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肠胃功能和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能有效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等指标,对比成本-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68%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较对照组的36%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成本-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就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行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分离胆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5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离胆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能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康复时间,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7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康复进程。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51%低于对照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加快康复进程,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炎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RP、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46-4447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收集2012年2月~2017年2月5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胆囊炎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失血平均量、术后排气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住院平均天数;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的差异;手术过程和手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腹腔镜组患者急性胆囊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失血平均量、术后排气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住院平均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状况相近(P0.05);干预后腹腔镜组生活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过程和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的时间,简化手术,减少术中损伤和出血,减少手术过程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12-3513
选取120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为腹腔镜手术,对照组为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切口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虽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较少,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正常排便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有所升高,但观察组CRP、IL-8、TNF-α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抑制及减轻炎症反应,早期治疗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选取收治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应用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选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探讨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特点,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疼痛感及所需费用,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与5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LC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O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C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L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对机体损伤较OC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8例,并根据术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一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指标、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症状改善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以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开展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血清TNF-α、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两组血清TNF-α、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可缩短手术用时,改善炎症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刮吸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9 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94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研究组 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刮吸法腹腔镜术式。 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 24%h 血清炎症介质指标(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介 素 -6 )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 24%h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两组术后 24%h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介素 -6 等炎症介质水平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 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 P <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26% ,低于对照组的 17.02% ( P <0.05 )。 结论:采取胆囊后三角入路刮吸 法腹腔镜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缩短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炎手术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就诊的106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急诊胆囊切除术,术后腹腔放置引流管,并观察引流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治疗前、治疗后3d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初始剂量250μg静脉注射,然后以3mg溶入5%葡萄糖溶液注射液500mL,250μg/h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咳痰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引流量,治疗前后CRP、TBIL和PA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痰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TBIL、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水平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胆瘘、胃肠道反应及胆心反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手术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HLC)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并发症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8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SHLC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TSH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肠胃功能恢复快,疼痛轻,且并发症较少,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危重胆囊炎短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各阶段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危重胆囊炎有助于提高短期治疗效果,且不会对免疫功能造成过多影响,优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外科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行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治疗,研究组使用外科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不良情绪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更早(P0.05),输液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费用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3.10%)高于对照组(67.85%)(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外科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患者恢复快,治疗时间短,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护理总满意率高,手术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