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大大地推动了~(18)-FDG显像的临床常规应用。SPECT/CT系统的问世,CT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FDG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能与FDG影像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克服了异源图像融合的费时、匹配不准的缺点,提高了FDG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单介绍图像融合的方法,SPECT/CT的结构及图像融合的产生、临床初步应用及存在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顾欣  赵晋华 《医疗卫生装备》2014,(3):162+164-162,164
X线-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是将PET的功能代谢显像与CT的解剖结构显像2种不同的影像技术相融合,实现PET、CT图像的同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核磁波谱(MRS)为代表的功能性影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MRS、PET、SPECT等影像可反映器官组织功能的特点,属功能影像的范畴;而X线、CT等以密度改变为主要基础,主要反映形态解剖结构变化,属解剖影像范畴。例如,利用18FDGPET可以反映组织的代谢情况,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成熟的功能性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4.
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大大地推动了^1^8F—FDG显像的临床常规应用。SPECT/CT系统的问世,CT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FDG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能与FDG影像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克服了异源图像融合的费时、匹配不准的缺点,提高了FDG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单介绍图像融合的方法.SPECT/CT的结构及图像融合的产生、临床初步应用及存在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型显像技术PET/CT存在的优势与的问题。方法PET/CT与MRI、SPECT进行对比。结果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结论PET/CT能够独立完成多排螺旋CT的临床显像,大大提高临床使用价值。但是,PET/CT定量分析精度受PET/CT设备本身、PET/CT图像采集方式和图象处理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限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显像技术的丰富化,儿童影像医学得到了质的飞跃,成为包括X射线(X—radi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超声成像(US)、r闪烁成像(rscintigraphy)、磁共振(magnitic resonanle imaging,MRI)、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多样化显像技术的崭新学科。  相似文献   

7.
PET/CT—核医学影像发展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核医学影像的发展经历了闪烁扫描机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几个阶段,它们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尤其是PET在分子水平进行功能成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解剖结构不清楚;PET/CT将PET的功能图像和CT的解剖图像融合,不仅能检出细小的病变组织,而且能准确定位。可以说PET/CT代表核医学影像的未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显著。SPECT-PET/CT结合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特点,使受检者在一次检查中可同时得到两种影像并进行同机图像融合,为临床提供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医学影像。如何引进SPECT-PET/CT,使其其达到最高的性价比,即实用又能满足临床需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引进SPECT-PET/CT需要考察的各种要素,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了PET功能显像与CT解剖显像的优点。PET功能显像可反应组织器官及病灶的生理代谢情况,但图像质量较差,分辨率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CT解剖显像可起到定位病灶的作用,解决了单独PET显像的缺点,二者融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期判断及疗效检测。目前,随着PET/CT的广泛应用,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符合线路SPECT显像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合线路断层显像主要由可变角双探头SPECT系统、符合探测线路和衰减校正等组成。该设备不需要笨重的铅准直器,而是利用符合探测技术由成对的探测器装置接收湮没辐射产生的2个方向相反(成180°)能量相等(511keV)γ光子,经计算机处理,重建而获得各种参数和断层影像,从而对病变做出定性或定量诊断。符合线路SPECT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肯定,这无疑对我国正电子成像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医用核子仪器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双和/或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胃肠道准备对18F-FDGPET/CT检查的影响。方法:回顾250例18F-FDGPET/CT显像结果,结合SUV值和患者病史及其它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胃肠道准备不足的患者中,影像受胃肠道干扰的有17例;而胃肠道准备充分的208例患者中仅4例显像受胃肠道干扰。结论:正确而充分的胃肠道准备是提高18F-FDGPET/CT检查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胆管癌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胆管癌患者(术前7例,术后18例)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次检查及延迟显像SUVmax,观察其表现及术后疗效。