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含黄芩-白芍药对的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配伍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解析含黄芩-白芍的核心药物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收集含黄芩-白芍药对的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利用软件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功效、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运用网络药理学获取核心药物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靶点与中药核心成分的结合活性。结果:共得到含黄芩-白芍药对的方剂218首,其中核心药物组为黄芩、白芍、黄连、甘草、木香、白术、当归和白头翁。核心药物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靶点有104个,其中度值排序居前8位的为蛋白激酶B1、白细胞介素1β、肿瘤蛋白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环氧合酶2、转录激活因子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8。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药物组的核心成分都能与核心靶点蛋白对接,其中黄芩、白芍、甘草和白头翁的主要成分对接结果更稳定。结论:本研究探究了含黄芩-白芍药对的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配伍规律及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比较黄芩汤配伍使用白芍、赤芍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差异。方法 从TCMSP数据库和文献中检索白芍与赤芍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潜在靶点;以Ulcerative Colitis为关键词在DisGenet、OMIM、Genecard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交集靶点,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WIKI分析。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观察分别黄芩汤配伍使用白芍(HQT-BS)和赤芍(HQT-CS)对UC的防治作用,并比较异同。结果 HQT-BS、HQT-CS治疗UC的活性成分别有7,11个,其中共有成分5个;靶点分别有146,157个,其中共有靶点106个,HQT-BS核心靶点为SRC、HSP90AA1、PIK3...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黄芩茎叶总黄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黄芩茎叶中总黄酮成分,并根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茎叶总黄酮成分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绘图软件获取药物和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将其上传至STRING数据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再采用DAVID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 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3%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对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黄芩茎叶总黄酮7个成分对应69个相关靶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1383个,交集靶点24个。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黄芩茎叶总黄酮治疗溃疡性的潜在通路,包括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等。3%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茎叶总黄酮显著降低MPO、TNF-α、IL-1β、IL-17水平,增加IL-10和IL-22水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恢复小鼠结肠长度。激活AhR通路及其中CYP1A1和CYP1B1靶点,从而促进抗炎因子IL-22因子的水平,通过激活ZO-1蛋白表达修复肠道屏障。结论 黄芩茎叶总黄酮能够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相互协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4.
张科  宋崟  李波  谷冬梅  李正翔  袁恒杰 《安徽医药》2022,26(8):1672-1675
目的探究北豆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以“北豆根”为关键词,检索TC?MSP 数据库,获取药材的已知化学成分和靶点,再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为条件筛选得到有效成分。然后在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UC靶点,取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将药物、成分和交集基因数据导入Cytoscape 3.2.1软件中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度值高的靶点蛋白作为北豆根治疗UC的关键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获得北豆根10个有效成分,78个对应靶点,UC相关基因3 982个;“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与UC相关的靶点44个。PPI 核心网络包含43个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可能与IL6、TNF、MYC、CASP3、MAPK14、PTGS2、NOS3、ESR1、RELA、MMP2等有关。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TNF、PI3K-Akt 、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北豆根中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白芍药对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对黄芩、白芍活性成分进行收集、筛选,并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进行预测与筛选,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用DisGeNET数据库预测慢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将其导入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 11.0)分析其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PI),导入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慢性结肠炎相关的PPI网络。用Merge工具将黄芩-白芍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与慢性结肠炎的靶点PPI网络进行合并,构建黄芩-白芍药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用C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绘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作用网络。选取PPI网路度值前3的蛋白与黄芩-白芍共有成分以及成分靶点网络度值靠前的10个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中检索获得受体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肿瘤坏死因子(TNF),利用PyMOL 2.3.4软件对受体蛋白进行去水、去配体等操作,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12个受体蛋白进行加氢、平衡电荷等修饰,用Grid程序对每个受体蛋白进行处理,利用AutoDock Vina 1.1.2对3个受体蛋白与10个主要配体小分子分别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结合能评分对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得到黄芩-白芍药对治疗慢性结肠炎潜在活性成分31个,作用靶点11个,分别为对氧磷酶1(PON1)、芳香烃受体(AhR)、过氧化氢酶(CAT)、纤维连接蛋白1 (FN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磷酸肌醇-3-激酶(PIK3CG)、PPARg、趋化因子CCL2、肿瘤蛋白p53(TP53)、IL-6、TNF。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有8条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注释分析获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糖基化终产物和受体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疟疾(malaria) 4条信号通路。结论:黄芩、白芍治疗慢性结肠炎主要作用靶点为IL-6、PPARg、TNF,结合最紧密的成分分别为黄芩素、β谷甾醇、谷甾醇,主要作用通路为IL-17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的、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道疾病,目前的治疗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类非特异性药物为主。通过靶向UC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寻找靶向药物治疗UC,发展特异性的治疗措施是该病药物研发的必然要求。该文综合阐述了与UC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UC疾病的治疗提供完善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专利数据库中筛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专利复方,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再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排名前十的高频药的活性成分,然后通过DrugBank数据库找到这些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基因免疫功能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找到这些靶点对应的免疫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总共发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复方224个,涉及中药387味;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依次是黄连、甘草、白术、白芍、黄芪、白及、党参、白头翁、地榆、木香,主要使用的是补益药和清热药;发现中药配伍10对、关联规则16条;在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中筛选出83个活性成分及其146个作用靶点,这些靶点作用于B细胞增殖、T细胞因子分泌等27个免疫功能,以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47条信号通路。