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选择在山东省无棣县水湾中心卫生院分娩的897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分娩年龄分为两组:高龄组(≥35岁)158例、适龄组(20~34岁)739例,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在此基础上将高龄组产妇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39例)、正常分娩组(119例),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组产妇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巨大儿、先天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产妇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胎盘粘连/植入、心电图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胎盘粘连/植入、心电图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适龄组,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胎盘粘连/植入、心电图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前保健及高危妊娠管理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南京市鼓楼区基层医院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987例孕产妇资料,将其中正常分娩的951例(96.4%)纳入研究。根据分娩时年龄分为高龄组(分娩年龄≥35岁)和适龄组(分娩年龄22岁~34岁),比较两组产妇的生育特征和妊娠结局。结果高龄组经产妇、前次剖宫产、超重及肥胖比例明显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总体高危妊娠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01),高龄组高危妊娠一般风险、较高风险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39),高龄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适龄组(P0.001)。高龄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与适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妊娠风险随高龄产妇增加而增加,优化产前保健,加强高龄产妇监测及管理,有望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龄经产妇的病例特点和妊娠结局,探讨临床护理对策,为高龄经产妇妊娠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分娩的所有经产妇临床资料,共1 469例,产妇年龄在22~54岁,平均年龄(34.3±3.4)岁,平均分娩年龄大于35岁。根据产妇年龄分成三组,分娩时年龄35岁为非高龄组,共769例;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为高龄组,共608例;年龄≥40岁为超高龄组,共92例。比较三组产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结局情况。结果三组经产妇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瘢痕子宫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经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围产儿的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经产妇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瘢痕子宫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应加强高龄经产妇的孕前及孕期教育,加强孕期管理,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及经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10248例孕产妇病历资料,高龄产妇组1460例,适龄产妇组8788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同时按照初产妇、经产妇进行分层分析,比较高龄对初产妇及经产妇的不同影响。结果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巨大儿、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1.485倍、1.320倍、1.409倍、1.642倍、1.670倍、1.299倍、1.440倍和1.233倍。按照初产妇和经产妇进行分层分析,初产妇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和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2.754倍、1.436倍、2.309倍、2.728倍、1.993倍和1.233倍。经产妇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巨大儿和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1.356倍、1.326倍、1.452倍、1.505倍、1.571倍、1.351倍和1.266倍。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高于适龄妊娠产妇,高龄初产妇较适龄初产妇更容易发生胎盘早剥,高龄经产妇早产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郭广丽    周钦    李晓慧    贾璐  李思思  王莉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402-1405
目的 了解年龄对孕产妇的不良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河北省2013 - 2017年期间在河北省危重孕产妇监测系统监测的22所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以25~29岁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校正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孕产妇的不良分娩结局。结果 共纳入262 924例孕产妇,平均生育年龄(28.00 ±4.54)岁,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30岁以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子痫前期是高龄妊娠(>35岁)的危险因素,OR值(95%CI)为1.966(1.668~2.316);早产、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死亡在低龄妊娠和高龄妊娠发生的风险均较高,低龄妊娠(<20岁)OR值(95%CI)值分别为;早产:1.764(1.538~2.023)、低出生体重:2.170(1.877~2.495)、新生儿死亡:2.399(1.673~3.439);高龄妊娠(≥40岁)OR值(95%CI)分别为早产:2.008(1.785~2.258)、低出生体重:1.961(1.706~2.255)、新生儿死亡:3.229(2.277~4.580)。结论 低龄妊娠和高龄妊娠均会发生不良分娩结局,鼓励女性适龄期生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8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433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妊娠结局将入选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79例)与正常妊娠结局组(354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33例足月妊娠产妇中共有79例(18. 24%)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中羊水污染占比较高(35. 44%),产后出血次之(25. 32%);两组产妇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孕周、孕次、产次、流产次数、胎位、羊水偏少、瘢痕子宫占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良妊娠结局组产妇年龄(≥30岁)、阴道分娩、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妊娠期合并贫血占比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P0. 05);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导致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00)。结论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是造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指导孕产妇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制定其膳食营养结构,控制孕产妇血糖、血压等方式,降低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院住院分娩产妇3624例,均为分娩孕周28周单胎。