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替比夫定治疗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治疗96周前后血清肌酐( 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eGFR≥90ml/(min·1.73m2)患者的比例。结果96周各随访点,患者 CR、eGFR 差异无显著性(P>0.05)。96周时,患者CR、eGFR较基线变化平均值为-1.6μmol/L、4.4ml/(min·1.73m2)。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60~90 ml/(min·1.73m2)]的患者中,38.1%(8/21)患者上升至>90ml/(min·1.73m2),治疗96周时eGFR较基线差异有显著性(P=0.04)。 eGFR≥90ml/(min·1.73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50%升至96周的59.5%(P=0.381)。结论对于基线肾功能受损的患者[eGFR 60~90 ml/(min·1.73m2)],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其肾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4期慢性肾脏病(CKD)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规律随访超过1年的105例老年CKD 3~4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基线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为(37.4±9.0)ml·min~(-1)·1.73 m~(-2),76例患者处于G3期,29例患者处于G4期;根据其随访过程中的eGFR变化分为恶化组25例和非恶化组80例。比较G3期和G4期以及恶化组和非恶化组的基线资料和随访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G4期患者的eGFR、血红蛋白(Hb)、血碳酸氢根水平低于G3期患者,尿蛋白分级、尿蛋白及磷(P)浓度高于G3期患者(P0.05)。恶化组基线eGFR、基线Hb、基线血碳酸氢根、随访Hb、随访血碳酸氢根、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RASI)的患者比率明显低于未恶化组,基线尿蛋白分级、基线尿蛋白、基线血P浓度、基线收缩压(SBP)、随访SBP、随访血P浓度明显高于未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基线eGFR分为G4期、随访过程中的收缩压(SBP)140 mm Hg是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访过程中的SBP140 mm Hg能显著增加老年CKD 3~4期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建议以140 mm Hg作为SBP的治疗靶目标值,重视血压的个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对肾脏受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准确性。方法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同将纳入研究的1 934例出现胸痛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eGFR≥90 mL/(min·1.73 m~2)组[慢性肾脏病(CKD)Ⅰ期]689例、eGFR 60~90 mL/(min·1.73 m~2)组(CKDⅡ期) 889例、eGFR 30~60 mL/(min·1.73 m~2)组(CKDⅢ期) 283例和eGFR 30 mL/(min·1.73 m~2)组(CKDⅣ期) 73例。比较各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确定阈值与第99百分位数对应诊断性能差异。结果在eGFR 30 mL/(min·1.73 m~2)、eGFR 30~60 mL/(min·1.73 m~2)及eGFR60~90 mL/(min·1.73 m~2)中,ROC确定阈值与第99百分位数对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若需使用hs-cTnT准确诊断肾脏受损的AMI患者,其ROC阈值需结合eGFR。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期间病毒学应答对轻度肾功能损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2016年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规律服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观察治疗1年、2年的HBV DNA转阴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治疗1年时病毒水平分为应答组和应答不佳组(HBV DNA100 IU/ml),比较两组的肌酐和e GFR水平。结果分别有59例和41例患者完成1年和2年治疗。治疗1年时HBV DNA转阴率为66.10%(39/59),2年为75.61%(31/41)。所有患者基线e GFR为88.35±14.53 ml/(min·1.73 m2),治疗1年和2年后分别为93.37±33.94 ml/(min·1.73 m2)和89.01±15.43 ml/(min·1.73 m2),与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应答不佳与应答组的e GFR在基线及治疗1年和2年后e GFR分别为81.20±13.62 ml/(min·1.73m2)、76.37±16.50 ml/(min·1.73 m2)、83.91±13.71 ml/(min·1.73 m2)和80.26±15.15 ml/(min·1.73 m2)、80.49±15.73 ml/(min·1.73 m2)、79.01±15.54 ml/(min·1.73 m2)。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2年,对于轻度肾功能损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无显著影响,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与肾功能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长期应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后患者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 GFR)的变化情况来评价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北京友谊医院62例经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达208周的CHB患者。其中16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d,替比夫定组),46例服用恩替卡韦(0.5mg/d,恩替卡韦组)。应用肾脏病膳食改良研究(MDRD)公式计算eGFR。每半年检测肾功能以及病毒学应答的情况,并比较用药前后的e GFR水平,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对e GFR的影响。结果从基线到第208周,在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eGFR升高的水平分别为23.81±18.23 ml/(min·1.73 m~2)[基线:81.84±18.49 ml/(min·1.73m~2),P=0.000]、2.66±19.49 ml/(min·1.73 m~2)[基线:89.66±20.59 ml/(min·1.73 m~2),P=0.359]。在服用替比夫定治疗52周时,e GFR有明显改善(P=0.032)。另外,在第52周和第208周时e GFR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178)。在替比夫定治疗的第52周和第208周时HBV DNA20 IU/ml的患者比率分别为81.25%和93.75%,在恩替卡韦治疗的第52周和第208周时HBV DNA20 IU/ml的患者比率分别为71.74%和78.26%,在治疗52周(P=0.528)和治疗208周(P=0.26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替比夫定组在26周时获得病毒学应答与否与最终肾功能的改善无关,恩替卡韦组在52周时获得病毒学应答与否亦与最终肾功能的改善无关。