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是一种能调控细胞周期的酶,对细胞分裂周期有影响,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周期影响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探讨PRMT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016年5月-2019年1月在海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标本(共88例)中的PRMT5的表达,分析PRMT5相对表达量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用PRMT5小干扰RNA(PRMT5-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以未转染的SGC-790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RMT5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 3、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PRM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病理学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转染后siRNA-NC组和对照组PRMT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胃癌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cleaved caspase 3、PI3K、AKT、p-AKT蛋白表达量、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siRNA-NC组和对照组PRMT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胃癌细胞增殖率、PI3K、p-AKT、AKT蛋白表达量、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均高于PRMT5-siRNA组,而凋亡率、cleaved caspase 3低于PRMT5-siRNA组(P均<0.05)。结论:PRMT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恶化密切相关,下调PRMT5的表达可明显减弱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同时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过氧化物还原酶Ⅱ(peroxiredoxinⅡ,PrxⅡ)是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蛋白,相关研究提示其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该实验通过研究人类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Prx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4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胃正常细胞(GES-1)及胃腺癌细胞(MGC-803、MKN-45和MKN-28)的PrxⅡ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11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rxⅡ的表达量,分析PrxⅡ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做生存分析.结果: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rx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胃癌细胞中Prx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正常细胞(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rxⅡ蛋白的表达阳性率(76.7%)同样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30.1%,P<0.01).PrxⅡ蛋白表达与胃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PrxⅡ蛋白高表达者的生存时间要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0.01),PrxⅡ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rxⅡ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其研究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核因子红系2-样3(NF-E2-related factor 3 or NFE2L3,Nrf3)对胃癌细胞代谢、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Nr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慢病毒构建基因沉默Nrf3的胃癌细胞株;基于人细胞UHPLC-OE-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对胃癌细胞(AGS)及Nrf3敲降细胞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降Nrf3对胆碱代谢关键酶的影响;采用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敲降Nrf3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通过外源性给予胆碱类似物氯化胆碱后观察胃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Nrf3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敲降Nrf3显著改变了胃癌细胞的代谢特征,鉴定到57个对分类有显著贡献的差异代谢物,其中32个代谢物在敲降Nrf3的胃癌细胞中减少,25个代谢物增加;Nrf3敲降导致胃癌细胞8条通路改变(P<0.05),其中胆碱、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改变最为明显(P<0.01);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敲降Nrf3后影响了胆碱代谢关键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iR-194-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194-3p的表达情况以及预后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系中miR-194-3p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R-194-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94-3p后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miR-194-3p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CGA预后分析显示,miR-194-3p的高表达与良好的预后相关。与GES-1相比,miR-194-3p在6种胃癌细胞系中均显著低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慢病毒转染过表达miR-194-3p后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显示,miR-194-3p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3的表达在miR-194-3p过表达的胃癌细胞中显著增加。结论:miR-194-3p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miR-194-3p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中miR-194-3p促进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Caspase3的凋亡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Lnc-BM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3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RT-q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BM的表达水平。构建Lnc-BM过表达或敲低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分析Lnc-BM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分析Lnc-BM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NA Pull-down实验分析Lnc-BM与FASTK蛋白的结合,Western blot检测Lnc-BM的表达对FASTK蛋白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和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检测Lnc-BM过表达或敲降的胃癌细胞中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变。裸鼠荷瘤实验进一步观察Lnc-BM对胃癌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 Lnc-BM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nc-BM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敲低Lnc-BM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均P<0.05)。RNA Pull-down结果显示,Lnc-BM可直接结合FASTK蛋白。Western blot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I3K/Akt/mdm2信号通路活化对胃癌细胞阿霉素(DOX)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DOX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沉淀法检测PI3K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85、phospho-Akt(S473)、phospho-mdm2(S166)、Akt和p53的表达.结果 DOX能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且凋亡率与作用时间密切相关,联合应用wortmannin后,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DOX作用SGC7901细胞3、6、12和24 h后, PI3K活性逐渐增强,分别为(8.4±1.7)%、(12.7±2.1)%、(17.4±3.2)%和(16.8±2.4)%;同时,还促进Akt、mdm2磷酸化和p53表达.wortmannin可以抑制mdm2磷酸化,进一步增强p53的表达.结论 DOX可以诱导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并通过促进mdm2磷酸化降低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LF8基因特异性siRN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RT-PCR检测胃癌组织标本和胃癌细胞株KLF8的表达;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构建KLF8的si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SGC790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验证siRNA干扰效率.通过MTT、平板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观察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KLF8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下调KLF8能能够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G0/G1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KLF8在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胃癌细胞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胃癌相关RNAseq数据,比较ATM基因的表达差 异,分析ATM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ATM相 关基因,用R语言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选用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 旁组织标本,以及胃癌细胞系AGS和BGC823,用感染复数40∶1的Hp GZ7菌感染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ATM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中ATM mRNA的表达。