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肝病患者的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1996年4月1日-1997年5月31日新入院的513例肝病患者的医院内感染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医院内感染率为9.55%(49/513),其中重型肝炎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肝硬化和重度慢性肝炎;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占46.55%,腹腔15.52%,肠道12.07%,口腔部位10.34%,胆系8.62%,其他6.90%,结论肝病患者病情危重,肝炎危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ICU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一2014年9 月ICU内CR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统计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2011年10月一2014年9月间ICU 住院患者使用血管内置管术 人数为891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5人,感染发生率为5.0%(45/891).CRBSI中多重耐药有33人,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3.7%(33/891),占感染人数的构成 比73%(33/45),结论 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重视病原菌监测,对控制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1995年1月~12月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22.9%;感染8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7.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感染例次的30.3%,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烧伤科病人),占感染例次的26.2%。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院内感染外科占首位,为30.9%,其次为儿科,占20%。侵入性操作(指全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上呼吸机、插尿管、胃管、动静脉插管、手术)248次,每例患者平均1.05次。常见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施氏假单胞菌、金葡菌、液化沙雷氏菌。抗生素使用率达98.7%。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的细菌鉴定,药物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K-B)法,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医院感染2841例,病原菌送检1445例,送检率达50.8%,分离出病原菌181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17.5%,铜绿假单胞菌占15.63%,大肠埃希菌占15.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2.16%.鲍氏不动杆菌占11.1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1%等。结论:医院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做好心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并及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感染的情况。方法:以2010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20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200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占到5.0%,其感染多为肺部感染,占73.47%;共分离出7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有49株占70.0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9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7.24%;对口腔的菌群进行研究,对于口腔感染类病原菌,口腔链球菌等厌氧菌的数量占大多数,其次为需氧菌,对于病原菌的治疗采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效果相对有效,病原菌较敏感。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没有耐药性,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很高;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目前感染日益加重,肺部、口腔和泌尿类感染较为普遍,因此,应加强对病原菌的管理和检测,控制住局势,掌握其耐药性,有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可能性,保障其住院期间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璐  林世富 《四川医学》1999,20(2):126-127
我院1995年以来,收住院确诊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3例,占同期各种肝硬化患者总数的98%。现就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全部33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5~79岁,平均515岁,其中35~55岁20例(6061%)。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提供感染菌谱和合理用药依据,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9月~1998年3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138株病原菌的种类及在各种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3.00%,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23%,真菌占15.37%,革兰氏阴性杆菌已成为主要感染菌株,真菌比例有所提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甲万古霉素最敏感,其次是氧氟沙星和头隐类药物,革兰氏阴性杆菌多数以氨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骨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169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2011年1--2013年4月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oN,感染部位分布较高的为上下呼吸道,占75.6%;主要感染因素为免疫力低下,所占比例为40.8%;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为老人和儿童,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观察 ICU 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②方法回顾性分析 ICU 病房2372例住院患者的资料。③结果2372例患者共发生感染11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81%。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9.47%,其次为泌尿道和血液,分别占19.30%和14.04%。11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30株病原菌,其中分离出单一病原菌98例,占85.96%;分离出2种病原菌10例,占8.77%;分离出3种病原菌6例,占5.26%。13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68.46%;革兰阳性菌29株,占22.31%;真菌12株,占9.23%;分布前3位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9.23%、18.46%和16.15%。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高龄、侵袭性操作、较长时间入住 ICU 和使用激素( P <0.05)。④结论ICU 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并且感染情况复杂,应加强 ICU 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9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并发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6.4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占首位(52.70%),其次是腹腔(18.92%)。Child A级感染9.23%,Child B组感染32.31%,Child C级感染58.46%。发生医院感染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1.54%和96.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危重、侵袭性操作、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白细胞计数减少及严重的并发症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医院感染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2007~2008年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岸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25-126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状况,以便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在我院所有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收集每月监测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007~2008年医院感染共监测21 994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24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13%。感染例次的科室分布:新生儿科占45.38%;儿科占31.32%;妇科占16.47%;产科占6.83%。感染例次的部位分布,前四位为下呼吸道占33.33%;上呼吸道占28.91%;口腔占14.86%;胃肠道占6.02%。结论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以儿科系列为主,加强儿科系列呼吸道感染防护措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医院内感染性肺炎是常见的医院感染。查明病原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我们对1993年1月~1997年12月108例行呼吸机治疗的呼衰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占27.78%)的病原菌分布状态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动态,评估日常医院感染管理环节的控制效果,为完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循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2月28日和2012年5月23日0:00~24:00时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两调查13住院患者分别为1445例和1621例,现患率分别为6.23%和4.19%,发生感染例数分别为90例和68例,感染例次分别为95例次和73例次,例次率分别为6.57%和4.50%;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6.32%和58.90%;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别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分别为52.73%和42.57%。结论:连续进行现患率调查,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方向,从而不断提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7126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1%,其中,脑出血感染发生率为19.4%,脑梗死感染发生率为2.3%。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常见,占74.3%;其次是泌尿道占22%,胃肠道占2.5%,其他占1.1%。高龄、脑出血、高血糖、意识障碍程度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进行干预和控制相关因素,采取对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对近13年1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41.8%,1998年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CSF)后下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占51.9%,其次是真菌占24.7%,G^ 球菌占23.5%。结论:应用G-CSF增加中性粒细胞、消毒隔离、改善环境卫生可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变迁及耐药情况,为建立有效预防和控制ICU的医院感染提供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ICU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住院ICU病人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住院病人359人次,发生医院感染84例,医院感染率23.40%。检出菌株206株,其中真菌67株,占32.52%;G+23株,占11.17%;G-116株,占56.31%。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分别占G-菌的40.17%和11.97%。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G-菌和真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程度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控制和降低ICU医院感染率,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88例IEU患者进行调查。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38%,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切口,分另q占73.68%、9.87%、6.58%;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等。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减少呼吸道感染,重视多耐药菌株,掌握ICU病原菌变化规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调查1988~1996年恶性血液病住院病人118例,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为33.9%。40例医院感染病人病死率为1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口腔最为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及真菌。化疗激素和抗生素的应用、高龄及白细胞数减少、住院时间延长是感染增加的危险因素。建议今后加强对这类病人院内感染的监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医院感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日益突出,控制医院感染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探讨小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1995~1998年中263例小儿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儿科病房共收治住院患儿538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63例,感染率为4.9%。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均符合1990年卫生部颁发的诊断标准。263例中男181例,女82例,其中新生儿25例,婴幼儿157例,年长儿81例,住院时间为5d至2.5个月。1.2 医院感染的基础疾病 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发生医院感染分别占44%、9.8%、9.5%。感染性疾病较非感染性疾病多发。其中感染性疾病152例,疾病分布有支气管炎、肺炎、肠炎、尿路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新生儿脐炎、脓疱疮等。非感染性疾病111例,主要有早产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症、颅内出血、肾病综合征、先心、心肌炎、过敏性紫癜、地中海贫血、癫痫、白血病等。1.3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及构成比 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为184例,占69.9...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淋病患者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久治不愈的87例淋病患者,进行非淋球菌、念珠菌、滴虫、线索细胞和其它细胞(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等)的检测;结果:合并非淋球菌感染的49例,占56.32%,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26例,占29.89%;结论:对久治不愈的淋病患者,特别是女性应警惕合并其它病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