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肿块是女性的常见病,尤其乳腺癌占女性肿瘤第一位。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治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近红外光扫描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甚好。现将我院自1991年10月~12月应用近红外光扫描乳腺肿块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真空辅助活检装置是继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核芯针穿刺活检术之后的一种影像学引导下的新型活检技术。由于其能够切除乳腺微小病变,并能提供足量乳腺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目前已在乳腺病变的早期诊断及良性小肿瘤的切除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腺非手术定性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就乳腺的细针抽吸细胞学、按芯活检、定向设备、超声、核芯活检技术等非手术定性诊断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乳腺疾患常常以乳腺肿块就诊。确定肿块的性质为良性抑或恶性,则是诊断上首要解决的问题。乳腺X线平片和细针抽吸活检虽是常用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但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叶状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性叶状肿瘤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增长快速,术前超声、钼靶、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准确率50%,空芯针活检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相符率90%。局部扩大切除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术中乳腺内成型能保证乳房的外形。结论术前空芯针活检是明确诊断的标准,局部扩大切除术可以作为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标准术式,术中乳腺瓣成型术能维持乳房的基本外形,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8-09-2003-08采用TSI-Ⅱ型红外热像扫描仪对165例门诊诊断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查,以针吸活检病理或手术做对照,探讨该仪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旨在评估MR引导下真空活检(10号针、9号针)诊断乳腺病变的有效率、准确性.这些可疑病灶仅在MRI上可见。365例MR乳腺成像发现乳腺可疑病灶患者共进行389次MR引导下真空活检(分别采用Vacora系统10号针、Bard公司或ATEC系统、9号针,  相似文献   

8.
电脑红外线乳腺扫描亦称为乳腺近红外线扫描,简称CDI检查。由于近红外光对人体软组织有较大深度的穿透力,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血红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及含铁血黄素对近红外光有吸收作用.而乳腺中的病变组织及周围血管对该波段光的吸收比正常组织强烈,因此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近红外光透过像有较大的灰度反差.所以形成阴影大小、形状、血管走向、灰度分级均能反映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般认为定向的细针抽吸活检(FNAB)与切削针吸活检为乳癌的两种精确、快速、安全且经济的诊断方法。作者报道1例67岁病人左乳内下象限有一直径18mm病变,细针抽吸活检诊为良性病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定向切削活检,使用14号大针芯活检针,乳腺摄片示针横穿病变,术后有小出血,活检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2周后手术切除病变及活检通道,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边缘清晰,活检出血区含铁血黄素沉着位于肿瘤边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及超声弹性成像(UE)评分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20例乳腺肿块患者,比对两种方法(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作为对照组)的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 120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4.23±0.49)分,诊断为恶性的符合率为86%(103/120)。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符合率为96.5%(116/120)。采用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术的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数值表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技术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 线立体定位活检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0 例临床未触及病变,仅通过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小病变的患者,应用全数字化X 线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切除活检术及核心针穿刺活检术. 结果 28 例导丝定位患者中,27例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96.4%.12例乳腺核心针穿刺活检,1例乳腺癌漏诊,无乳腺癌误诊病例.结论 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及配套的立体定位活检系统,可有效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能力,并为其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乳腺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的病理组织学低估的原因,以期引起临床多学科的重视及客观对待.方法 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对146例乳腺病变患者(179个病变)进行立体定位核芯针病变部位穿刺活检,发生病理组织学低估21个.病变均不可触及(NPBL),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活检前诊断BI-RADS m类6个,Ⅳ类12个,V类3个,影像表现为钙化16个,肿块2个,不对称性致密1个,星芒征2个.结果 活检为纤维囊性乳腺病并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1个,手术诊断为导管原位癌7个,伴早期浸润4个;活检为重度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3个,手术诊断为原位癌1个,原位癌伴早期浸润2个;活检为乳腺导管原位癌3个,手术证实均为浸润性癌;活检为乳头状病变4个,手术证实为原位癌及伴早期浸润各1个、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腺癌各1个.