结果:TCGA数据显示胃癌和Hp感染胃癌组织中ATM mi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胃癌组织中ATM miRNA表达与患者的T分期、AJCC分期等病理参数呈正相 关(均P<0.05),ATM 高表达时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实验检测显示,胃癌组织标本中ATM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 组织(P<0.01);Hp感染胃癌细胞中ATM mi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胃癌细胞(P<0.01)。胃癌中ATM基因与NPAT等 12 461个基因呈正相关(P<0.05),与MIF等7 764个基因呈负相关(P<0.05)。GO、KEGG富集分析显示,ATM富集到DNA修复复 合体、癌症中的转录失调等信号通路。结论:AT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随表达水平的增高而降低,其与患者的 T分期、AJCC分期等病理参数相关,且Hp感染引起ATM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Hp引起胃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TU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中TUG1表达;细胞转染构建TUG1过表达后敲减细胞系;Transwell实验观察TUG1过表达和敲减对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TUG1过表达和敲减对胃癌SGC-7901细胞中EZH2/STAT3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TUG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P<0.01),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1),而与其病理分期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上调TUG1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上调TUG1表达可促进EZH2表达,并激活STAT3信号通路(P<0.01)。结论:TUG1通过激活EZH2/STAT3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对胃癌细胞SGC7901化疗敏感性及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体外培养胃癌细胞MKM28、SGC7901、BGC823和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细胞MKM28、SGC7901、BGC823和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EGFR的表达水平.细胞转染小干扰RNA对照序列(siRNA control组)和EGFR小干扰RNA(EGFR siRNA组),同时设置对照组(只加入转染试剂)、化疗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8 μmol/L 5-氟尿嘧啶)、联合组(转染EGFR siRNA后的细胞,细胞培养液中加入8 μmol/L 5-氟尿嘧啶),培养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EGFR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EGFR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黏膜上皮细胞.EGFR siRNA组细胞中EGFR水平明显降低.EGFR siRNA组、化疗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及p-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及p-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而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化疗组。结论:EGFR在胃癌中过表达.抑制EGFR表达后,胃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多,化疗敏感性增加,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沉默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和PAN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AsPC-1和PANC-1,通过脂质体转染STAT3 shRNA作为实验组(shSTAT3组),设置阴性对照(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NC组)。采用q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AsPC-1和PANC-1细胞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电子射线照射后的凋亡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电子射线照射后的Bax、Bcl-2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hSTAT3组AsPC-1和PANC-1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NC组和shNC组明显降低(P<0.05)。接受电子射线照射后,shSTAT3组AsPC-1和PANC-1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shNC组(P<0.05),其细胞凋亡率较shNC组明显升高(P<0.05)。接受电子射线照射后,转染STAT3 shRNA后能够明显上调细胞中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P<0.05)。结论:沉默STAT3基因能够通过上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强胰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LASP1是一种新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参与细胞骨架的重组调控及细胞迁移,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但目前LAS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少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LASP1在胃癌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ASP1在不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BGC823细胞中LASP1的表达,采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LASP1的表达,应用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F-actin聚合实验检测细胞的F-actin的聚合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BGC823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LASP1在胃癌BGC823细胞中高表达。RNA干扰技术沉默LASP1基因后,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LA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在干扰组细胞内的F-actin聚合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在干扰组细胞内Akt磷酸化受到抑制。结论:LASP1的表达降低可以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LASP1通过调节F-actin的聚合和Akt磷酸化从而影响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
饶利栋  邓雪强  易轩  郝亮 《肿瘤》2021,(2):77-90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phosphatase 3,PFKFB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相...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RNA解旋酶DDX19A(DEAD-box helicases 19A)是DDX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参与RNA的转运过程。该家族的许多成员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然而关于DDX19A在胃癌中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胃癌组织中DDX19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UALCAN数据库,转录水平分析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DDX19A的表达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DDX19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6对冻存的新鲜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胃黏膜中DDX19A蛋白的表达。收集2011—2015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胃癌石蜡包埋标本109例、癌旁胃黏膜标本30例,所有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完整。免疫组织化学S-P四步法检测109例胃癌及30例癌旁胃黏膜中DDX19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DDX19A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1),其高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及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DDX19A蛋白显著高表达(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的DDX19A阳性表达率为68.8%(75/109),显著高于其在癌旁胃黏膜中的表达(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X19A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6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中,DDX19A高表达患者的OS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DDX19A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侵袭性及患者不良预后相关。DDX19A有望成为与胃癌预后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探讨抑癌蛋白T-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5-Aza-CdR对T-cadherin表达和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2016年40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新鲜样本,并经过病理学检查验证,分别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析T-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T-cadherin蛋白水平,并分析T-cadherin的mRNA表达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以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处理HT-29细胞,分别采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T-cadherin表达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验证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T-cadherin在结肠癌组织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其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F=5.316,P=0.009 3)和分化程度(F=5.807,P=0.006 4)明显相关,而与其他病理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药物5-Aza-CdR可以显著上调HT-29细胞中T-cadherin的表达水平,抑制HT-29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T-cadherin表达可能与结肠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药物5-Aza-CdR处理可上调结肠癌细胞T-cadherin的表达,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提示T-cadherin可能是结肠癌患者使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泛素结合酶E2O(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2 O,UBE2O)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明确UBE2O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索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UEB2O mRNA在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