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认知疗法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防止酒依赖者复饮的疗效。方法对66例酒依赖者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研究组加用认知治疗,时间4~12周,采用心理渴求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并在出院后观察两组酒依赖者的戒酒操守率。结果研究组在治疗第4周心理渴求分值(1.61±0.80)分,与对照组(2.46±0.86)分的差异有显著性(t=3.9645,P<0.01);研究组在出院半年时的完全戒酒率为51.6%,对照组为23.3%,差异有显著性(2=5.191,P=0.023)。结论认知疗法对于酒依赖者戒除心理依赖及预防复饮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振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90+299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防止酒依赖患者复饮的疗效。方法:对60例酒依赖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加用健康教育,疗程6个月。采用心理渴求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并在出院后观察两组酒依赖患者的戒酒复饮率。结果:SADQ-C减分率在治疗的各时段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出院12个月时的复饮率为6.7%,对照组为26.7%,差异有显著性(x2=4.32,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酒依赖患者戒除心理依赖及预防复饮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柳州医学》2008,21(1):5-7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酒依赖伴发抑郁的疗效及对戒酒的影响。方法将98例酒依赖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单用帕罗西汀治疗4个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复饮率评定戒酒效果。结果治疗1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16.79±6.50)与对照组相近(17.88±6.59)(P>0.05)。治疗4月后HAMD评分(10.76±5.32)、明显低于对照组(14.54±5.12)(P<0.01);临床疗效(痊愈率44.44%、显效率22.22%、有效率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21.74%、21.74%、56.52%)(P<0.05);复饮率(24.44%)低于对照对照组(45.56%)(P<0.05)。结论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伴发抑郁疗效较好,戒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徐秀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653-265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酒依赖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6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心理渴求及纠缠行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结果:在疗程结束时研究组在护理观察量表(NOSIE-30)、戒断症状量表及心理渴求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减轻酒依赖患者对酒的心理渴求,提高戒酒效果,降低复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酒依赖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仍服用原有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给予连续7d集中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NCT).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强制性饮酒问卷(OC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①治疗后研究组OCDS评分[(49.51±1.63)分],低于对照组[(53.92±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研究组SCL-90总分、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19;t=-2.033,P=0.047;t=-2.065,P=0.044;t=-2.038,P=0.046).③治疗后研究组NOSIE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评分[分别为(187.10±18.80)分,(78.51±12.22)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51±11.71)分,(68.22±11.87)分],总消极因素评分(15.55±9.46)分低于对照组(20.51±9.33)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减少饮酒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应用丁螺环酮与认知疗法后的效果。方法67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两组。甲组在丁螺环酮治疗的同时应用认知疗法,疗程8周。乙组用丁螺环酮和一般性治疗。出院后两组均每个月随访一次,时间半年。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及半年复饮率,判断患者戒酒疗效。结果治疗结束两组HAMA酒依赖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但甲组效果更明显,半年复饮率甲组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丁螺环酮合并认知疗法有利于患者正确对待酗酒给家庭和自身带来的危害,帮助其戒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电针穴位刺激疗法治疗酒依赖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酒依赖男性患者,均符合ICD-10酒依赖的诊断标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无电针穴位刺激厌恶治疗的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加电针组30例及单纯药物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饮酒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心理症状变化。采用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对酒的渴求程度。住院后第1周,两组患者均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替代治疗来解除患者的躯体戒断症状。第2周开始,两组患者均进行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评分,药物加电针组患者同时接受4周的电针穴位刺激厌恶疗法治疗,单纯药物组患者只进行药物治疗。电针治疗疗程结束后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的SCL-90、饮酒渴求程度及汉密顿焦虑量表。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CL-90、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药物加电针组患者的降低更加明显:SCL-90总分差值(13.242±2.311 vs.20.141±3.122,t=9.735,P=0.000),躯体化(0.081±0.011 vs.0.122±0.021,t=9.789,P=0.000),抑郁(0.101±0.021 vs.0.142±0.022,t=7.746,P=0.000),焦虑(0.171±0.022 vs.0.231±0.031,t=9.115,P=0.000),人际关系(0.101±0.011 vs.0.321±0.021,t=7.349,P=0.000);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评分差值比较(4.71±0.54 vs.6.52±0.71,t=11.114,P=0.00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值比较(18.13±4.86 vs.22.17±5.12,t=3.135,P=0.003)。②治疗后1年随访中,药物加电针组有8例复饮,复饮率26.67%,单纯药物组有11例复饮,复饮率36.67%,两组患者复饮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电针穴位刺激厌恶治疗可有助于减少饮酒行为,使复饮率倾向于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依赖临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2例酒依赖综合征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人群仅做监测和提出戒酒的建议、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用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住院强制戒断一个月,把戒酒患者组成小组,成立会员俱乐部,进行有关酒依赖教育。结果:研究组复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组比对照组戒酒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联合一般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联合一般药物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酒依赖男性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服用一般性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内观治疗(包括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健康教育)。治疗时间为4周,总小时数分别为55.5h、56h。用强制性饮酒问卷(OCDS),社会支持量表(SSR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对两组进行疗前疗后的比较,并与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复饮率。结果①疗后研究组OC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1±2.05)分,(54.15±2.01)分,t=11.885,P〈0.01]。②治疗后研究组SSRS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利用度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5±5.63)分,(40.15±6.50)分,t=5.946,P=0.000];[(14.32±3.51)分,(8.72±6.22)分,t=4.504,,P〈0.05];[(27.02±4.26)分,(19.45±4.92)分,t=6.682,P=0.000];[(10.024-3.30)分,(7.52±3.86)分,t=2.828,P=0.006]。③两组的MMPI以精神分裂症(Sc)、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病态(Pd)即8/6/7/4模式为主,研究组疗后在Sc、Pa、Pd、Pt这四个维度上的原始分均低于对照组,除Pt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3±6.76)分,(29.01±6.72)分,卢2.158,P=0.035];[(14.12+6.01)分,(18.32±6.42)分,t=2.744,P=0.008];[(18.63±6.85)分,(23.29±6.12)分,t=2.342,P=0.022)。④两组戒酒成功的短期疗效差异: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复饮率13:33=39.39%,对照组为24:33=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5)。结论内观疗法联合一般药物治疗酒依赖,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解决患者的酒依赖问题,其疗效优于健康教育联合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编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临床酒精戒断状态评定量表、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对117例酒精依赖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出院1年后使用自编酒精依赖诊断问卷对105例受访者随访,发现57例复饮,48例未复饮.使用t检验和x2检验对57例复饮者和48例未复饮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庭环境量表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筛选酒依赖复饮的相关因素.结果 复饮组离婚或分居或再婚率高于未复饮组(21/36:7/41,x2=6.60,P=0.010);受教育年限短于未复饮组[(5.2±1.8)年,(7.2±1.7)年,t =-5.64,P=0.000];日饮酒量大于未复饮组[(512±186)ml,396±109)ml,t=3.93,P=0.000];日饮酒次数多于未复饮组[(2.6±0.9)次,1.8±0.6)次,t=5.38,P=0.000];伴有人格改变、智能损害、情感障碍者多于未复饮组(均P<0.05);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组织性、控制性评分低于未复饮组(均P<0.05);矛盾性评分高于未复饮组(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酒次数多、伴有智能损害、情感障碍、独立性差为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7.44,3.99,3.92,2.96);控制性为酒依赖患者复饮的保护性因素( OR =0.19).结论 不良的婚姻状态、受教育年限短、日饮酒量大、日饮酒次数多、伴有人格改变、智能损害和情感障碍者复饮率高.家庭环境不良者复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