结论替比夫定对CHB患者肾功能有潜在的益处,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在老年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患者中,不同肾功能分期与1年内心衰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病房住院的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年龄≥65岁),记录基本情况、合并疾病、用药情况,检测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MDRD-EPI公式计算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入选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145例并根据K-DOQI指南分期分为3组。1组eGFR≥90 ml/(min·1.73 m~2),2组eGFR 60~90 ml/(min·1.73m~2),3组eGFR 30~60 ml/(min·1.73 m~2)。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各组患者的心衰死亡、心衰再住院及全因死亡等终点事件的差异,采用Kaplan-Merier曲线分析比较肾功能分期与心衰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IV级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1组和2组,各组之间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均有显著差异,1组最低,3组最高,血红蛋白水平的组间差异相反;3组患者心衰再住院及所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1组和2组;Kaplan-Meier曲线显示3组患者的心衰再住院及所有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1组和2组,差异有显著性(log rank P=0.001及P=0.022)。结论以eGFR评价的肾功能与老年急性失代偿HFpEF患者1年内心衰再住院等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单纯血尿素氮(BUN)升高是否为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值(eGFR)下降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单纯氮质血症患者(血清尿素氮升高,无其他肾损伤标志物异常,氮质血症组)的相关数据并长期随访(≥48个月),利用MDRD公式计算eGF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氮质血症组患者的BUN浓度(8.30±1.1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5.05±0.9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血清Cr浓度(87.23±8.59μmol/L vs.72.39±10.06μmol/L)以及eGFR[111.94±18.62 ml/(min·1.73 m~2)vs.111.25±14.63 ml/(min·1.73m2)]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跟踪一年后,氮质血症组的eGFR下降速度[95.39±18.52 ml/(min·1.73 m~2)]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108.17±16.99 ml/(min·1.73 m~2)],且明显低于一年前初诊发现单纯BUN升高时的结果[111.94±18.62 ml/(min·1.73 m~2),P0.01],且这种差异在随后的跟踪过程中愈发明显。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没有其他肾脏损伤指标证据的前提下,单纯血清尿素氮升高是eGFR下降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对移植肾包膜下皮质和近髓皮质的超声造影图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对检测肾功能不全移植肾皮质微循环灌注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74例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至27年。按照连续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32例[e GFR≥90 ml/(min·1.73 m~2)],肾功能轻度下降组19例[e GFR60~90 ml/(min·1.73 m~2)],肾功能中度下降组23例[eGFR 30~60 ml/(min·1.73 m~2)]。常规超声检查后行超声造影,选择移植肾中部包膜下皮质(包膜下3 mm肾皮质区)、近髓皮质(弓形动脉上方3 mm肾皮质区)和全层皮质(包络整个皮质区)作为感兴趣区,通过时间-强度曲线测定参数:到达时间(AT)、上升时间(RT)、绝对达峰时间(A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轻度下降组包膜下皮质RT、ATTP均升高(均P0.05),肾功能中度下降组AT、RT、ATTP、MTT均升高(均P0.05);肾功能中度下降组近髓皮质和全层皮质的AT、RT、ATTP、MTT均升高(均P0.05)。结论分别分析包膜下皮质和近髓皮质的方法较分析全层皮质方法,能够更早检测到肾功能不全微循环灌注的异常,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肾皮质微循环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正常或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 mL/(min·1.73 m2)]超过3个月[1]。肾功能评估方法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及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检测,但这些指标通常在肾损伤48~72 h后改变[2],敏感性、特异性欠佳。近年多项研究表明,肾损伤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替比夫定对所致肾功能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309例CHB患者分为LdT组(n=70)、ETV组(n=94)和ADV组(n=145)。另选取本院同期应用ADV治疗后出现轻度肾功能损伤的69例CHB患者,根据后续治疗方案分为ADV转LdT组(n=33)和ADV转ETV组(n=36)。比较5组患者0、48、96、144周时的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值(eGFR)水平;比较治疗144周时5组患者SCr和eGFR相对基线变化率;比较治疗144周时5组患者eGFR分布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0、48、96、144周时,ADV转LdT组SCr水平显著下降,eGFR水平显著升高(P 0.05),而ADV转ETV组SCr、eGFR水平无显著变化。治疗0、48、96、144周时,ADV组、LdT组、ETV组SCr、eGFR水平变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4周时,LdT组SCr、eGFR相对基线变化率最为显著,特别是在ADV转LdT组中,SCr、eGFR相对基线变化率更为显著。治疗144周时,ADV组、LdT组、ETV组eGFR分布较基线变化显著(P 0.05),且ADV转ETV组与ADV转LdT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应用ADV、LdT、ETV单药治疗CHB患者中,LdT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最好,ADV最差,ETV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于ADV导致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用LdT进行后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Cr和eGFR水平,对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高位中药灌肠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3b期及以上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3b期以上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高位灌肠)31例和对照组(低位灌肠)33例,灌肠治疗7d,分别在灌肠前后测定两组的肌酐、尿素氮、钠、钾和氯水平,采用秩和检验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经过7d的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灌肠后血肌酐较灌肠前下降21.3μmol/L(P=0.014),尿素氮下降2.2mmol/L(P=0.000),eGFR升高2.0mL/(min·1.73m2)(P=0.014)。