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金丸是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方,原方由黄连六两(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盐水泡)组成,研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送下;主治中医的肝火犯胃证,即“肝经火旺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暖气,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现代常取末水泛成丸,每次服3g;或按原比例煎汤服用。现代研究证实,左金丸  相似文献   

2.
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金丸是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方,原方由黄连六两(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盐水泡)组成,研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送下;主治中医的肝火犯胃证,即"肝经火旺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现代常取末水泛成丸,每次服3g;或按原比例煎汤服用.现代研究证实,左金丸有抗溃疡、抑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1,2].本实验通过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对比,观察生物碱有无似左金丸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左金丸的配伍理论、文献记载、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治疗肝火犯胃证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词典》《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以及CNKI数据库查找左金丸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结果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广泛应用于肝火犯胃证的各类疾病。结论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属于肝火犯胃证的疾病效果显著,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胁痛1.左金丸、金铃子散、龙胆泻肝汤,均治肝火胁痛。左金丸清泄肝火,尤擅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火犯胃之胁肋胀痛,见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胸痞暧气者;金铃子散长于行气疏肝,又能活血,适用于肝郁化火之胁肋疼痛、时发时止、口苦者;  相似文献   

5.
左金丸治疗反胃证4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金丸治疗反胃证46例体会汨罗市人民医院(414400)郑和群主题词反胃/中医药疗法,左心丸/治疗应用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原方由黄连6两、吴萸1两组成。主治肝火上逆所致胸痞吞酸、嘈杂、嗳气等症。笔者临证将其原方药量倒置,即吴萸9g(6两)、黄连1...  相似文献   

6.
正胃癌患者大多出现恶心吞酸、进食困难等症状,其症状类似于西医的反流性食管炎,该类患者因肿瘤的浸润和炎症反射性的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黏液分泌增加,当肿瘤造成食管梗阻时,黏液积存而引起反流。左金丸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是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之恶心吞酸的常用方。左金丸出自朱丹溪《丹溪心法》,是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之恶心吞酸的常用方~([1]),通过跟师出诊,发现周洁教授在治疗胃癌出现恶心吞酸、进食困难等症状的患者中常使用左金丸加减,  相似文献   

7.
左金丸考释     
聂坚  秦琼  梁玲  张建英 《河南中医》2014,(12):2482-2484
左金丸一直被历代医家广为运用,只是在针对具体病情时,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化裁,灵活变化,但其主要治疗方向还是集中于胃肠疾患,尤其是用于治疗肝火犯胃证,即有"呕吐吞酸""嘈杂嗳气"等症状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8.
左金丸首载于《丹溪心法·火六》,由黄连、吴茱萸二味药组成,是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笔者通过考证左金丸的源流及发展,筛选整理古今医家在黄连-吴茱萸药对基础上衍化的13首方剂,并依据中医病因病机等理论,结合古今医家的相关阐释分析黄连与吴茱萸的配比、方中的配伍关系,以此探析左金丸类方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病-证-方-药结合探析左金丸配伍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证-方-药”结合研究有利于揭示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在该文中,以左金丸为模式经典方,从中医对肝火犯胃证的病因病机认识、现代病理药理的阐释、左金丸的方解及性味归经、药效物质及其药理作用多角度出发,以期揭示左金丸的配伍规律和性味归经的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复方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赵某,女,46岁,1984、10、12初诊。病史:久病胃痛,经常发作,近一月来忽疼痛难忍,有灼热感,入夜加剧,伴心烦易怒、口苦,烧心嘈杂等,饮食尚佳,且易饥,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尚可。一年前经医院钡餐透视为胃溃疡。检查:苔薄黄,边尖微红,脉弦数.辨证:肝火郁热,犯胃上逆,火性急迫故疼痛难忍。治则:疏肝和胃,苦降泻火,缓急止痛。拟芍药甘草汤、金铃子散、左金丸加减。处方:生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当归1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