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十二指肠液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对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收集38例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十二指肠液,检测十二指肠液中γ-GT活性.结果显示,随访黄疸消退的22例新生儿肝炎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值≥8.5μmol/L),胆汁酸阳性,γ-GT≥20Iu/L;16例肝外胆道闭锁者无胆汁,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值0~5 μmol/L,胆汁酸阴性,十二指肠液γ-GT缺如.测定十二指肠液胆红素、胆汁酸和γ-GT活性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新生儿肝炎与肝外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进行分析。结果肝脏损害患儿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γ-GT3项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BIL)升高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肿大者8例,占7.4%。90%病例于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为最多见,经过一般抗病毒及护肝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后,90%病例2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儿合并溶血性贫血时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1例HLD合并溶血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儿进行了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及铜蓝蛋白水平检测,部分患儿行24 h尿铜、血铜水平检测,并对部分患儿的一级亲属进行血铜蓝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11例患儿均符合HLD诊断标准。就诊时中位血红蛋白浓度为69g/L,中位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5.9%。所有患儿查体均伴有肝脏肿大,脾脏无肿大。直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升高,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不明显,AST/ALT>1,二者比值中位数为3.6,伴有血红蛋白尿患儿AST/ALT比值高于无血红蛋白尿患儿。部分患儿伴有继发性Faconi综合征。腹部B超检查可见胆囊结石。11例均予口服青霉胺联合锌盐治疗,其中7例给予输血治疗。结论对儿童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患儿,若黄疸程度与转氨酶升高程度不符,AST/ALT比值>1甚至更高,且同时伴有低钾、低磷血症等继发性Faconi综合征表现者,要考虑HLD可能。对此类患儿应仔细询问家族史,及时加用驱铜治疗,对患儿及其一级亲属进行系统检查,以免误诊及漏诊。重视并及时早期诊断,尽早开始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LF患儿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共67例患儿入选,男36例、女31例。根据病因分为非遗传代谢病组29例(43.28%),包括药物性肝损伤12例,瑞氏综合征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毒蕈中毒1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脓毒症1例;遗传代谢病组14例(20.90%),包括肝豆状核变性6例,肝糖原累积症2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例,citrin缺陷症2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病因不明组24例(35.82%)。遗传代谢病组与非遗传代谢病组及病因不明组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血糖水平以及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遗传代谢病组的血清(ALT)、AST、白蛋白水平最低,而AST/ALT最高。结论儿童ALF病因复杂,如ALT升高不显著,AST/ALT比值显著升高,并存在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时,需警惕遗传代谢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鱼油脂肪乳剂和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肠衰竭相关肝损害患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99年1月至2017年5月65例接受肠外营养肠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最初均采用中长链脂肪乳剂(按患儿体重计算,平均剂量1. 2 g/kg)进行治疗,此时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当TBA、ALT、AST、AKP、γ-GT、Tbi、Dbi中任何3项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2倍水平时进行干预方案调整,本组中有31例更换为鱼油脂肪乳剂(按患儿体重计算,平均剂量1g/kg)治疗,余34例继续应用中长链脂肪乳剂治疗。治疗过程中每周监测一次肝功能。结果鱼油脂肪乳剂组ALT、γ-GT、Tbi水平均显著下降(P 0. 05),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仅AST、Tbi水平出现下降(P 0. 05)。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前鱼油脂肪乳剂组ALT、Dbi水平显著高于中长链脂肪乳剂组(P0. 05),干预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 05)。鱼油脂肪乳剂组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中位数为22(17~32) d,中长链脂肪乳剂组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中位数为28(15~52. 5)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比于中长链脂肪乳剂,鱼油脂肪乳剂更有助于减轻小儿肠衰竭相关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应用于评价一组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病(CID)预后状况。知肝脏径度受损时细胞浆内的线粒体等仍保持完整。仅胞浆内酶释出,共AST/ALT比为0.6,故血清内该比值亦较低;当肝脏严重受损时,细胞浆及线粒体同时受累,两者总AST/ALT比为3.0,比值明显增高。动态监测此值,是评价CID预后的早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黄志华  张信军 《新生儿科杂志》2004,19(2):49-51,64,95
