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10—2021-03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和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45例。2018-10—2019-12采取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01—2021-03采取LC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等,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等炎性因子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TNF-α、IL-6、IL-8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NF-α、IL-6、IL-8和CRP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疗效、相关治疗指标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236例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8例行经脐单孔LC(研究组),118例行常规LC(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体温、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再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瘢痕(心理创伤)、术后3个时点的疼痛评分及4个时段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时点的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再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瘢痕(心理创伤)及T2(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4(术后24 h)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体温、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LC相比,经脐单孔LC肛门排气时间与再次下床活动时间短、T2与T4时CRP水平低、疼痛更轻、腹部美容效果更好。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4±4.6)h,明显短于对照组(29.6±8.7)h,术后疼痛评分(2.6±1.0),显著低于对照组(3.8±1.6),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3.4±1.6)d,显著低于对照组(3.9±2.6)d,术后住院费用(8400±2700)元,明显少于对照组(11600±4200)元。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护理能明显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病人康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60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康复方式分为ERAS组(30例),对照组(30例),ERAS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管理。对比两组间病人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第1、3、5天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ERAS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比50%)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ERAS组IL-6和CRP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0.05±27.84)μg/L比(191.47±118.26)μg/L、(52.78±33.28)μg/L比(112.98±63.89)μg/L、(18.11±8.20)μg/L比(55.80±38.62)μg/L,以及(30.46±16.37)mg/L比(56.38±38.12)mg/L、(80.05±27.84)mg/L比(113.88±68.44)mg/L、(43.60±22.49)mg/L比(66.59±35.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病人,能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7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生长抑素(0.25mg/h连续滴注)治疗,治疗组接受天枢、大肠俞穴隔药灸治疗。7 d后观察主要症状、肠功能评分、CRP、TNF-α、IL-6水平,总结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6.92%(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3.49±1.37)d、(3.68±1.03)d、(2.14±0.55)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5.05±1.50)d、(5.85±1.68)d、(4.01±0.95)d,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6.04±1.10)mg/mL、(60.05±5.12)ng/mL、(28.06±4.02)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8.13±1.65)mg/mL、(73.11±6.93)ng/mL、(56.14±5.86)pg/mL,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有效调节血清CRP、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2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1例,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开展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评估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3 h、6 h、24 h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0.90±1.98) 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5.30±2.30) h,进食时间(19.09±3.10) h及下床活动时间(7.99±1.34) h均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96%,略低于对照组9.80%(P>0.05)。结论 给予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疼痛,又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7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30 d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6.99±2.57)h vs.(28.14±4.13)h]、首次排气时间[(20.34±11.75)h vs.(29.74±4.07)h]、术后住院时间[(2.00±1.58)d vs.(5.08±2.58)d]、阿片类药物使用率(1/100 vs.5/73)、住院费用[(12 700.71±1 680.4)元vs.(15 034.09±6 147.0)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降低创伤应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下降,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纳入8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7±0.53)d、(2.87±0.83)d、(3.41±0.95)d、(10.54±1.73)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40.48%(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围手术处理方法不同分为非ERAS组和ERAS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QoR-40总分)、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和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ER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非ERAS组明显缩短(P0.05);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10.2%)低于非ERAS组(30.6%)(P0.05);术后第3天两组间QoR-40总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7天,ERAS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非ERAS组(P0.05);术后第3、7天,ERAS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优于非ERAS组(P0.05)。结论:ERAS策略可有效促进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维护细胞免疫稳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8月,12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观察组(61例)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及胆囊切除术(LC)察组患者根据术毕时刻腹腔内气体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氧气置换(OR)患者与未置换(NOR)患者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率,并对比OR患者与NOR患者术后24 h、72 h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8.37%)与对照组(9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72 h AMY、CRP低于对照组(P<0.05);OR患者术后24 h、72 h WBC、PCT、GRA水平低于NOR患者(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8%)低于对照组(13.11%,P<0.05);观察组复发率(1.64%)与对照组(3.2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结石清除率,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胆道与胰腺损伤,加快患者恢复,减轻机体应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术毕时刻应用氧气置换腹腔镜手术后残留二氧化碳能创造抑菌环境,有助于改善术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对胆囊炎老年患者的炎症状况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8例胆囊炎老年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胆囊造瘘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进食固体食物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IL-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IL-4和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3.52%)显著高于观察组(5.89%),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为术后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预防性镇痛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连续3 d使用氟比洛芬酯静滴100 mg qd+术后3 d使用地佐辛注射液5 mg肌注qn。