1182, 1198
目的分析骨密度和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体检的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空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测定骨密度(BMD),测定部位为:股骨颈(左侧)。结果血尿酸、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血糖、血尿酸与骨密度T值呈相关关系(P值均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49),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空腹血糖均是影响骨密度的危险因素,且空腹血糖对骨密度的影响较大。结论空腹血糖、血尿酸升高是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