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92%、95.56%,而对照组分别为55.56%、66.67%,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景花 《陕西中医》2011,32(9):1136-1136
目的:观察四神丸合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四神丸合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结果:总有效率83.9%。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温补脾肾、抑肝扶脾、涩肠止泻、活血通络及促进肠道粘膜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方剂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年龄和体重接近,且已被确诊为慢性非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20例采用茯苓散治疗,治疗Ⅱ组20例采用乌梅丸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临床症状、肠粘膜炎症反应指标比较,乌梅丸治疗组与茯苓散治疗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疗效均优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组(P0.05)。结论:乌梅丸和茯苓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疗效,乌梅丸治疗机理可能是涩肠止泻、益气养血和清热燥湿,而茯苓散则有健脾利水、消肿渗湿和抗炎解毒之功效。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功效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化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疡炎1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乌梅丸化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采用乌梅丸内服。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95.9%。结论乌梅丸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采用乌梅丸加减辩证施治,对照组4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乌梅丸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笔者自1980年以来,以乌梅丸为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闫曙光  惠毅 《陕西中医》2014,(11):1496-1497
目的:观察经典名方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以口服乌梅丸(乌梅、附子、细辛、干姜、蜀椒、肉桂、黄连、黄柏、人参、当归),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4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疗程同治疗组。1个月后观察总疗效并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柳氮磺吡啶。  相似文献   

8.
健脾和肠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晓泉 《陕西中医》2006,27(1):50-51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清热理气,扶正类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药(党参、白术、炒薏仁、灵芝、阿胶、败酱草、陈皮、半夏、麦芽、内金、山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果:总有效率88%。提示:本方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消除肠粘膜的炎症反应,促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亮 《新中医》2008,40(7):79-79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患者以乌梅丸加味汤剂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及肠镜检查改善情况.结果: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肠镜检查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姚月红 《陕西中医》2012,33(5):529-530
目的:观察苦辛酸合用寒热并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7%,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和镜检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寒热并调、标本兼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理中汤合桃花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欣铎 《河南中医》1996,16(3):148-149
理中汤合桃花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高欣铎河南省偃师市中医院(471900)主题词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理中丸/治疗应用桃花汤/治疗应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以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近...  相似文献   

1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便血或脓性粘液便 ,呈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属中医的“久痢”、“肠癖”等范畴 ,病程长 ,病情复杂 ,虚实夹杂。笔者2 0 0 0年以来 ,应用乌梅丸改为汤剂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2 8例 ,取得满  相似文献   

13.
和建林  王世平 《陕西中医》2007,28(9):1165-1166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凉血、疏肝、益肾、和胃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胃散(苍术、陈皮、枳壳、甘草等)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本方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凉血止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乌梅丸加减结合黄梅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灌肠方法同对照组。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乌梅丸加减结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加味乌梅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味乌梅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3例浙江省苍南县中医院(325800)林高荣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加味乌梅汤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属寒热错杂型患者,选用乌梅丸加减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临床症状和肠黏膜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愈率30.0%,有效率90.0%,临床各主要症状积分和肠黏膜病变积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芪连片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3例中医符合脾胃气虚及湿热内蕴证候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3:1随机分为治疗10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芪连片和模拟补脾益肠丸治疗,对照组采用模拟芪连片和补脾益肠丸进行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疗效评价的显效率为27.78%,总有效率85.19%,对照组分别为22.86%和77.14%;治疗组中医证候(湿热内蕴)总显效率为72.22%,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分别为51.43%和8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芪连片治疗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刘喜赖  赵粉娥 《陕西中医》2010,31(6):688-688
目的:观察柔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取柔肝健脾法(白芍、当归、柴胡、白术等)治疗,对照组50例给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肝健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乌梅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乌梅止泻汤治疗,对照组50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7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乌梅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姚茹冰  邱明义  蔡辉  胡兵 《中医杂志》2002,43(12):935-937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法给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粘膜局部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乌梅丸组TNF-α、IL-8含量低于模型组(前者P<0.01)。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乌梅丸可以通过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及降低促炎因子TNF-α的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的扩大与加剧,提示此为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免疫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