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需监测一系列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但有时这些指标正常时,外周组织仍处于缺氧状态[1-3],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患者病死率的增加[4,5]。此时更有价值的监测指标是通过肺动脉导管插入术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替代SvO2,因ScvO2监测更为方便安全。本文将ScvO2监测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宏廷 《河北医药》2014,(3):386-387
目的:探讨血液超滤在急性左心衰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常规治疗无改善后立即采用床旁超滤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6.6±2.4)h、(8.5±5.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缓解后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均明显低于缓解前( P <0.05),且缓解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亦明显低于缓解前( P <0.05)。待症状缓解后试验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大于对照组,而射血分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症状缓解后2组患者酸碱值、碱剩余、碳酸氢盐、氧饱和度、氧分压及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血液超滤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确切,但在抢救中对患者制定个体化透析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蒋勇  李华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6-177,180
目的探讨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CRRT)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全身氧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CLS患者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72h氧分压(P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氧输送(DO2)、氧耗量(VO2)及氧摄取率(02ER)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CRRT对CLS患者全身氧代谢的影响。结果CLS患者经CRRT治疗6h后PaO2、ScvO2、DO2升高(P〈0.05),LAC明显下降(P〈0.05);VO2在12h后升高(P〈0.05),02ER在治疗24h后升高(P〈0.05)。结论CLS患者全身组织器官氧代谢差,CRRT治疗能改善CLS患者的全身氧代谢,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手术高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回输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对照组输注同种异体血。观察2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抽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氧摄取率(ERO2);观察术中失血量、补液量、输血量,尿量及输血并发症情况。结果回输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结束时,回输组 PaO2、PvO2、SvO2、CaO2、C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回输组 ERO2降低(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显著减少老年骨科手术异体血输入,改善氧合,增加氧供,可安全用于高龄骨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CRRT)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开始CRRT时机分为两组,早期组(21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 h内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晚期组(17例)为48 h以后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第1、2天时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 t=2.231、2.304,均P<0.05);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入院时、CRRT开始时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均明显升高( t=2.156,χ2=4.293,均P<0.05);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行CRRT治疗,可以降低SAP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持续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内应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 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ScvO2监测导管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cvO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士对ScvO2导管的护理时间及工作量均较对照组减少,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ScvO2监测导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管道使用时间,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能较全面反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严重程度的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方法选取149例ESS评分>9的初筛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对149例监测者的主观症状评估量表结果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比(AHTR)、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最低血氧饱和度(r=-0.703,-0.688)、平均血氧饱和度(r=-0.617,-0.635)及晨起口干(r=-0.631,-0.612)、夜间憋闷窒息(r=-0.614,-0.579)等症状均存在相关性,对最低血氧饱和度,AHTR和AHI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对平均血氧饱和度,AHTR和AHI相比,仅在重度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HTR、AHI密切相关,但AHTR能较全面的反映OSAHS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20ml/次,2次/d,连续使用3d。结果两组患者人院后72h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2h的BNP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以缩短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改善其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沈忠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30-1631
目的:探讨及比较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两种无创通气【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及在应用后患者呼吸和循环指标的改善。方法:4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给予CPAP(CPAP=10cmH2O)或BIPAP通气【吸气压力(IPAP)=15cmH2O,呼气压力(EPAP)=5cmH2O】。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动脉压(MAP)、PaO2、PaCO2、pH、血氧饱和度(SaO2)、气管插管率、治疗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在R、PaO2、PaCO2、pH、SaO2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M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耐受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效冶疗率、插管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在改善氧合方面优于CPAP,且不能耐受率低于CPAP,但对于循环方面两者尚不能证明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eitonin ,PCT )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因脓毒血症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分为两组,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14例。回顾分析入院当天治疗前治疗后1,3,5,7 d PCT值及患者0,6,12,24,72 h ScvO2变化情况。结果生存组PCT经治疗后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平,而死亡组PCT呈持续高水平状态;72 h内生存组ScvO2逐渐升高并维持在正常水平,而死亡组ScvO272 h内变化不明显。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PCT、ScvO2对脓毒症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慧玲 《中国医药》2012,7(2):142-143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监测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记录70例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即刻及脱机带T管吸氧30 min脱机过程中ScvO2及其是否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拔管是否成功,将通过SBT的55例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39例)和拔管失败组(16例),比较2组患者ScvO2、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氧摄取率的变化.结果 脱机后30 min拔管成功组的ScvO2及氧摄取率优于拔管失败组[分别为(71.5±4.9)%比(65.2±5.2)%,(26.3±5.5)%比(32.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拔管成功组脱机后30 min与脱机即刻比较的ScvO2下降值明显小于拔管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2.4)%比(5.0±3.7)%,P<0.01.ScvO2下降6%以上者共15例,13例拔管失败,仅2例拔管成功.结论 在ScvO2下降大于6%是拔管失败的可靠预测指标,具有在临床工作中指导拔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的影响,优化血清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病情反映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跟踪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确诊患者100例,根据所接受的治疗手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同时根据治疗开始时患者血乳酸浓度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将两组患者分重度全身组织缺氧组,中度全身组织缺氧组,全身组织氧供恢复组.