探讨十二指肠液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对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收集38例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十二指肠液,检测十二指肠液中γ-GT活性。结果显示,随访黄疸消退的22例新生儿肝炎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值≥8.5μmol//L),胆汁酸阳性,γ-GT≥20Iu/L;16例肝外胆道闭锁者无胆汁,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值0~5μmol/L,胆汁酸阴性,十二指肠液γ-GT缺如。测定十二指肠液胆红素、胆汁酸和γ-GT活性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新生儿肝炎与肝外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肝功能检查中常用的7项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常用的肝功能检查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和先天性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IHS组(n=103)和BA组(n=60)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和血清白蛋白(ALB)等7个生化指标,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评价上述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得到最佳临界值。对γ-GT,TB 和CB采用联合试验,提高诊断效率。结果:与IHS组相比,BA组的ALT、AST、γ-GT、TB 和CB水平显著升高(PCB>TB>AST;CB的阴性预测值最高,TB次之。CB的阴性似然比最低;CB的Youden指数最高,γ-GT和TB次之。γ-GT、TB及CB经平行试验,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提高至100%;经系列试验,特异性提高至90.4%,阳性预测值提高至87.5%。结论:γ-GT、TB和CB水平对BA有一定诊断价值,平行试验阳性者更需积极做影像学检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53-95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5年6月首次确诊的111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时年龄分为儿童组60例和成年组51例,采集两组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儿童组和成年组的脾肿大和肝硬化发生率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于成年组,成年组则多见合并肾囊肿和肝囊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总胆汁酸(TBA)水平以及AST异常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常见肝硬化和脾肿大。儿童期确诊CHF者肝脾肿大更明显,ALT、AST和ALP、LAP、TBA升高及异常更多,肾囊肿和肝囊肿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新生儿肝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ICP产妇所生的足月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因骨盆狭窄、臀位等行剖宫产的足月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脐动脉血清胆汁酸(TBA)、pH值、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脐动脉血清TBA、ALT、AST、LDH、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BA:(11.9±1.8)μmol/L比(5.0±0.8)μmol/L,ALT:(232.6±17.9)U/L比(104.9±19.0)U/L,AST:(175.4±12.7)比(91.3±7.8)U/L,LDH:(417.7±10.5)IU/L比(233.1±15.6)IU/L,TNF-α:(11.1±1.5)ng/ml比(6.9±1.7)ng/ml,P均<0.05],pH值低于对照组[(7.22±0.10)比(7.25±0.03),P<0.05].结论 母亲ICP可能引起新生儿肝功能异常和TNF-α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联合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γ-GT)测定对临床难以鉴别的婴儿肝炎综合征(IHS)与先天性肝外胆管闭锁(EHBA)所导致的婴儿持续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60例持续性黄疸患儿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进行99Tcm-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EHIDA)肝胆显像,同时AU543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生化水平,分析99Tcm-EHIDA肝胆显像及联合TBA、γ-GT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99Tcm-EHIDA显像诊断EHBA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0%(17/17例)、67.57%(25/37例)和77.78%(42/54例),而诊断IHS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67.57%(25/37例)、100.00%(17/17例)和77.78%(42/54例).其中在EHBA组与IHS组间血清TBA、γ-G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9.0、19.5,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示TBA在IHS组,γ-GT在EHBA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968).99Tcm-EHIDA肝胆显像联合TBA、γ-GT分析表明,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显示肠道无放射性显影,γ-GT为298 U/L,TBA为98.5 μmol/L时,诊断EHBA系列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0%(17/17例)、100.00%(37/37例)和100.00%(54/54例).结论 99Tcm-EHIDA肝胆显像联合TBA、γ-GT检测可早期、无创、安全、有效地鉴别EHBA与IHS,对于婴儿持续性黄疸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术中胆汁流量及成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对27例BA患儿行Kasai手术时,采用5 ml气体采样管收集和测量从肝门流出的胆汁.以1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术中收集的胆汁作为对照组,其中测胆汁流量者7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胆汁中磷脂、总蛋白(TP)、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浓度.术后随访1~6个月,随访内容有黄疸消退时间、术后血生化、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结果 BA组胆汁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日龄>60 d的BA患儿及术前血ALT>150 U/L的BA患儿术中胆汁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胆汁流量≥0.19 ml/min的BA患儿术后3个月退黄率显著高于术中胆汁流量<0.19 ml/min的BA患儿(P<0.05).BA组的胆汁磷脂、TBA及DBIL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组的胆汁AL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黄疸消除者的胆汁AST及TC浓度均显著低于未消除者(P<0.05).