按照分娩年龄不同分为适龄组(34岁)2536例(70.0%),高龄组(35~40岁)950例(26.2%),超高龄组(40岁)138例(3.81%);比较各年龄段产妇临床、产检、分娩、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结果:①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膜早剥、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并发症发生率超高龄组、高龄组高于适龄组(P0.017),而高龄组与超高龄组比较无差异(P0.017);②子宫肌瘤、贫血、性传染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超高龄组高龄组适龄组(P0.017);③产妇阴道分娩率适龄组高龄组超高龄组(P0.017);④高龄组、超高龄组胎儿窘迫、巨大儿、胎儿生长受损、早产发生率高于适龄组,巨大儿超高龄组高于高龄组(均P0.01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各组比较无差异(P0.017)。结论:与适龄产妇相比,高龄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妊娠结局较差。临床要注重高龄产妇的孕期产检,孕期及时筛查并发症、合并症,早发现、早治疗,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孩政策实施后医院经产妇的生育特征及妊娠分娩结局。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3家医院住院分娩的2335例产妇资料。根据产次分为初产妇和经产妇,对两组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35例产妇中,初产妇1465例(62.7%),经产妇870例(37.3%);≥35岁的高龄初产妇占15.6%,≥35岁的高龄经产妇占55.7%。经产妇妊娠≥3次、孕前超重和肥胖、瘢痕子宫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在校正年龄、职业因素后,经产妇胎盘植入、剖宫产及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初产妇的2.52倍、1.29倍及1.9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生育二胎的高龄、高危经产妇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应加强对经产妇的围产保健管理,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龄产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产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HD)的高龄孕产妇40例,同时选择同期年龄<35岁的孕产妇40例GHD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围产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龄组子痫前期及子痫、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龄组(x2值分别为7.680、4.114,均P<0.05),两组妊娠高血压心脏病、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1.053、0.392、1.053,均P>0.05).高龄组产妇生长受限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x2=3.914,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721、1.053,均P>0.05).结论 高龄产妇较低龄产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临床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及妊娠期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238例高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全程参与妊娠期保健的适龄孕妇79例。比较高龄保健组(165例)、高龄非保健组(73例)及适龄保健组(79例)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与妊娠结局情况,探讨妊娠期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组孕产妇剖宫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以高龄非保健组最高,高龄保健组次之,适龄保健组最低。结论高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均高于适龄孕产妇,妊娠期保健对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16例高龄单活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年龄40~44岁)和B组(年龄35~39岁),比较两组高龄孕妇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高龄孕产妇发生率逐年递增;高龄孕妇两个年龄组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年龄组(40~44岁)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年龄组(35-39岁),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畸形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40岁以上初产妇组与经产妇组比较,经产妇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剖宫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初产组以高龄产妇单一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高于经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孕妇随年龄增长,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长,剖宫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16例高龄单活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年龄40~44岁)和B组(年龄35~39岁),比较两组高龄孕妇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高龄孕产妇发生率逐年递增;高龄孕妇两个年龄组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年龄组(40~44岁)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年龄组(35~39岁),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畸形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40岁以上初产妇组与经产妇组比较,经产妇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剖宫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初产组以高龄产妇单一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高于经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孕妇随年龄增长,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长,剖宫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采取孕期营养干预配合围产保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20年4月-2020年5月收治6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孕期营养干预,观察组实施孕期营养干预联合围产保健措施,对比分娩出血量以及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结果干预后孕产妇的血压指数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分娩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妊娠和新生儿优于对照组,羊水过多,宫缩乏力,早产等有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施展孕期营养干预与围产保健,可减少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果,减少分娩出血量,改善母婴结局,避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面两孩政策下高龄生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3 5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龄组中40岁产妇和40岁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中,40岁产妇和≥40岁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和适龄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剖宫产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高龄妊娠,高度重视高龄产妇的围生期保健,尽量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艳  蒋健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781-5783