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检测血乳酸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入院24内完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6h检测点PCT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入院时及第1、2、3、7、14、21、28天进行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MODS),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病情及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液体复苏可降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P<0.01);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有助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病情改善及预后.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病情预后相关;血压、血容量、全身组织氧供的早期改善治疗(EGDT)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能更好地反映脓毒血症病情分级及病情预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病情改善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is study determined whether alacepril treatment improves exercise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Supine bicycle ergometer exercise was perform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placebo and after acute and chronic (12 weeks) alacepril treatment in 4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xygen uptake (VO2),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and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2)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using a pulse oxymeter and a fiber optic catheter. Cardiac index was calculated with Fick's equation. RESULTS: Acute alacepril treatme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VO2 or hemodynamics. After chronic alacepril treatment, peak VO2 increased (placebo vs chronic alacepril treatment: 17.7 +/- 2.8 vs 21.7 +/- 2.8 ml/min/kg, p < 0.05). Arteri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SaO2 - SvO2) at peak exercise was not altered, however, cardiac index at peak exercise (5.07 0.67 vs 6.35 +/- 0.48 I/min/m2, p = 0.02) increased and stroke volume index at peak exercise (37.3 +/- 3.4 vs 46.5 +/- 1.1 ml/m2, p = 0.07) tended to increase. CONCLUSIONS: Chronic treatment with alacepril improved maximal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e increased peak VO2 was primarily due to the increased cardiac index, but not due to the widening of arteri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Therapy-induced increase in stroke volume index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d cardiac index at peak exercise in ou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52例,随机分为 DA 组与 NE 组各26例,分别予 DA 及 NE 进行升压治疗。观察入组时、入组后3h、6h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组织氧利用及代谢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早期乳酸清除率、尿量(UV)和内生肌肝清除率(Ccr)]。结果2组各时间点 mAP、CVP、CI、SV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 组的 HR 明显高于NE 组(P ﹤0.05)。NE 组与 DA 组在补液并给药后 SvO2均有上升,6h 后 NE 组 SvO2≥65%的比例高于 DA 组(P ﹤0.05);6h 后 NE 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 DA 组(P ﹤0.05),NE 组高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比例明显高于 DA 组。2组6h 后 UV 以及 Ccr 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时,补液是必须的,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NE在改善内脏灌注方面和组织氧合方面优于 DA,并能减慢心率,在肾功能保护方面也可能优于 DA。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NE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同时加用去甲肾上腺素(NE)对达到复苏目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充分积极液体复苏)和治疗组(充分积极液体复苏同时加用NE)各19例,比较2组在入ICU 0h、3h、6h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EVLW)、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及补充液体量。结果治疗组在0h、3h、6h时的MAP、CVP、ScvO2均高于对照组,于6h时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VLW及补充液体量在0h、3h、6h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6h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的乳酸清除率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NE可加快复苏,减少EVLW及液体补充量。  相似文献   

16.
冯玲  孙建美  张军涛  赵艳辉 《中国药房》2014,(24):2242-2245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扩血管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抗血小板药、调脂药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bid,并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0.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静脉注射后,以0.01μg/(kg·min)速度持续72 h静脉泵入。两组患者均治疗72 h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周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变化、血压、24 h尿量、实验室指标、再入院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24 h尿量、实验室指标、N末端前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24 h尿量、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呼吸频率、NT-proBNP、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血钾、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入院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于本院实行抢救的86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43例实行常规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正压通气治疗的归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各项指标和存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LVEF、LVEDD及LVESD等心脏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指脉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等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酸(Lac)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比值(Lac/ScvO2)在休克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住急诊ICU的休克病人,在入院时作Lac及ScvO2监测,6小时复查乳酸并计算乳酸清除率(6h-LCR),24小时内予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ate physica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a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以入院后28天为研究终点,病人分为生成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Lac/ScvO2的差异,分析Lac/ScvO2与发生死亡、入院Lac水平、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ac/ScvO2、Lac、6h-LCR、ScvO2、APACHEⅡ评分对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能力,并比较其优越性。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组Lac/ScvO2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Lac、ScvO2、6h-LCR、AppachII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Lac/ScvO2与Lac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01,r=0.659,均P<0.01),Lac/ScvO2与是否死亡相关(r=0.512, P<0.01)。Lac/ScvO2的AUC为0.844(0.751,0.937),截断值为5.91,敏感性为86.70%,特异性为67.60%,OR值为16.25。相对于Lac、ScvO2、6h-LCR、APACHEⅡ评分以Lac/ScvO2的AUC、敏感性最高。结论:Lac/ScvO2是休克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评估较好的指标,对休克病人预后判断Lac/ScvO2优于Lac、ScvO2、6h-LCR及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