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继发细菌感染病原菌及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30 d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9例和生存组61例。统计并记录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及病原菌类型,多因素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临床指标对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100例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中,腹腔感染51例,呼吸道感染34例;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9株占比75.00%;多因素分析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12 h为影响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AF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6高于各单项指标(P<0.05)。结论 联合AFP水平、INR、PCT、CRP水平、IL-6、NLR、RDW可有效诊断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12 h为影响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01-1203
目的探讨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治ACLF提供决策。方法收集ACLF患者共806例,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分析两组间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查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806例ACLF患者中好转组321例,恶化组48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合并肝性脑病(OR=2.695,P=0.031)、年龄(OR=1.221,P<0.01)、TBIL(OR=1.019,P<0.01)用于回归模型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93.6%,P=0.008,最佳诊断界值为0.573,其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81.7%。结论合并肝性脑病、年龄、TBIL是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早期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人工肝DPMAS(40例)和PE(40例)联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组内及组间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及计算患者3个月的存活率。结果 2组患者组内比较,DPMAS组的TBIL、TBA、MELD评分及TNF-α、IL-6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的TBIL、InR、TBA、MELD评分、IL-6及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TBIL、InR、TBA、MELD评分、TNF-α、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存活率DPMAS组(72.5%)优于PE组(65%);DPMAS组(1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E组(17.5%)。结论 DPMAS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早期肝衰竭在炎症细胞因子清除方面优于PE模式,且并发症低于PE模式,在临床早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模式的选择上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高危因素,并分析三种预后评分模型对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100例慢性HBV感染合并ACLF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与iMELD评分对慢性HBV感染合并ACLF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饮酒史、用药史(抗病毒药物、肝毒性药物)、外科手术史、病毒重叠感染情况、是否细菌感染、是否为高PCR-HBV DNA定量等因素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肝毒性药物、外科手术史、病毒重叠感染、细菌感染、高PCR-HBV DNA定量为慢性HBV感染患者ACLF发病独立高危因素(P0.05),抗病毒药物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生存组MELD、iMELD、MELD-Na评分低于病死组(P0.05);MELD评估患者预后敏感度62.3%,特异度86.4%,iMELD敏感度67.4%,特异度80.8%,MELD-Na敏感度65.4%,特异度83.6%。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ACLF发病高危因素包括饮酒史、肝毒性药物、外科手术史、病毒重叠感染、细菌感染以及高PCR-HBV DNA定量,临床可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对策,MELD、iMELD、MELD-Na评分模型对患者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清5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及α-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在布-加氏综合征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80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及80例正常人血清中TBA、TBIL、PAB、CHE、GGT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布-加氏综合征病人血清TBA、TBIL、GGT水平显著增高(P<0.01);PAB、CHE水平显著降低(P<0.01)。布-加氏综合征组中PAB阳性率为84%明显高于ALB;TBA、TBIL、CHE及GGT阳性率分别为78%、76%、83%及58%,明显高于ALT(P<0.01)。结论:PAB、TBA、TBIL、CHE及GGT能更敏感地反映布-加氏综合征病人肝脏受损情况,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75例DFU患者随访6个月,依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78例)和预后良好组(197例);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法分别筛选影响DFU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FU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率为28.4%(78/27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DFU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DFU病程(OR=2.314)、HbA1c(OR=3.959)、足部感染(OR=3.651)、神经病变(OR=3.267)、缺血(OR=2.881)及溃疡面积(OR=4.646)。结论 DFU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仍然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DFU病程长、HbA1c水平偏高、足部感染、神经病变、足部缺血及溃疡面积大等。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预后不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3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肝癌分为肝癌组(120例)与非肝癌组(118例),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组在性别为男性、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HBV阳性及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方面均高于非肝癌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有长期饮酒史、有长期吸烟史、HBV阳性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患者发生乙肝肝硬化的几率高于女性患者。糖尿病史、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HBV阳性均是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替诺福韦酯(TDF)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HBV感染所致ACLF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TDF组(常规内科治疗+TDF治疗,78例)和PE联合TDF组(常规内科治疗+TDF治疗+PE,82例),比较两组ACLF患者血生化、HBV病毒载量以及肝功能指标差异。结果 TDF组、PE联合TDF组治疗前的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肌酐(Scr)、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TDF组、PE联合TDF组治疗后的Alb、PTA水平均升高,Scr、HBV DNA载量、ALT、AST、TBIL、IBIL、DBil、ALP水平均降低(P0.05)。PE联合TDF组治疗后的Alb、PTA水平均高于TDF组,而Scr、HBV DNA载量、ALT、AST、TBIL、IBIL、DBil、ALP水平均低于TDF组(P0.05)。TDF组、PE联合TDF组患者皮疹、发热、恶心、血压降低、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联合TDF治疗可以降低HBV载量,改善机体肝功能状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后并发肝性脑病(H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行介入治疗的PLC患者93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32例)和恶化组(61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Child-Pugh分级、HE分期、肝癌分型、肝外转移、肝癌合并症以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等22项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合并症≥3个、肝癌合并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胆碱酯酶、Child-Pugh分级C级、HE分期Ⅲ~Ⅳ期为影响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的预后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肝癌合并症≥3个、Child-Pugh分级C级、HE分期Ⅲ~Ⅳ期为影响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癌合并症≥3个、Child-Pugh分级C级、HE分期Ⅲ~Ⅳ期可以作为评价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预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分析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UN)、肌酐(Cr)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高于存活组。