结果:PET/CT诊断胆管癌符合率100%,灵敏度95%,特异性90%。结论:18F-FDG PET/CT对胆管癌的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2例病例均先后行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并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骼对18F-fluoride(PET/CT骨显像剂)和99mTc-MDP(SPECT骨显像剂)的摄取机理类似,均可以反映局部血流量及骨代谢更新的活跃程度,由于18F-fluoride与骨的亲和力强于99mTc-MDP,因此PET/CT图像具有比SPECT更高的系统分辨率和系统灵敏度。结论:PET/CT骨显像灵敏度和分辨率均高于SPECT,但由于其检查费用较高及自身受18F的短半衰期限制,因而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小动物PET成像较临床PET成像,对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了PET探测器的研究和开发。综述了小动物PET扫描仪使用的探测器的发展状况,比较了几款当代典型小动物PET扫描仪的性能,同时介绍了为解决探测器视差问题而不断发展的测量相互作用深度的探测器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A substantial epidemiological literature now supports the existence of a J or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 broad range cardiovascular health outcomes including stroke. Although it is well documented that alcoholics exhibit both global and regional cerebral hypoperfusion in the sober state,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a broader range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H(2)(15)O to assess quantitative global and regional CBF in 86 participants (51 men and 35 women; mean age 60.1) as a function of self-reported weekly alcohol consumption (none, <1, 1 to <7, 7 to <15, and >15 drinks per week). Analyses controlling for age, gender, and vascular heal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revealed that, relative to the weighted population mean, global CBF was greater in the lightest alcohol consumption group (<1 per week) and lower in the heaviest (>15 per week). Effects did not vary across regions of interest. This report is the first to describe an inverted J-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CBF in the absence of strok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目前上海市从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工作的人员受照情况。[方法]普查上海市PET/CT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监测PET/CT工作场所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结果]截至2011年,上海市共有PET/CT13台,工作人员153名。采用不同放射性药物分装形式和注射方式,工作人员身体同一部位所受剂量有较大差别:非通风橱分装情况下(不考虑手部),眼部丫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其最大值达到613.6gSv/h,是通风橱内操作的62倍;注射操作时,移动式防护车方式所受剂量最高,胸部最大值为391.8μSv/h;全身各部位均以手部受照剂量最大,分别达到4407.0μSv/h和2211.3μSv/h。不同工作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也存在较大差别,依次为护士〉技师〉医师,护士的双月最大剂量达到3946.6μSv。[结论]上海市PET/CT整体防护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在受照剂量尽可能低的原则下,工作人员防护仍需要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癌症发病最多的国家,筛查可以实现肿瘤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提供的代谢信息有助于肿瘤筛查初始分期、治疗计划、反应评估,并在较小程度上可用于肿瘤的随访;PET/CT成像在放射治疗中的渐进式整合在肿瘤间和肿瘤内恶性病变的生物异质性中具有其基本原理,需要单独调整辐射剂量以获得癌症患者的有效局部肿瘤控制;PET/CT提供有关肿瘤病变的生物学特征(如代谢、缺氧和增殖)的信息,可以识别放射性耐药区域并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治疗计划,PET/CT减少了肿瘤部位解剖学描绘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本文主要就目前常见肿瘤在PET/CT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无症状体检人群中18F-FDG PET/CT筛查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应用18F-FDG PET/CT筛查恶性肿瘤的无症状体检人群4 899例,平均年龄(51.8±9.5)岁,男性3 390例(69.2%),女性1 509例(30.8%)。结果 PET/CT检查发现可疑高代谢或占位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72例,包括肺癌、甲状腺癌以及结肠癌等13种肿瘤,筛查阳性率为1.5%。PET/CT筛查假阴性8例,假阳性65例,筛查的敏感度为90.0%,特异性为99.8%,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98.4%。结论体检人群中PET/CT筛查可发现全身多部位的早期恶性肿瘤。为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PET/CT筛查恶性肿瘤应与甲状腺、肝脏超声及胃肠镜检查相结合。低阳性预测值及射线暴露诱发肿瘤的风险是在无症状体检人群中应用PET/CT筛查恶性肿瘤时应重视的问题,应注意选择适应症,防止滥用检查和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