结论 BA术中胆汁流量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患儿术中胆汁流量越好,术后的预后越好,提示术中胆汁流量可以更早地预测患儿的远期效果.BA胆汁成分的变化说明BA患儿的肝功能较差,胆汁中磷脂、TBA和DBIL浓度较低可能是肝脏分泌功能较差的表现.胆汁中的AST和TC浓度与预后有关,胆汁AST和TC浓度较低的BA患儿术后预后较好,可能是由于肝功能较好和胆汁粘度较低利于引流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SD3B7基因突变引起的3β-羟基-Δ~5-C_(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的临床特点、肝脏超微结构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家族中2例3β-羟基-Δ~5-C_(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一家系中兄弟2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大、生长发育迟缓、双肾囊肿,转氨酶升高,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总胆汁酸正常,肝脏病理提示肝内胆汁淤积、炎症细胞浸润、滑面内质网增生、糖原颗粒增多、毛细胆管扩张及增生。基因检测2例患儿均存在HSD3B7基因c.130_131ins A纯合突变。结论婴儿期出现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而γ-GT和总胆汁酸正常或降低,需警惕胆汁酸合成障碍,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治疗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肝脏毒性.方法 对41例APL患儿静脉滴注As2O3注射液,同时进行肝脏毒性监测:肝功能的动态变化、分析影响因素并观察治疗反应.结果 1.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发生轻度肝损害8例(19.5%),中度肝损害2例(4.9%),未见重度损害.9例(21.9%)ALT升高,10例(24.4%)AST升高,5例(12.2%)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多在1~3周发生,第4周以后恢复正常.2.肝功能变化:诱导缓解期所有病例的总蛋白、清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总胆红素、前清蛋白和胆碱酯酶均未见动态性差异变化;ALT在第1周开始明显增高,但恢复较快,持续到第3周恢复正常;AST在第1周开始与γ-GT同时明显增高,持续到第4周恢复正常.3.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未见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有无肝大和肝功能异常、是否存在DIC与肝毒性的发生存在关系;初诊时血常规及LDH与肝毒性的发生亦未见显著性差异;为了达到完全缓解而应用蒽环类药物者,未见肝毒性增加;短期内As2O3的蓄积量变化与肝毒性的发生未见显著性差异;发生分化综合征者,肝毒性的发生率增多.4.治疗反应:暂时停用As2O3,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未见因肝衰竭而死亡者.结论 常规剂量As2O3治疗小儿APL肝毒性较轻,且短暂,存在一过性肝功能损害,诱导缓解期第1-3周是重点监测时期,应注意分化综合征发生时可能加重肝毒性.As2O3累积量的变化对小儿肝脏功能近期影响不大,但应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3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等资料,按Scheuer方案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级.结果 无或轻微肝纤维化组($0.1组)33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4组)60例,两组间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酶转氨酶(ALT)、AST/ALT、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631、0.351、0.605和0.783;APRI最佳截断点为0.945,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7和0.67.进一步将APRI作为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指标与病理诊断做相关分析,两者中度相关,APRI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483,P<0.01).按APRI最佳截断点分为APRI≤0.945组与APRI>0.945组,与术后6个月内存活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组生存率分别为72.73%和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APRI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APRI有望成为一个快速、无创、简便获取的参数,在胆道闭锁患儿术前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患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3例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化检查结果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回顾分析患儿临床资料中与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相关的因素。结果在万古霉素40~60 mg/(kg·d)的给药方案下,93例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患儿中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0 mg/L 54例、10~mg/L 26例、≥20 mg/L 13例,三组间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谷酰转肽酶(γ-G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0~mg/L组的AST和γ-GT最高,≥20 mg/L组ALT最高而GFR最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GFR与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间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R~2=0.039,P0.05)。GFR≥90 m L/(min·1.73 m~2)、60≤GFR≤89 m L/(min·1.73 m~2)、30≤GFR≤59 m L/(min·1.73 m~2)组患儿对应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中位数分别为8.7 mg/L、18.2 mg/L、6.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患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GFR水平呈负相关,合并肾功能轻度损害者更易达到万古霉素目标血药谷浓度值。