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结肠癌关系的探讨任景丽王宪远银平章祝庆蕃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结肠癌39例,结肠腺瘤5例,正常结肠粘膜12例,用ABC法免疫组化标记(ABC盒购自Vector公司)与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乳头瘤病毒(HPV)抗原表达及HPVDNA。免...  相似文献   

2.
间接法原位PCR检测喉鳞癌组织HPV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稳定的原位PCR方法,并探讨HPV感染与喉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变、PCR和间接原位PCR技术,检测了50例喉鳞癌中的HPV感染情况。结果免疫组化衣壳抗原阳性者6例(12%),原位杂交阳性者13例(26%),PCR阳性者10例(20%),原位PCR阳性者17例(34%),综合上述方法的检出率为42%(21例)。结论HPV感染与喉癌有着明显的关系,间接原位PCR在检测HPV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喉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Langerhans细胞(LC)及p53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26.7%的病例可以检测到HPV抗原成分。HPV感染的癌旁粘膜内LC数量明显少于无感染者,且形态也发生改变。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HPV感染组(37.5%)明显低于HPV检测阴性组(83.33%)。结论:提示HPV、LC、p53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且相互影响,HPV感染引起LC数量减少,局部免疫功能降低,HPV感染还可能通过表达的肿瘤蛋白或其他机制使抑癌基因p53失活,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喉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Langerhans细胞(LC)及P53慢白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26.7%的病例可以检测到HPV抗原成分。HPV感染的癌旁粘膜内LC数量明显少于无感染者,且形态也发生改变。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HPV感染组明显低于HPV检测阴性组。结论:提示HPV、LC、P53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且  相似文献   

5.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听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3例ESCC中的HPVDNA,HPV属特异性结构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相似文献   

6.
乳头瘤病毒16型E6,P53,RB,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子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RF与抑癌基因产物P53,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4例宫颈癌石蜡切片中,原位杂交检测出HPV16E6ORF阳性27例(61.36%),其中免疫组化检测出P53、RB、PCNA一分别为8例(29.63#),14例(52.85%)、20例(74.07%),而在17例HPV16E6阴性 本中P53、RB、P  相似文献   