对照组仅予静脉自控镇痛泵处理,患者疼痛难忍时予肌注盐酸哌替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72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2±0.92)vs(3.16±0.71),(2.07±0.62)vs(2.44±0.76),(2.29±0.55)vs(2.82±0.61),(2.53±0.50)vs(2.77±0.52),(1.58±0.50)vs(2.44±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1.49±0.51)d vs(2.36±0.48)d,(3.2±0.66)d vs(3.6±0.65)d,(8.09±0.90)d vs(8.96±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5.5±1.5)万元vs(5.3±1.7)万元]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术后预防性镇痛方案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开腹组(26例)和腹腔镜组(34例)。开腹组实施OC,腹腔镜组实施LC。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血清CRP水平。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后血清CRP水平低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比较,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术后肠胃功能影响小,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年龄40~60岁,随机分为T组和D组,每组33例。T组于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4%罗哌卡因25 ml,D组予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加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所有患者均用舒芬太尼行PCIA。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测定术后24 h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拔尿管时间;检测麻醉前、术后即刻及术后8、12 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Cor)浓度。结果术后24 h,T组舒芬太尼用量(40.8±5.1)μg,有效按压次数(20.4±3.5)次;D组舒芬太尼用量(18.6±3.2)μg,有效按压次数(9.3±2.2)次;与T组比较,D组舒芬太尼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D组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12 h的血浆IL-6、CRP、Cor浓度均明显少于T组(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及拔尿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可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提供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利于早期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初步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行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检测术前与术后第1天时患者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  相似文献   

16.
徐霞  郎琅 《护理学杂志》2012,27(10):84-85
目的观察早期进食对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6h开始首次饮温开水20~30mL,观察15~30min患者若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开始逐步加量进食面汤、米汤等流质4~6次,24h后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若首次饮水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待肛门排气后再进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患者术后2~3d排气后进食,进食量及进食种类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进食有利于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小儿肠套叠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 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肠套叠患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微创组)、29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24 h的血清HM GB1、IL-6、TNF-α水平及手术并发症。微创组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HM GB1、IL-6、TNF-α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微创组术后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微创组手术并发症率2.63%,低于对照组的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肠套叠采用腹腔镜手术手术效果可靠、创伤小、术后患者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降低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下中医药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疗效及价值。方法:63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施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术后加用理气中药外敷及相应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WBC、CRP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46.4±13.7)h明显短于对照组(67.6±14.3)h;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74.4±11.1)h明显短于对照组(85.4±13.4)h;治疗组住院时间(9.3±1.3)d,短于对照组(12.4±1.7)d(P 0.05);治疗组术后第3 d、7 d的WBC计数分别为(9.6±2.7)×10~9、(7.2±1.8)×10~9,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3.3)×10~9和(8.0±1.9)×10~9(P 0.05),CRP分别为(15.5±5.1)mg/L和(10.2±3.6)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7.4±6.9)mg/L和(15.2±4.5)mg/L(P 0.05);治疗组有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1例术后尿潴留,两组均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药外敷结合穴位按摩可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肠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进食及住院时间,并改善炎症,安全可行,在术后快速康复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TS)在男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男科手术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男科手术的另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FT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在围手术期间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患者手术应激,使其快速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道准备并发症,舒适度、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肠蠕动时间分别为(4.4±1.4)h和(5.8±0.9)h,首次排气时间(7.7±2.0)h和(10.8±1.8)h,进食时间(6.3±0.7)h和(12.9±0.7)h,下床活动时间(8.2±1.4)h和(14.3±2.7)h,首次排便时间(39.6±2.5)h和(49.2±2.6)h,以上5项指标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肠道准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与早期拔除导尿管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99.4±0.3)%和(97.5±0.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在男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是实效安全的,可以促进康复,改善质量,值得在男科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对肝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52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53例(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各项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IgA、IgG、IgM并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73.71±11.62) min、(60.73±6.88) ml、(24.38±3.72)h、(37.21±2.79)h、(5.68±1.78)d、(6 600±1 600)元,对照组分别为(118.48 ±25.52) min、(121.24±13.29) ml、(32.77±4.46)h、(56.85±5.81)h、(9.29±2.89)d、(4900±1 100)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4、4.183、3.397、3.245、3.489、2.938,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均显著升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TNF-α、IL-6、IL-8、CRP均显著升高,且术后第1、3、5天实验组TNF-α、IL-6、IL-8、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实验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与术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与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术后第1、3、5天对照组IgA、IgG、IgM均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7%(3/52)显著低于对照组15.09% (8/53),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 =5.118,P=0.000).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疗效可靠,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升高但可迅速恢复,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对免疫功能几乎无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