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在食管癌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 TDLN)中的变化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引流淋巴结样本70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样本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并根据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无菌分离TDLN内淋巴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下亚群在总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9+B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Treg细胞与其他淋巴细胞比例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DLN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 结果: 食管癌患者TDLN中的Treg细胞与T细胞、CD4+T细胞比例显著相关(P=0.02,P=0.003),与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0.05)。与未转移组淋巴结相比,转移组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0,P=0.000,P=0.016,P=0.038),B细胞、Treg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00,P=0.018),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87)。与早期食管癌组淋巴结相比,晚期食管癌组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0,P=0.008,P=0.027,P=0.022),B细胞、Treg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00,P=0.043),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70)。 结论: 食管癌患者TDLN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紊乱,是促进肿瘤向淋巴结转移并提高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检测来探讨化疗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组对照研究,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实验组)41例,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结束后10d 两次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目。正常健康组35例(对照组)。 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健康组相比,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CD3+、CD4+比例和CD4+/CD 8+比值及NK细胞明显下降,CD8+比例及CD4+CD25+调节性T 细胞(Tregulatory cells ,Treg )明显升高(P<0.05)。 经过2 个周期的化疗治疗,化疗有效组化疗后CD3+、CD4+比例、NK细胞比例、CD4+/CD 8+比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比例、CD4+CD25+Treg 明显下降(P<0.05)。 化疗有效组化疗后除CD4+、CD8+比例外,其他指标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后CD4+比例、CD8+比例、CD4+/CD 8+比值、NK细胞数目比化疗前则进一步下降(P<0.05)。 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NK细胞明显下降。有效化疗可通过杀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轻肿瘤负荷,减少CD4+CD25+Treg ,排除某些免疫抑制因素;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化疗无效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则继续恶化。通过检测患者的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氩氦冷冻对肝癌外周血CD4 CD25 调节T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其中Ⅱ期14例、Ⅲ期6例,分别采集氩氦冷冻治疗术前及术后1个月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T、CD4 T、CD8 T、CD4 T/CD8 T、NK细胞)及Treg细胞.结果肝癌Ⅲ期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Ⅱ期患者(6.5%±1.2%、9.1%±2.0%,P=0.013).与氩氦冷冻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Treg细胞一定程度降低(8.2%±1.1%、7.7%±1.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CD4 T、CD4 T/CD8 T、NK细胞明显升高,CD8 T细胞降低(P<0.05).结论肿瘤负荷可显著促进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分化.肝癌氩氦冷冻治疗后短期内Treg细胞比例轻度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以及应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LL患者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前后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并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CLL患者总T细胞、T辅助细胞(CD4),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Ⅲ~Ⅳ期患者尤为突出(P<0.01),0~Ⅱ期患者NK细胞略高于健康人(P>0.05),Ⅲ~Ⅳ期患者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予以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4个周期后,CLL患者总T细胞、T辅助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NK细胞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CL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异常,且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观察CL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比例有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还可作为CLL患者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氟达拉滨治疗有效的CL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其在化疗后短时间内是否存在显著的免疫抑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术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145名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4+/CD8+比值。结合临床病理结果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30);CD3+、CD4+亚群较正常值降低,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NK细胞两组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2)早期(0、Ⅰ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和健康对照组之间T细胞各亚群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中、晚期(Ⅰ、Ⅱ、Ⅲ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和健康对照组相比CD4+明显降低(P=0.023);CD8+则明显升高(P=0.021);CD4+/CD8+较正常有所下降,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结阴性患者和淋巴结阳性患者比较T细胞各亚群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食管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以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判断,晚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成紊乱型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3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0例]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初诊A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 比值及CD16+/56+ 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 P<0.05) ;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19+ B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均 <0.01).ALL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 比值明显低于AML组( 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初诊AL患者外周血CD4+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 Treg 细胞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A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与AML患者相比,AL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CD4+CD25 high Treg细胞增多可能是AL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L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7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4例)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IL-4、INF-γ水平。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腺癌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性降低(P=0.000),且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0);②CD4+/CD8+比值与CD16+CD56+比例在肺腺癌Ⅲ、Ⅳ期组明显低于Ⅰ、Ⅱ期和正常对照组(P=0.000);③与肺癌Ⅰ、Ⅱ期及对照组相比,Ⅲ、Ⅳ期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INF-γ水平明显降低(P=0.000);Ⅳ期IL-4水平高于Ⅲ期(P=0.003),INF-γ水平低于Ⅲ期(P=0.03)。[结论]不同临床分期肺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可反映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6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升高,其中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73.5±5.6)% vs (64.8±5.8)%,P=0.041]和CD3+CD56+T淋巴细胞百分率[(16.1±1.6)% vs (4.2±0.8)%,P=0.011]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试验组的DC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 vs 63.3%,P=0.030)。试验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且毒副反应轻。结论: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相比,自体CIK细胞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NK、NKT细胞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NKT细胞的水平.结果:肿瘤切除术前NKT细胞水平在中低分化组较高分化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外周血中CD8+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1),CIM+/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同时NK与NKT细胞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手术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检查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NKT细胞水平有助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为食管鳞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冯正权  张祺箐  王莉 《中国肿瘤》2014,23(5):417-42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f方法]21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中药联合化疗组,对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94例化疗后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比例与化疗前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1);化疗后CD8+细胞比例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联合化疗组125例化疗后患者CD4+、CD4+/CD8+细胞比例与化疗前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CD8+细胞比例显著性降低(P〈0.01),化疗后CD3+、NK细胞比例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化疗组相比,中药联合化疗组化疗后CD8+比例降低和CD4+/CD8+比例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单纯化疗与中药联合化疗均能改善免疫功能,且中药联合化疗优于单纯化疗组。  相似文献   