目的了解孕妇年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以及对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发生风险。方法收集常州市某分娩医院2015年分娩的全部活产儿,共9861例,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值(OR值)。结果孕妇年龄越大剖宫产比例越大;<20岁组和≥40岁组的孕产妇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分别是3.885和1.880,35~39岁组孕产妇所生巨大儿的风险是1.419,<20岁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身长最小,均值为(48.85±3.15)cm,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新生儿出生身长有增高趋势,≥35岁后又下降;高龄组、适龄组和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分别是0.1%、0.09%和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适宜妊娠的年龄为20~29岁,高龄和低龄妊娠均使得母婴风险增加,在关注高龄妊娠的同时关注低龄妊娠,积极更新高危标准,提高母婴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和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围产结局,为临床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58例为观察组,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62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围产结局和分娩后恢复效果,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手术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及脐带绕颈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其中胎膜早破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产妇产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剖宫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较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增加。阴道分娩有助于产妇术后早期恢复,阴道试产有助于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高龄经产妇与非高龄孕妇、初产孕妇等孕产妇群体在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围生儿结局及分娩不良结局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高龄经产妇孕产期管理意见及围产服务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北京市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助产机构分娩上报数据,纳入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8周分娩产妇234763例,采用SPSS16.0软件对非高龄初产、经产以及高龄初产、经产4组人群妊娠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高龄经产分娩例数由2014年的4799例增加至2016年的10767例,占比由2014年的4.7%升至2016年的11.7%。高龄组孕妇严重高危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8.6%(3304/38255)、14.8%(5657/38255)高于非高龄组,OR值1.3和1.5,同年龄组初产妇、经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初产组辅助生殖、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分别为11.6%(1252/10767)、8.4%(904/10767)和4.4%(472/10767)明显高于其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早产、围产儿死亡、剖宫产分娩等妊娠不良结局高于非高龄组,且高龄初产妇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6年北京市高龄经产孕妇占比增加,高危妊娠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非高龄孕妇明显增加,重视高龄经产妇妊娠高危风险评估,及时分析、根据不同疾病发病特征制定干预措施,将有利于高龄孕产妇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二胎孕妇生育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二胎产妇160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82例和对照组(年龄35岁)78例。收集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并询问病史,分析高龄二胎孕妇生育的风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宫肌瘤、胎膜早破、胎盘粘连、剖宫产手术史、不良心理状态、巨大儿、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手术史、不良心理状态、巨大儿、早产、产后出血是高龄二胎产妇生育的风险因素。结论高龄二胎产妇生育风险主要为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手术史、不良心理状态、巨大儿、早产、产后出血等,临床应加强孕前评估,从而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市二胎孕妇妊娠风险及围产结局,为生育政策调整后产科降低二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3月上海市21家妇产机构13 700例剖宫产产妇的病历资料,其中二胎分娩组3 328例,一胎分娩组10 372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前妊娠风险、产妇结构、高危妊娠特征、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孕期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24,P=0.121);两组中均有70%以上妊娠风险正常;二胎分娩组与一胎分娩组比较,年龄(≥35岁)、流产史、瘢痕子宫发生率显著增高(均P0.01),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降低(P=0.000);两组剖宫产中无医学指征均为首位原因,而医学指征中仅瘢痕子宫呈现显著差异;二胎分娩组围生儿结局中,早产儿、早期儿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胎分娩组(P=0.000),而胎监不良和宫内生长迟缓显著低于一胎分娩组(P=0.001、0.035)。结论二胎妊娠并未显著增加高危妊娠风险,尽管高龄、多次流产史和瘢痕子宫发生率显著增加,但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同时,由于选择性剖宫产致使二胎分娩组中早产儿、早期儿发生率显著增加,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龄再生育孕妇妊娠结局,探讨高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4 555例高龄再生育孕妇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年龄35岁的4 558例经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产妇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羊水过多、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孕妇分娩期风险及分娩并发症明显增加,为降低风险,需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对高龄再生育孕妇进行监测和实行有效干预,制定适合孕妇本人的个体化方案,为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相应指导,以达到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的目的,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