清蛋白(A)、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水平死亡组低于存活组。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越高,清蛋白(A)、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越低,并合并胆酶分离者,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李卫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57-375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CSH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回顾性分析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UN)、肌酐(Cr)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TBIL、Cr、UN高于存活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AFP、CHE死亡组低于存活组(P﹤0.01)。CSH合并胆酶分离者较未合并者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CSH血清生化指标中TBIL、Cr、UN越高,A、AFP、CHE越低,且合并胆酶分离者,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BV感染现状, 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山西省范围内16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 524名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可能的HBV感染危险因素等, 检测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5项。用SAS 9.3软件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 524名MHD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5.25%, HBV感染率为38.85%, 不同医院之间感染率不同(t=2.33, P=0.034)。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零模型分析得到组内相关系数(ICC)=0.106 4, 约10.64%的总变异是由医院不同引起。引入解释变量后的结果显示, MHD患者50~65岁组的HBV感染率高于0~35岁组(OR=1.560, 95%CI:1.061~2.293);有拔牙史(OR=1.267, 95%CI:1.009~1.591)和乙肝家族史(OR=2.052, 95%CI:1.176~3.582)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34, 95%CI:0.541~0.996)。结论 不同医院间MHD患者HBV感染存在差异, 年龄组(50~65岁)、乙肝家族史及拔牙史为MHD患者HBV感染危险因素, 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9例(CHB组)和ACLF患者98例(ACLF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分别比较两组不同HBeAg状态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以及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LF组和CHB组患者血清HBeAg阴性患者分别占68.4%(67/98)和42.9%(5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均高于同组血清HBeAg阴性患者(P<0.05).ACLF组血清HBsAg水平在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HB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P<0.05).血清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HBV DNA水平ACLF患者中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预后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2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收集PCI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0%(67/268),主要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为主。预后不良组≥70岁、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病变血管≥3支、心功能分级≥Ⅲ级及支架安装数≤1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于预后良好组,血清hs-CRP、cTnI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532,95%CI:2.396~4.669)、高脂血症(OR=2.959,95%CI:2.052~3.867)、心功能分级≥Ⅲ级(OR=4.870,95%CI:3.509~6.230)、支架安装≤1个(OR=3.931,95%CI:2.810~5.053)、hs-CRP(OR=2.527,95%CI:1.629~3.425)及cTnI(OR=5.181,95%CI:3.638~6.724)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后,其近期预后效果较差;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49-65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76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血氨(AM)、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高于照组(P<0.05),而血钠(N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3.16%,低于对照组的83.13%(P<0.05)。结论针对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可预防肝性脑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特征、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对CRE感染的认识和控制干预,帮助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采用1∶1∶1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CRE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CSE)感染患者(CSE组)和未感染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对照组,各64例,共计192个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预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道感染是CRE医院感染的最常见来源,占42.19%,患者的住院科室主要分布在儿科(31.25%)和危重症监护室(26.56%);通过CRE与对照组的多因素模型分析,只有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CSE与对照组单因素比对分析,只有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SE感染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CRE感染区别于CSE感染的危险因素;64例CRE患者中12例死亡,病死率为18.75%。结论新生儿、儿童和重症患者是CRE感染的易感人群;CRE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与气管插管和CRE感染相关,是CRE感染区别于CSE感染的特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64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23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采用《影响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AECOPD住院患者的预后不良率为25.0%(41/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88)、心力衰竭(OR=4.77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OR=1.699)、机械通气时间(OR=1.912)和多重耐药感染(OR=3.888)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OR=0.647)为保护因素。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不良率,应重点关注包括高龄、心力衰竭、APACHE II评分高、机械通气时间长、多重耐药感染及低血清白蛋白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28~40岁,48例)和老年组(60~80岁,12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青年组吸烟、男性、肥胖、生活不规律明显多于老年组;首发症状以胸痛为主,多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低于老年组,而肥胖及冠心病家族史高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检以单支病变多见。结论吸烟、肥胖、生活不规律、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患者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切除末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方法]对1996年1月~2008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的618例老年患者.与同期施行胆囊切除术的401例中青年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引起并发症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中青年组为10.22%,老年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X2=8.7,P<0.05);直接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老年组发生率为6.23%,中青年组为6.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05);间接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老年组为11.00%,中青年组为3.90%,提示胆囊切除术后问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增高(X2=14.9,P<0.05). [结论]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应加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有手术机会的老年患者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