11.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increased percentages of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as well as over expression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 (CTLA-4) by lymphocyte subset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lung cancer. Accordingly, peripheral blood of 23 new case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16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follow cytometry, for the prevalence of CD4+CD25+FoxP3+ Treg cells as well as surface (sur-) and intracellular (In-) expression of CTLA-4 by the main lymphocyte subsets (CD4+, CD8+ and CD19+).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SCLC patients had an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Treg cells than controls (7.9±4.1 versus 3.8±1.8, P=0.001). The proportion of Treg cells was observed to be increased by stage increase in patients (stage II=5.2±2.4, stage III=7.9±4.4, stage IV=12.0±2.2), and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etastatic than non-metastatic stages (12.0±2.2 versus 6.8±3.9, P=0.023). Increase of SurCTLA-4- as well as InCTLA-4-expressing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nearly all investigated subsets,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observed about InCTLA-4+CD4+ lymphocytes (8.6±7.1 and 3.8±5.3 respectively, P=0.006) as well as SurCTLA-4+CD8+ lymphocytes (0.3±0.2 and 0.2±0.1 respectively, P=0.047).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mmunotherapy regimen targeting CTLA-4 and Treg cells might be beneficial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肾癌患者,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2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癌组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CD3+>48%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3+≤48%患者(P<0.05)。CD4+>3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30%患者(P<0.05)。CD8+>25%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与CD8+≤25%患者生存情况无差异(P>0.05)。CD4+/CD8+>1.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CD8+≤1.0患者(P<0.05)。结论:老年肾癌患者存在广泛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能够有效去除瘤负荷而从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功能,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免疫功能状态越差的患生存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5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获得DC-CIK细胞,并将质检合格的DC-CIK细胞分4次回输给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与30例非肿瘤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25例患者DC-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中的CD3+、CD3+ CD8+、CD3+ CD16+ CD56+、CD3-CD16+ CD56+细胞比例较输注前明显增加(P<0.05),CD3+ 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DC-CIK细胞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短暂性低热,均可自行缓解.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在DC-CIK细胞治疗前与非肿瘤患者比较,外周血CD3+、CD4+、NK及NK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外周血中的IgG、IgM及IgA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杀伤性T细胞及其效应细胞的数量,改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免疫失衡状态,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为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变化情况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全脑放疗联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放疗第1d加用尼莫司汀单药化疗1次。分别于放疗前后1d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目,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变化情况与疗效间的关系。[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66.7%,KPS评分提高者27例(64.3%);1年总生存率57.1%,1年无脑转移瘤进展生存率35.7%,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CD3、CD4、CD8计数数目在有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则显示出CD3、CD4、CD8计数数目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方差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CD3(F=15.25,P=0.0004),CD4(F=5.47,P=0.0245)和CD8(F=12.05,P=0.0013)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亦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变化显著影响预后(χ^2=5.2470,P=0.0220)。[结论]放疗联合尼莫司汀同步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好。外周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变化情况可帮助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C-CIK对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胞(Treg细胞)比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胃癌合并腹水患者,于输注DC-CIK前1天及DC-CIK治疗结束后1周分别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RT-PCR法检测其Foxp3mRNA表达情况;将分选出的Treg细胞和CD4+CD25-T细胞分为单纯Treg细胞组(A组)、1∶1混合培养(B组)、单纯CD4+CD25-细胞组(C组)进行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Treg细胞抑制CD4+CD25-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治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疗前显著下降[(6.21±1.37)% vs (9.38±1.06)%,P<0.05]。治疗后Treg细胞Foxp3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6.18±13.25)% vs (85.26±11.58)%,P<0.05]。治疗后Treg对CD4+CD25-T细胞抑制增殖能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7.31±4.16)% vs (48.92±5.25)%,P<0.05]。结论:输注DC-CIK免疫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下调Foxp3mRNA表达水平,降低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有利于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和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RA)及-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M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环孢素(CsA)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MDS-RA及-RCMD患者和1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检测MDS-RA及-RCMD患者在应用以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 MDS组的Th细胞(CD3+CD4+)、Th/Ts(CD1+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5.72±5.02)%比(45.73±2.15)%、(1.89±0.51)%比(2.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9、3.64,均P<0.05);Ts细胞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29.07±3.88)%比(21.80±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5);治疗前后Th细胞、Ts细胞、Th/Ts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分别为(38.19±4.98)%、(26.03±3.03)%、(1.96±0.35)%,t值分别为0.39、2.65、3.57,均P<0.05).CsA治疗6个月后有效和无效组比较,Th细胞[(42.79±7.74)%与(36.46±1.28)%]、Ts细胞[(22.14±3.91)%与(27.51±2.84)%]、Th/Ts比值[(2.40±0.40)%与(2.08±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65、3.77、3.57,均P<0.05).结论 M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调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CsA可改善MDS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1d和化疗后第10天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及CD3+、CD4+及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定量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4.77±0.76)%比(0.68%±0.36)%,t=21.176,P=0.000]。化疗后CD4+/CD8+较化疗前升高[(1.95±0.72)%比(1.19±0.43)%,t=8.280,P=0.000];化疗后Treg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1.59±0.58)%比(4.77±0.76)%,t=19.041,P=0.000]。化疗有效组Treg细胞较无效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7,P=0.00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调控乳腺癌患者机体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其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146T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健康对照组和1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3CD146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观察其在肿瘤疾病中的变化。 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总肿瘤组、肝癌、肺癌组、食管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组的CD146T/T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的外周血T细胞绝对数是降低的(P<0.05),而CD146T绝对数却是与健康对照相似(P>0.05);(3)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 T比例与T细胞绝对计数负相关(n=188,r=-0.297,P<0.001)。(4)肿瘤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CD146T/T比例的比较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T比例增高,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