对照组患者灌肠后尿素氮水平较灌肠前下降1.8mmol/L(P=0.027),但是灌肠前后的肌酐(P=0.118)和eGFR水平(P=0.084)没有差异。同时两组电解质水平在灌肠前后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3b期以上的患者使用高位中药灌肠治疗一周就能显示出改善肌酐、尿素氮和eGFR的作用,且不影响血电解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将1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eGFR≥90mL/(min·1.73m2)],肾功能轻度下降组[B组,eGFR≥60~89mL/(min·1.73m2)],肾功能中度及重度下降组[C组,eGFR60mL/(min·1.73m2)];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 Hg),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 Hg),高血压3级(≥180/110mm Hg);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cy、Cys 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水平,分析Cys C、Hcy、BUN、Scr、UA对高血压患者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B组血清Cys C、Hcy水平高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Hcy诊断各组高血压患者中的阳性率均超过75%,而Cys C和Hcy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3级组的患者的阳性率可达100%;高血压3级组血清Cys C、Hcy、BUN、Scr、UA水平均高于高血压1级、2级组;高血压2级组血清Cys C、Hcy高于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和Hcy联合检测有助于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对早期诊治高血压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俞小敏  肖洁  黄咏璋 《新医学》2014,(4):244-248
目的:探讨晚期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2例CKD 4~5期患者19个月的临床资料,以至少4次估计肾小球率滤过率(eGFR)及相应随访时间作直线,用斜率计算 eGFR的下降幅度,记录患者至少6个月的血磷、血钙、血尿酸、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24 h 尿蛋白及尿素氮。分析影响 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eGFR 平均下降幅度[-1.82 ml/(min·1.73 m2·年)]与血磷[(1.4±0.5)mmol/L]、iPTH [(276±184)ng/L]和尿蛋白[(0.94±1.21)g/24 h]均呈负相关(P均<0.01);与血钙、高血压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磷、高血PTH和尿蛋白升高是eGFR下降的危险因子。与eGFR不稳定者比较,eGFR平稳者的血磷较低、血钙较高、iPTH较低、尿蛋白较少(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稳定eGFR与血磷、血钙、iPTH及尿蛋白水平有关。结论 eGFR平均下降幅度与血磷、PTH和尿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E-ACS)患者肾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488例,按是否发生STE-ACS分为STE-ACS组68例和非STE-ACS组420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肾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发生STE-ACS的因素。结果 STE-ACS组患者高血压病史比率、糖尿病病史比率、血清肌酐、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以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比值均高于非STE-ACS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53.59±21.92)mL/(min·1.73m2)]低于非STE-ACS组[(73.70±20.06)mL/(min·1.73m2)](P0.05);488例中合并肾功能不全368例,发生率为75.41%,非STE-ACS组轻、中度、重度肾功能不全发生率(55.00%、16.19%、3.80%)与STE-ACS组(54.41%、17.65%、5.8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OR=1.786,95%CI:1.139~2.800,P=0.012)、eGFR(OR=0.959,95%CI:0.940~0.977,P0.001)是ACS患者发生STE-ACS的危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以并发轻度肾功能不全为主,eGFR和non-HDL-C是STE-ACS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尿清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该院514例24h尿清蛋白正常的T2DM患者,其中231例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1.73m~(-2)(eGFR正常组),283例eGFR90mL·min~(-1)·1.73m~(-2)(eGFR下降组)。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并比较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ysC、肌酐、尿素氮、尿酸及24h尿清蛋白水平。结果 514例24h尿清蛋白正常的T2DM患者,有55.1%的患者eGFR90mL·min~(-1)·1.73m~(-2),有3.5%的患者eGFR60mL·min~(-1)·1.73m~(-2)。与eGFR正常组比较,eGFR下降组CysC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24h尿清蛋白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CysC呈负相关(r=-0.316,P0.05),与24h尿清蛋白无相关性(r=0.052,P=0.246)。以eGFR90 mL·min~(-1)·1.73 m~(-2)为肾功能异常标准,24h尿清蛋白曲线下面积(0.483)明显小于CysC的曲线下面积(0.710)。CysC的诊断分界点为0.905mg/L。结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损伤不仅表现为尿微量清蛋白的升高,还存在一部分尿蛋白阴性的T2DM的存在。CysC对于尿清蛋白阴性的T2DM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具有更好的评估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及不同肾功能水平时心血管疾病(CVD)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怀柔区、大兴区、宣武区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7~9月对2 468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完成实验室检查1 458人,以这部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CKD-EPI)提出的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2012年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委员会(KDIGO)指南规定的慢性肾脏病(CKD)诊断及分期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60 ml/(min·1. 73m~2)],肾功能轻至中度损伤组[eGFR45~59 ml/(min·1. 73m~2)],肾功能中至重度损伤组[eGFR 45 ml/(min·1. 73m~2)],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特征及不同肾功能水平相关CVD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结果 (1)1 458名中老年人群中,eGFR平均值为(56. 