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相对应的同种抗体可以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输入随机捐献者血小板导致的输注无效。国际输血协会血小板工作委员会于1990年更新了人类血小板抗原命名系统,从那时起,大量的血小板抗原被描述,其中许多抗原的分子结构已确定。到目前,免疫血清学指定了24个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2.
重庆巴县地区经产妇献血者血小板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巴县地区经产妇献血者血小板抗体调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630038肖瑞卿,吴毅,林武存,吴文香输血、妊娠可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输注血小板无效及产生发热等输血反应,为了解经产妇献血者体内血小板抗体情况,对来本院献血的重庆巴县地区93名经产妇(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胃肠外疾病的深入研究,肿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P)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倾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1998年Gasbarrini等报道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HP根除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数升高,提示肿感染可能与TIP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两者的关系。作者自2003至2005年通过联合抗肿治疗难治性TIP12例,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有关药物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症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随着血小板成分输血的开展,血小板输血反应日渐增多,特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症(PTR),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据有关报道,其发生率为30%~70%。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接受充足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处于血小板治疗不应性状态,即患者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明显改善。原因主要由①免疫因素:HLA抗体和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②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脾肿大、DIE和药物因素等引起。据报道:HLA抗体阳性患者中有30%发生输注无效,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占2.7%。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质和量发生异常,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而多数无明显诱因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可出现临床出血倾向,尤其在分娩,手术过程中可导致出血感染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4月间10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资料及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间23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新生儿血小板计数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信茗  李英 《现代护理》1998,4(3):32-32
或注血小板用于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诸多疾病及大量输往库存血时,在血小板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其质量和疗效。因此,在输注血小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且掌握物注血小板的适应征主要适应征有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感染、药物或不明原因的骨肉造血受抑制等。2)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3)预防性血小板输血,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血小板数少于50X10’/L~70X10’/L,应输往血小板制剂来防止出血。4)血小板受损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例如体外循环病人…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减少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危及生命。以往临床治疗主要采用静脉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但反复输入极易发生同种抗体形成,引起血小板更迅速的破坏。我科于1995~1998年收治血小板减少症83例,用伽玛莱士治疗(正式商品名:静脉注...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结构及激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4年Nurden和Caen发现血小板聚集障碍引起的的血小板无力症主要分子机制是膜缺失GPⅡb/Ⅲa,从而开展了GPⅡb/Ⅲa与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性研究,此后一系列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块收缩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血小板的榆注非常重要,但多次输注或产生IgA抗原的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输注反应。  相似文献   

10.
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解学风王连娥(五莲县人民医院,26230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肤粘膜出血,重者可并发内脏出血。我科1997年6月收治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较重,经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血小板成分输血的开展,血小板输血反应日渐增多,特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症(PTR),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30%~70%。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接受充足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处于血小板治疗不应性状态,即患者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明显改善。原因主要有免疫因素:HLA抗体和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脾肿大、DIC和药物因素等引起。据报道嘲:HLA抗体阳性患者中有30%发生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12.
输注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输注血小板是特异性治疗方法。尤其是白血病的大剂量化疗、MDS、AA、骨髓移植和放疗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输注血小板的重要性已被认识。血小板的制备方法有手工法和机采法两种。笔者于1991~1999年对这两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对比性、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胶原是内皮下基质的主要成分,现已发现有18种,至少有7种胶原存在于血管壁,以Ⅰ、Ⅲ和Ⅳ型胶原最为重要。胶原不仅引起血小板黏附,而且还是血小板聚集的强诱导剂。当血管壁受损后,会暴露出内皮细胞下的胶原,血小板迅速与胶原相互作用,伸展于暴露的内皮细胞表面,并被活化释放出颗粒中的物质,活化的血小板其表面糖蛋白成分、含量和构象都发生了变化,引起血小板聚集并促进凝血,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与胶原相互作用,即血小板黏附是始动因素,引发了下游一系列的反应,如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等,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杨好妹  何时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39-1340
疟疾(malaria)是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热、贫血和脾肿大为其临床特征,可发生轻重不同的并发症。作者在临床上发现疟疾常伴有血小板减少,故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疟疾病人中血小板减少1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he—mia Fr)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显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显增生,临床表现常有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脾肿大等,尽快降低血小板、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是治疗PT的关键。传统治疗以口服羟基脲化疗为主,起效较慢,可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血细胞分离术去除血小板,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轻微,日益在临床广泛运用。本科于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采用美国输血技术公司MCS加分离机进行血小板去除,配合临床治疗PT共13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发血小板减少者报道较少。1997年1月-2005年12月作者收治流腮72例,治疗过程中合并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线粒体对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调控作用,以及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关系。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分离血小板,选择对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环孢菌素A、可穿膜螯合血小板内钙离子的BAPTA、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抗氧化剂NAC分别与洗涤血小板共同孵育,借助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不同干预后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和血小板活化指标的改变。结果:蛋白激酶抑制剂H89、星形孢菌素、钙离子载体A23187导致血小板线粒体异常,而环孢菌素A有效逆转了其引起的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NAC相应地可以逆转血小板线粒体损伤,完全逆转H89诱导的血小板皱缩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BAPTA、前列腺素E1、乙酰水杨酸等抑制剂都不会逆转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现象。结论:线粒体功能对血小板凋亡和活化具有重要影响,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血小板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从而导致血小板发生凋亡,血小板发生凋亡和活化是各自独立的信号过程。  相似文献   

18.
脾栓塞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国内、外用脾栓塞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取得良效。我院从1997年开始采用脾栓塞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共25例,后者副作用多。为减少副作用,我们采用对症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肝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正常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当血小板受到生物或物理刺激后,可引起血小板形态及功能发生变化,我们对肝病患者外周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进行了检测,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与EDTA抗凝剂有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会出现假性减少,所致原因复杂,所以操作者有时很难辩真伪,易造成医疗纠纷,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EDTA抗凝血中EDTA诱导血小板中的特殊蛋白,使血小板发生凝集,血小板计数发生假性减少的现象。现报道血常规检验中发现的2例,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