临床上应以指南推荐的较低剂量使用万古霉素,并注意密切监测其血药谷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发病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体质量指数(BMI)≥23的7~1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23例.按BMI分为3组:BMI≥30组34例,25≤BMI<30组57例,23≤BMI<25组32例.分别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检测血转氨酶、胆固醇、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值(FlGIR).将另24例仅有肥胖而无肝脂肪病变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123例患儿中B超发现肝脂肪病变99例(80.49%),其中符合NASH诊断标准者54例(43.90%).所有患儿中,BMI≥30组脂肪肝炎及FGIR<7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a <0.01).相关分析表明,ALT和AST与BMI分级、血胆固醇、TG、FGIR均有相关性(r=0.413,0.290,0.379,-0.477 Pa <0.01;r=0.359,0.349,0.348,-0.369 Pa <0,01).NASH患儿与对照组血脂、FGIR、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84,25.59 Pa <0.01;t=5.05P<0.01).结论 BMI ≥30是肥胖儿童发生NASH的高危因素,且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干化学法建立重庆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适合年龄和性别的8项肝功能指标参考值。方法选择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根据年龄分为5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 5600干化学分析仪检测8项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总蛋白(TP)、清蛋白(ALB)、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研究期间3 758名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35份不合格标本,3 723份合格标本纳入分析。3月龄至1岁组241份,~3岁组251份,~6岁组939份,~12岁组1 672份,~18岁组620份。①~3岁组TP和ALT,~6岁组TP和AST,~12岁组TB、ALT、AST、GGT和LDH,~18岁组TB、ALB、ALT、AST、ALP、GGT和LDH检测结果均为男高于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LT、AST和LDH检测结果与年龄呈负相关,TB、TP、ALB、ALP和GGT检测结果与年龄呈正相关。③8项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为TB(μmol·L-1):3月龄至1岁组1.0~11.0,~18岁组1.0~16.3;TP(g·L-1):3月龄至3岁组60.2~74.2,~6岁组61.3~78.2,~12岁组62.8~81.5,~18岁组64.9~82.4;ALB:3月龄至18岁组38.4~49.5 g·L-1;ALT(U·L-1):3月龄至1岁组15.8~48.4,~12岁组14.0~42.2,~18岁组男14.7~45.7、女12.5~44.8;AST(U·L-1):3月龄至1岁组23.9~54.3,~3岁组26.4~50.6,~6岁组22.8~45.8,~12岁组18.9~41.2,~18岁组男15.7~36.8、女14.2~33.7;ALP(U·L-1):3月龄至12岁130.0~318.5,~18岁组男124.2~416.1、女79.9~320.3;GGT(U·L-1):3月龄至1岁组10.0~30.0,~12岁组9.3~21.3,~18岁组男9.6~28.7、女9.5~26.2;LDH(g·L-1):3月龄至3岁组165.9~266.0,~6岁组155.3~256.2,~12岁组142.9~240.9,~18岁组男134.3~225.3、女111.3~207.0。结论 重庆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肝功能水平存在差异,干化学法建立适应年龄和性别的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一些年长免疫缺陷的CMV病人丙氧鸟苷(GC)是一个有希望的抗病毒药物。该文报道1例GC治疗严重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病例男,早产4周,体重1660g,身长42cm,头围28cm。有发育障碍、瘀斑及肝脾大。生化检查:Hb162g/L,血小板(PLT)44×10~9/L,WBC32.4×10~9/L(含数个有核红细胞)。血白蛋白29/L,血糖0.5mmol/L。血胆红素174μmol/l,结合胆红素173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正常。两周后,Hb90g/L,PLT24×10~9/L,中性粒细胞总数1.3×10~9/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干化学法建立重庆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适合年龄和性别的8项肝功能指标参考值。方法选择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根据年龄分为5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 5600干化学分析仪检测8项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总蛋白(TP)、清蛋白(ALB)、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研究期间3 758名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35份不合格标本,3 723份合格标本纳入分析。3月龄至1岁组241份,~3岁组251份,~6岁组939份,~12岁组1 672份,~18岁组620份。①~3岁组TP和ALT,~6岁组TP和AST,~12岁组TB、ALT、AST、GGT和LDH,~18岁组TB、ALB、ALT、AST、ALP、GGT和LDH检测结果均为男高于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LT、AST和LDH检测结果与年龄呈负相关,TB、TP、ALB、ALP和GGT检测结果与年龄呈正相关。③8项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为TB(μmol·L-1):3月龄至1岁组1.0~11.0,~18岁组1.0~16.3;TP(g·L-1):3月龄至3岁组60.2~74.2,~6岁组61.3~78.2,~12岁组62.8~81.5,~18岁组64.9~82.4;ALB:3月龄至18岁组38.4~49.5 g·L-1;ALT(U·L-1):3月龄至1岁组15.8~48.4,~12岁组14.0~42.2,~18岁组男14.7~45.7、女12.5~44.8;AST(U·L-1):3月龄至1岁组23.9~54.3,~3岁组26.4~50.6,~6岁组22.8~45.8,~12岁组18.9~41.2,~18岁组男15.7~36.8、女14.2~33.7;ALP(U·L-1):3月龄至12岁130.0~318.5,~18岁组男124.2~416.1、女79.9~320.3;GGT(U·L-1):3月龄至1岁组10.0~30.0,~12岁组9.3~21.3,~18岁组男9.6~28.7、女9.5~26.2;LDH(g·L-1):3月龄至3岁组165.9~266.0,~6岁组155.3~256.2,~12岁组142.9~240.9,~18岁组男134.3~225.3、女111.3~207.0。结论 重庆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肝功能水平存在差异,干化学法建立适应年龄和性别的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