7.
用真核表达的HPV16L1/L2蛋白作为抗原,经免疫、融合、选择性培养、克隆化等过程,我们建立了两株抗HPV16L1/L2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另有数株仍在建株中)。免疫斑点法检测证明,它们产生的抗体,只与HPV16L1/L2蛋白起反应,而不与HPV16E6、E7蛋白、人血清蛋白和牛血清蛋白起反应。另外,免疫组化试验证明,这种抗体可应用于临床HPV16感染的检验,具有敏感、特异、准确、快捷、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将32例肛管和肛周尖锐湿疣进行Apgar评分和凹空细胞分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V抗原和DNA,并观察HPV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分布状况。结果发现A型14例,B型18例,A型与高积分尖锐湿疣的关系较B型密切。PCR和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8/32)和22%(7/32)。我们发现在尖锐湿疣组织中,不论是否是凹空细胞或凹空细胞分型如何及Apgar积分高低,均有HPV分布,但阳性率不同。这表明在正确诊断尖锐湿疣时,凹空细胞核形态、组织学改变和特殊检测三者各起作用并彼此相关。本文还探讨了浆膜型抗原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HPV)中高危型(HPV16、18型等)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2〕,为探讨HPV感染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86例不同部位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HPV16和18型E6特异性蛋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是上皮性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HPV16和HPV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但HPV的感染与食管癌的关系仍不清楚。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敏感的HPV共同引物、HPV16和HPV18型特异性引物的PCR方法及32P标记特异性探针Sourhern杂交检测食管癌中的HPV及其亚型。结果显示,127例食管鳞癌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PV阳性者占60.6(77/127),HPVE6蛋白抗原阳性者占43%(54/127)。其阳性染色明确定位于鳞癌组织内,并与肿瘤的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经β球蛋白引物扩增证实不含PCR抑制标本共103例,其中HPV共同引物PCR扩增阳性者为37例,占35.9%,经型特异PCR及Southern杂交证实其中HPV16阳性者21例,占20.4%;HPV18阳性者8例,占7.8%。仅一例为HPV16和18均阳性。以上结果显示HPV感染的确存在于食管癌中,并可能在食管癌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的免疫组化技术、对104例食管鳞癌进行HPV DNA和病毒癌基因E6蛋白检测。结果:HPV DNA阳性者占50.96%(53/104),其中HPV16型DNA49.06%(26/53),HPV18型 DNA5.6%(3/53),HPV6/11 DNA7.5%(4/53);两上或三个类型的混合感染占37.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共有引物的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人乳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有68种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其中27种类型HPV与生殖道损害有关,HPV16,HPV18和宫颈癌关系密切。我们建立了快速敏感检测多型HPV感染的方法,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L1区共有引物PCR扩增的产物。通过PCR/RFLP法,我们检测50例宫颈癌标本,HPV阳性率为64%;HPV16占46%;HPV18占6%;HPV16和HPV18混合感染占6%。该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pcDNA3/HPV16 E6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裸DNA注射动物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16E6基因DNA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HPV16E6真核表达质粒pcDNA3/E6,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抗体产生及抗原表达。结果被转染的Cos7细胞表达HPV16E6蛋白免疫小鼠产生抗HPV16E6抗体。结论这一结果为HPV16相关宫颈癌治疗性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子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ORF与抑癌基因产物P53,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4例宫颈癌石蜡切片中,原位杂交检测出HPV16E6ORF阳性27例(61.36%),其中免疫组化检测出P53、RB、PCNA阳性分别为8例(29.63%),14例(52.85%)、20例(74.07%),而在17例HPV16E6阴性标本中P53、RB、PCNA阳性分别为7例(41.17%),9例(52.94%)、12例(70.58%)。而在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测出HPV16E6ORF,PCNA只在宫颈组织上皮基底层细胞中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HPV16E6与宫颈癌密切相关(P<0.05),PCNA在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能发现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ORF与P53蛋白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5.
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免疫组织化学、DNA原位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生殖器尖锐湿疣和女阴假性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衣壳抗原(HPV-Ag)和病毒核酸序列(HPV-DNA),并观察了HPV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分布特点与病变组织学改变的关系。结果显示尖锐湿疣中HPV-Ag阳性率为71.4%(35/49);原位杂交HPV6/11DNA阳性率为96.5%(28/29);PCR扩增后尖锐湿疣HPV6/11/16/18DNA阳性率为100%(53/53);假性湿疣HPV6/11/16/18DNA阳性率为21.4%(3/14)。观察HPV-Ag和HPV-DNA分布,表明HPV增殖性感染和尖锐湿疣特异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地高辛配基人乳头瘤病毒DNA探针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物地高辛配基(Digoxigenin),通过随机引物法制成地高辛配基人乳头瘤病毒DNA(Dig-HPVDNA)探针。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宫颈组织中的HPVDNA。经试验证明,该探针检测HPVDNA的灵敏度与(32)P-HPVDNA探针相近。经与(32)P-HPVDNA探针同时对65份临床标本进行比较,结果附合率达95%以上。35份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型检出率为34.29%。Dig标记的探针检测HPVDNA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背景显色低。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发生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Langerhans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免疫Langerhans细胞(LC)的影响及HPV的致癌机理,采用地高辛配基标记的HPV6B/11DNA及HPV16/18DNA探针和抗S-100蛋白抗体,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DNA序列及分布,重点观察了HPV感染时局部癌旁上皮内S-100蛋白阳性Langerhans细胞的分布、数量及形态改变。结果显示:在有HPV感染时,上皮内LC数量明显少于无感染者。上皮内残留的少数LC的分布及形态也有改变。我们认为,HPV可能通过减少局部的LC,破坏机体局部的免疫监视系统,并与其它致癌因素协同作用,进而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化、分裂间期细胞遗传学及原位杂交技术对60例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进行研究,比较ki67抗原在细胞周期中的形态学分布、细胞周期素A、B、D1、E在低危型HPV及高危型HPV感染的SILs中的表达及其蛋白表达与HPV类型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低危型HPV(6、11、42、43及44型)感染者26例,高危型(16、18、31、33、39、51、52、56、58及66型)感染者29例,双重感染者3例(分别为HPV6+8、18+31及11+52感染)。ki67表达频…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与P 53协同致膀胱移行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16和18型及P53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PV的感染,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PV6、11、16和18的阳性率分别为6.7%(5/75),5.3%(4/75),33.3%(25/75)和6.7%(5/75)。低危型HPV(6或11)阳性率为9.3%(7/75),高危型HPV(16或18)阳性率为34.7%(26/75)。同一膀胱癌组织中两种以上(包括两种)HPV亚型感染8例,占10.6%。HPV6、16和18型之间感染阳性率在肿瘤有无转移组中差异显著(P〈0.05),HPV16、18的阳性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HPV DNA型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法与间接法原位PCR法在检测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怀疑HPV6B/11型感染的外阴湿疣组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的20例中有13例HPV阳性(阳性率65%);用间接法原位PCR检测的20例中有18例HPV阳性(阳性率90%)。结论:用间接法原位PCR检测外阴湿疣组织中的HPV感染具有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