结论: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符合临床实际,其作用机制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较符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六黄汤(DGLH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公共数据库(TCMSP、DrugBank和UniProt)寻找当归六黄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基因,构建DGLHD活性成分-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基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获取当归六黄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分析,获取核心靶点基因。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Studio 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 共筛选出82种活性化合物和132个交集靶基因。核心靶点基因涉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P53、AKT1、MAPK1、JU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通路富集主要为“肿瘤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当归六黄汤核心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与核心靶基因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式。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沙拉嗪缓释片联合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马云  席恒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31-13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有效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液。结果: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美沙拉嗪缓释片联合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预测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月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各大数据库获取龙血竭成分及靶点、溃疡性结肠炎靶点,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并加以处理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处方药》2008,(11):18-18
Salix制药公司日前宣布,美国FDA批准了Apriso(mesalamine0.375g)缓释片上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ApriSO是具有局部活性的氨基水杨酸盐,可减轻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AptiS0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由FDA批准、每日只需使用1次的减轻UC症状的5-氨基水杨酸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黄芩提取物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及中高低黄芩提取物3个治疗组,每组10只,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OD显著降低,MAD显著升高(P<0·01);黄芩提取物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MAD含量,而提高SOD含量(P<0·01)。结论:黄芩提取物通过改善自由基水平而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促进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期,美国FDA已批准百时美施贵宝(BMS)Zeposia(ozanimod)一个新的适应证,该药是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成人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Zeposia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口服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代表了治疗这种慢性免疫介导性疾...  相似文献   

14.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是遗传、免疫和各种炎症介质综合作用而导致肠道黏膜功能紊乱的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UC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药物治疗是UC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嗪和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2]。瑞巴派特是胃肠黏膜修复剂,对胃肠黏  相似文献   

15.
肠溃灵口服液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克勤  李占林  高永荣 《河北医药》2010,32(21):3047-304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肠溃灵口服液是我院中医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是对治疗UC有确切疗效的纯中药制剂。近年来用于治疗UC取得较好疗效。本实验通过观察肠溃灵口服液对造模大鼠免疫、氧自由基的影响作用,探讨肠溃灵口服液治疗UC的免疫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网路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检索葛根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DisGeNET、DrugBank及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并将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9,(17):2440-2444
目的:了解黄芩-黄连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研究概况,为深入研究其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黄连""2型糖尿病""Scutellariae radix and coptidis rhizoma""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其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黄芩可清肺热,黄连可清胃热,两药配伍可治脾虚胃热型T2DM,且作用优于二者单用。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调节糖代谢、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等有关。含黄芩-黄连配伍的中药复方(如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在临床治疗T2DM中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现阶段对于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某些特异性指标的改善上,尚未对其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挖掘;临床研究仅限于疗效的宏观评价,且存在样本量小、研究不深入、缺乏治疗标准等缺点。因此,今后的研究应重点以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切入点,深入其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崔哲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73-357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详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一般认为可能和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有关[1].氨基水杨酸盐是治疗处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为了增强该类药物的效力,降低其毒性,扩大其治疗范围,人们一直在继续寻找更为有效的前体药物,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45-44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方法对当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激素、磺胺类和免疫抑制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现在不明确,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且生物制剂将会在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芍药汤联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蕴结证的疗效。方法将80例UC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单用芍药汤治疗为对照组,另40例用芍药汤联合针刺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ayo指数为(2.07±0.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30±0.93)分(P <0.05)。研究组临床缓解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50.0%(P <0.05)。结论对于UC湿热蕴结证患者联合芍药汤与针刺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