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母子依恋在其中的作用,为降低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145例,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PPA)中文简版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评定。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BSI-CV评分与ASLEC评分呈正相关(r=0.453,P<0.01),BSI-CV评分与IPPA母子依恋评分呈负相关(r=-0.165,P<0.01);母子依恋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008,占总效应值(0.055)的14.55%。结论 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可能与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与较差的母子依恋有关,母子依恋在其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互联网络服务+面对面服务)心理干预方式对新冠肺炎隔离人员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为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期间心理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4日-29日在绵阳市定点隔离医院进行隔离观察的22名隔离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线下”干预模式进行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第1、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隔离人员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干预1、2周末,隔离人员HAMD-24和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隔离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感知婚姻冲突、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6月-2020年12月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连续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连续入组某高校大一到大三学生90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PIC)和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评定,研究组同时接受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结果 研究组CPI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3~3.728,P<0.05或0.01),MLQ-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1~4.197,P<0.05或0.01)。研究组CPI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与SIOSS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513~0.972,P均<0.01);MLQ-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与SIOSS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594~-0.237,P<0.05或0.01)。CPIC冲突特征、威胁认知因子及MLQ-C拥有意义因子对自杀意念有预测作用(P均<0.05),可解释方差变异的59.0%。生命意义感在感知婚姻冲突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24,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11%。结论 感知婚姻冲突、生命意义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预测因子,感知婚姻冲突可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为对其NSSI行为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2 2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1%(95% CI:43%~5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36%(95% CI:22%~50%),高于男性NSSI行为发生率18%(95% CI:12%~24%);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7%(95% CI:38%~77%),高于无自杀意念者NSSI行为发生率4%(95% CI:0~8%);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4%(95% CI:41%~67%),高于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诊断的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46%(95% CI:40%~51%);在方法学质量评价评分为7分的文献中,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2%(95% CI:41%~63%),与评分为6分的文献中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50%(95% CI:44%~55%)接近。以上各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有自杀意念者高于无自杀意念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为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收集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包含1 211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02例,试验组6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后,试验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WMD=-15.41,95% CI:-18.67~-12.16,P<0.01)、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WMD=-9.07,95% CI:-10.38~-7.77,P<0.01)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WMD=-7.47,95% CI:-9.85~-5.10,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药物联合心理剧治疗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自尊、心理资本的影响,为女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方法 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一线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予以每两月一次、每次四天,共三次易术心理剧治疗,对照组接受一般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结束时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自尊量表(SES)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情绪、自尊、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在时间测量与分组干预交互作用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抑郁情绪、自尊、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自尊、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剧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自尊及心理资本,且其效果较抗抑郁药物联合一般健康教育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情感宣泄法对后疫情时期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干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1月-2022年4月选取南充市2所普通中学、2所县级中学及2所大学共39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95)和对照组(n=195)。研究组接受情感宣泄法干预,对照组进行自我调节放松,不接受其他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青少年应对方式,并于干预后采用自编满意度问卷评定青少年对本次干预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CL-90总评分低于对照组(t=68.312,P?0.01),SCSQ积极应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t=30.488,P?0.01),消极应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t=46.562,P?0.01);研究组干预满意者190人(98.96%),对照组175人(89.74%),两组干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1,P<0.01)。结论 情感宣泄法可能有助于改善后疫情时期南充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青少年对情感宣泄法的干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杨雪  贾宁 《四川精神卫生》2023,36(2):137-142
目的 梳理和分析青少年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 运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青少年心理弹性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和突现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①近十年,青少年心理弹性相关研究发文状况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2012年-2018年)和快速增长阶段(2018年-2021年)。②作者之间合作较紧密,且多为中小型合作团体,科研机构方面,各机构合作较少,多为师范类院校之间的合作。③关键词共现分析方面,热点关键词大致分为三类: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以及预防与干预研究。④相关高频关键词共生成十个聚类,包括学业情绪、学习倦怠、青少年、流动儿童、精神卫生、内化问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尊和幸福感。⑤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为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社会工作、精神卫生和焦虑。结论 关于青少年心理弹性的研究,未来可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研究质量提升。此外,心理弹性相关的干预研究或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乐昌市3所中学的518中高中生,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20.7%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女性、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非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及传统大家庭;有自杀意念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低,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及消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自杀意念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该特殊人群的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强制戒毒所中的强制戒毒人员,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使用阿片成瘾严重程度量表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和自编的访谈提纲,采取各大队各班抽测、单独访谈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173名调查对象的问卷有效,对自杀意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职业、成瘾史、成瘾程度、自杀史和曾经用药这5个因子都被纳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强制戒毒者的自杀未遂率和自杀意念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失业、较长的成瘾史、严重的成瘾程度和以往的自杀经历都是影响强制戒毒人员自杀意念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某部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编的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对某部889名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状况是自杀意念最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心理健康状况微弱地间接作用于自杀意念,并起“扳机”作用;人格特征通过应对、防御、支持等中间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结论人格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三者依次递进有机结合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川东北地区各组织机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现状以及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巴中市通江县、广元市利州区、达州市大竹县共计148家组织机构进行调查,包括各组织机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状及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情况;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自编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表,对三地试点地区21 