结论 乳腺核芯针活检的病理组织学低估与立体定位技术、病变本身及医师的认识有关,放射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活检技术并力求全面取材,当穿刺活检结果与影像表现不符时,应重新评价病变的实际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乳腺X线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SCNB)、立体定位穿刺导丝定位活检(SNLB)对乳腺微小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及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8例乳腺微小病变立体定位穿刺导丝定位活检及核芯针活检的病理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SCNB 33例中31例活检成功,24例行外科手术,恶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16例,诊断符合率为87.5%,误诊3例(12.5%),7例随访。2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应,未完成检查。拟行SNLB 85例,83例定位成功,其中80例定位满意,满意率94%,3例定位偏离,2例定位失败,恶性病变30例,良性病变53例。结论SCNB及SNLB是目前对乳腺微小病灶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通过合理选择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其组织学特征是恶性肿瘤细胞仅局限于乳腺导管,光镜下未见癌细胞穿透基底膜侵犯周围组织。近20年来,欧美DCIS的发生率增加了10倍以上,对伴有微小钙化灶的乳腺进行诊断性活检,DCIS的发病率为20%~25%,发生率的增大最大可能是对高危人群广泛使用乳腺X线照相技术做普查,并对有可疑征象者行细针活检有关;同时也可能与乳腺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病变行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S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乳腺三维立体定位系统、弹射式活检枪和16G核芯针,对47例乳腺X线发现的可疑恶性病变直接行穿刺活检,记录每例的临床和X线表现(钙化、结节、结构紊乱等)、穿刺活检诊断、外科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观察资料。比较SCNB与外科手术二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统计其诊断符合率。对照分析SCNB准确性与病灶X线表现的关系,分析SCNB成败、误诊原因。结果欲行SCNB47例,成功完成44例,未能完成3例。31例患者随后行外科手术,SCNB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27例,4例SCNB与术后病理不符。结论SCNB具有准确、快速、微创等优势,可减少手术活检数量,及早确诊乳腺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隐匿性乳腺病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病变定位活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临床扪诊阴性 ,而乳腺X线片显示成簇的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可疑的恶性病灶 ,通过计算机立体定位下穿刺 ,留置导丝于可疑的病灶区 ,然后手术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1例患者 ,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34个 ,定位穿刺留置导丝 32根 ,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 32例次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 10 0 %。病理检查结果 :恶性病变 9例次 11个病灶 ,良性病变 2 3例次。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 4例次 5个病灶 ,导管内癌 3例次 ,乳腺单纯癌 2例次 3个病灶。结论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乳腺隐匿性病变定位活检准确 ,既解决了外科医生术中对乳腺微小的病变定位的困难 ,又解决了盲目手术切除或针穿活检假阴性的问题。此技术创伤小 ,简单易行 ,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对于乳腺可疑病变,超声引导下乳腺粗针活检(US-LCNB)较外科手术具有公认的创伤小、花费少、时间短的优势,而且能提供一个较高质量的组织学诊断。超声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SNLB)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46例患者行SNLB检查的步骤、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4例。良性病变22例。数字立体定位细针活检钢丝放置精确率达83.3%,外科手术后标本摄片示病灶和钢丝已切除。半年后复查片中显示术前片病灶消失。46例定位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中正确和精细的操作是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准确定位、定性诊断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制乳腺托架联合磁共振体线圈对乳腺疾病的检查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乳腺托架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上联合相控阵体线圈对34例乳腺病变患者进行俯卧位全乳腺扫描,完成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抑脂T2WI和三维快速梯度回波(3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并与钼靶X线进行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所有乳腺MRI图像都具有良好的诊断质量,在此基础上的MRI诊断敏感性100%,准确率为76.5%,优于钼靶(敏感性82.3%,准确率58.8%).结论 自制乳腺托架联合磁共振体线圈检查乳腺是可行的,是乳腺专用线圈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真空辅助乳腺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微钙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给予治疗的乳腺微钙化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乳腺X线摄影诊断组与B超诊断组,每组60例,通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成像技术和B超检查成像技术的引导下对乳腺微钙化患者实施乳腺穿刺活检诊断,对比活检结果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结果,分析两组诊断的正确率。结果乳腺X线摄影诊断组的穿刺准确率为100%,无漏诊和误诊,B超诊断组穿刺准确率为56.67%,其中未检测出钙化26例,占比43.33%。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检查成像技术引导下乳腺微钙化的穿刺准确率高,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