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元文  彭俊 《现代医院》2008,8(1):57-57
目的探讨膈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6年诊治膈肌损伤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4例。结果发生在左侧11例,右侧1例,延误诊治3例,12例中经手术治疗痊愈10例,术中死亡2例。结论膈肌损伤容易误诊,胸片、CT检查是诊断膈肌损伤的重要手段,及时手术是治疗关键,手术径路经胸或经腹,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2.
膈肌损伤在临床并非少见,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因创伤行剖腹或剖胸手术者中有4%~6%的病人伴有膈肌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对膈肌损伤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对机体的影响认识不足和警惕性不高,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致使部分膈肌损伤病人发生不良后果,应引起重视。一、病因膈肌损伤可分直接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由穿透伤造成,小于3cm的缺损,一般无器官经此疝入胸内。但是,如果漏诊,未能及时修补,将来总有大网膜或其他器官的一部分疝入胸腔。间接损伤是由钝性创伤所致,缺损常大于3cm,一般发现一个以上腹腔器官经此缺损疝入胸腔。左侧膈…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膈疝是钝性或贯通性损伤致膈肌破裂,腹腔内部分脏器经膈肌破口进入胸腔所致。随着交通、建筑业的发展,创伤性膈疝有增多的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各异,尤其是合并其它严重损伤者,极易漏诊和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我院199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创伤性膈疝,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膈疝并非罕见(以下简称膈疝),据统计在胸部严重钝性挫伤病人中膈疝占3%,在立即死亡病人中占4—7%,腹部闭合性损伤,其中膈肌损伤占腹腔脏器的23%。Hedblon(1925)收集的378例膈疝中约3/4为创伤性膈疝。由于膈疝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断和治疗,故死亡率较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对10例膈疝误诊病例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科1994年1月-2007年4月共收治2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均采取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外伤性膈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某院住院的17例外伤性患者,均常规拍摄X线胸部正位片并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GE ADW4.6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17例外伤性患者中,15例外伤性膈肌损伤发生于左侧(93.7%),1例发生于右侧(6.3%),1例未见膈肌损伤;在膈肌损伤患者所示征象中,膈肌轮廓不连续10例,胸腔内疝6例,狭颈征2例,悬挂征1例,内脏坠落征2例。结论:常规胸部X线正位片诊断膈肌损伤通常比较困难,CT多平面重建成像有助于诊断创伤后的膈肌损伤;对于多发性外伤的患者,影像科医生应该考虑存在膈肌损伤的可能性,并(或)将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作为常规检查,以寻找可以诊断膈肌损伤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维 《医疗装备》2021,(4):94-96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所致肛提肌损伤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饶市婺源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84例经阴道分娩后6周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后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试验组(肛提肌损伤,31例)和对照组(肛提肌正常,53例),所有产妇均行MRI检查,比较两组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功能参数。结果静息状态下,试验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盆膈裂孔左右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膈裂孔前后径、膀胱底至耻尾线(PCL)线距离、宫颈至PCL线距离、H线、M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试验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H线、M线均长于对照组,膀胱底至PCL线距离、宫颈至PCL线距离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在分娩后应进行盆底等相关检查,并及时进行盆底矫正,避免不良预后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广伟 《现代保健》2012,(16):111-112
目的 探讨闭合性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本院诊治的17 例闭合性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部位、合并伤、诊断经过及手术途径等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急诊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4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 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相应治疗治愈.结论 许多重要的原则,如院前伤员运输、容量复苏、抗休克、伤口的管理、肠道损伤的处理、初步急救措施、损伤控制等,均在抢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正确选择处理顺序、手术入路和修补方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膈肌损伤(DI)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21例MSCT诊断为DI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SCT对21例患者DI的诊断均为单侧,其中右侧2例,左侧19例.膈疝、膈肌连续性中断、膈肌缺失征、膈肌游离缘、衣领征及内脏下垂征是DI特征性MSCT表现.MSCT诊断DI的敏感度为95.0%(19/20),特异度为90.9%(20/22),阳性预测值为90.5%(19/21),阴性预测值为95.2%(20/21),准确度为92.9%(39/42).结论 MSCT对DI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评价DI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4192例住院损伤与中毒病人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自 1988年~ 1997年 10年间共计出院人数 4 64 66人 ,其中收治损伤与中毒病人 4 192人次 ,占出院人数的9.0 2 % ,成为我院近两年来收治人次相对较多的疾病 ,几乎可以排在疾病谱的首位。下面对引起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 1988年~ 1997年国际疾病分类报表及住院病人出院卡。2 资料整理结果见表 1、表 2。表 1  1988年~ 1997年出院人数与损伤中毒人数的动态变化年份 出院人数损伤与中毒例数环比%定基比%损伤与中毒占总数构成比 %1 98841 80 31 71 0 0 .0 1 0 0 .0 7.61 989436 7 2 8489.6 89.6 6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