505名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心理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在试点地区148家组织机构中,81家(54.7%)机构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场所,58家(39.2%)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在2019年,有95家(64.2%)机构开展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104家(70.3%)机构开展了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在75家教育机构中,67家(89.3%)机构对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7家(62.7%)机构实现了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中全覆盖。居民的抑郁、焦虑检出率分别为36.8%和30.8%,有83.7%的居民有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个人成长、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和压力管理方面。结论 川东北三市试点地区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场地、经费及人才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居民的抑郁和焦虑问题较突出,且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有自杀风险的高危中学生65人。除接受学校常规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参加团体认知行为实践辅导;对学生家长进行自杀预防宣教。并在干预前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环境问卷(FES)、Beck抑郁量表(BDI)、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自尊量表(SES)问卷基线评估、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问卷随访评估效果。结果:干预后,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0,P=0.264,P0.05);其他问卷在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6个月随访与12个月后随访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中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为临床降低其自杀意念、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阶段调查法,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1135例MD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D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1135例MDD患者中,有688例(60.62%)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者PHQ-9评分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8±5.02)分vs.(11.07±4.61)分,t=10.497,P<0.01]。有自杀意念者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SSRS总评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及PHQ-9评分为自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0.286+0.026X1-0.035X2-0.063X3+0.128X4,其中主观支持和抑郁均对自杀意念有预测作用(B=-0.035、0.128,P<0.05或0.01)。结论存在抑郁症状及缺乏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可能是MDD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心理资本会对个体创伤后成长和幸福感产生明显影响,而目前关于白血病患儿家长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较为有限。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家长心理资本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提升白血病患儿家长心理资本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就诊的143例白血病患儿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C-PTGI)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IWB)对白血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 白血病患儿家长PPQ总评分为(113.48±15.80)分,PPQ总评分与C-PTGI总评分和IWB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727、0.598,P均<0.01)。患儿病程(β=0.136,P=0.017)、受教育程度(β=0.139,P=0.012)、创伤后成长(β=0.622,P<0.01)是白血病患儿家长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7.6%。结论 白血病患儿家长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有待提高,患儿病程、受教育程度以及创伤后成长是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人心理求助污名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现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通过社区和网络招募的形式,选取245名成人被试,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问卷(SSPPH)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有接受过专业心理帮助的成人SSPP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是否有过专业心理帮助的成人ATSPP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成人心理求助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呈负相关(r=-0.675,P<0.01)。结论 男性、年龄50岁以上、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和未接受过专业心理帮助的成人,有着更高的心理求助污名和更为消极的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求助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12月在甘肃省兰州市重粒子医院工作的162名一线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共144名医护人员完成有效问卷调查,检出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者分别有17人(11.81%)、19人(13.19%)。不同抗疫工作时长的医护人员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2,P<0.01);不同职业、是否有抑郁家族史以及不同抗疫工作时长的医护人员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4.039、7.526,P均<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抗疫工作时间长者焦虑检出率更高,医生、有抑郁家族史以及抗疫工作时间长者抑郁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识别及构建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16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SSRS)评定住院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状况和自杀风险,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结果 共检出339例心理健康问题阳性的住院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7.0%。心理健康各维度阳性检出情况:抑郁218例(23.8%),焦虑141例(15.4%),失眠257例(28.1%),自杀意念42例(4.6%),自杀行为7例(0.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79,P<0.05)是心理健康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542,P<0.05)和未婚(OR=2.055,P<0.05)是抑郁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高中至大专(OR=0.524,P<0.05)是抑郁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女性(OR=1.472,P<0.05)是失眠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较常见,主要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五行健康操对改善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住院治疗、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n=80)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精神科护理及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五行健康操练习。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年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于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行为及病情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和干预1年后,研究组BI评分(F=2.876、3.240,P<0.05或0.01)和MMSE评分(F=4.742、7.902,P<均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年后,研究组NOSIE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73~2.463,P均<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五行健康操,可能有助于改善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家庭干预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进行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关于以家庭为主导的密集行为干预对ASD患儿语言能力影响的研究不足。目的 研究以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VB-MAPP)为基础的家庭密集行为干预对ASD患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为制定ASD患儿的家庭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2~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将ASD患儿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14),研究组接受以VB-MAPP为基础的家庭密集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其他特殊机构或早教机构培训,两组干预均持续6个月。干预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VB-MAPP里程碑评估,选取VB-MAPP里程碑总评分、提要求、命名和听者反应作为研究指标。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考查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VB-MAPP里程碑总评分、提要求、命名和听者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39~-2.195,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月平均每周家庭训练时长对听者反应能力有影响(β=1.029,P<0.05)。结论 以VB-MAPP为基础的早期家庭密集行为干预可能有助于ASD患儿提要求、命名、听者反应等语言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