45±13. 46) ml/(min·1. 73m~2),且eGFR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随着肾功能的减低,3组之间女性所占比率逐渐升高。(2)肾功能水平越低,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肥胖患者所占比率越高,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3)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水平低于非高血压患者,在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紊乱患者和肥胖患者中亦得出同样的结果(P 0. 01)。结论 (1)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普遍降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老年人群中,肾功能水平的降低与CVD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说明在CKD患者中CVD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泰它西普在IgA肾病(IgAN)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使用泰它西普治疗的IgAN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尿蛋白与肌酐比值(UPCR)、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变化。记录并分析随访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例患者(男7例,77.78%;女2例,22.22%)均完成12周治疗。纳入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基线UPCR为0.91(0.59, 1.83)g/g,血清肌酐为(120.11±39.58)μmol/L, eGFR为(67.33±25.11) mL/(min·1.73 m2)。治疗12周后,UPCR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IgAN患者血清肌酐、血清尿酸、eGFR、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时UPCR均数小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32,P=0.008); eGFR均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6,P=0.134)。治疗12周,9例IgAN患者总体缓解率为66.67%;所有患者对泰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以下简称支架植入)术后随访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 GFR)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多因素回顾分析研究中的患者为对象,病例均于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间在各中心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在之后12~24个月(平均为13个月)内进行冠脉造影复查,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随访期eGFR与ISR间的关系,初步探索导致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 790例,随访期全体患者eGFR平均值为89.97 mL/(min·1.73m~2),按照随访期复查冠脉造影有无ISR,分为ISR组(n=200)和无ISR组(n=1590)。其中,ISR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eGFR低于无ISR组[(86.50±25.69) m L/(min·1.73 m~2)比(90.64±26.59)mL/(min·1.73 m~2),P=0.038]。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导致ISR的危险因素包括植入支架的个数(OR=1.478,95%CI 1.177~1.855, P=0.001)、基线期C反应蛋白升高(OR=1.006, 95%CI 1.002~1.011, P=0.007),而随访期间相对较高的eGFR是ISR的保护性因素(OR=0.990,95%CI 0.982~0.999, P=0.022)。结论:在eGFR基本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较低的随访期e GFR水平与其接受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ISR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195例(年龄≥65岁),使用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按照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4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161组),出院后1年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卒中不良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复发、联合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卒中性残疾。结果 (1)肾功能不全组(eGFR60ml/(min·1.73m2)患者中,年龄≥75岁者的比例高于无肾功能不全组[eGFR≥60ml/(min·1.73m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3%(29/34)比54.0%(87/161),P0.05);(2)肾功能不全组和无肾功能不全组比较,出院后1年不良预后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9%比32.9%,χ2=4.860,P=0.0270.05);(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1年内发生卒中不良结局事件与患者出院时NIHSS有关(OR=1.141,P0.05)。结论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可以预测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结局,与患者eGFR低于60ml/(min·1.73m2)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2DSTI)评估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探究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8月-2019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共69名,其中36例2~3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轻度CKD组),33例4~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重度CKD组)以及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量指数(LAVI)、E/e。应用2D-STI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超声各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CKD组IVSTd、LAVI、血肌酐增高,eGFR、GLS明显降低;与轻度CKD组相比,中重度CKD组收缩压、总胆固醇、血肌酐明显增高,IVSTd、LVMI、LAVI、E/e增大,eGFR、GLS减小(P<0.05)。eGFR与收缩压、血肌酐、IVSTd、LVMI、LAVI呈负相关,eGFR与GLS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GLS与eGFR仍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随着病情发展,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房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GLS与肾功能独立相关,2D-STI能敏感反映不同阶段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