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比较不同水平SII和SMI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影响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SII高水平组的BCLC分期、脉管癌栓占比、低分化占比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MI高水平组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BCLC分期、肿瘤个数、脉管癌栓占比均低于或少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II低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0.8%、75.5%、47.3%,术前SII高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0.7%、58.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术前SMI低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3.3%、55.3%、34.8%,术前SMI高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0.4%、77.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LC B-C期、多发肿瘤、低分化、脉管癌栓、术前高水平SII是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治性切除和术前高水平SMI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SII和SMI水平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SII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SMI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序贯放化疗治疗对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老年MIBC患者共68例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膀胱根治切除方案设为对照组,30例采用TURBT术后序贯放化疗方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总生存时间、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及手术前后QOL评分。结果:入选患者随访14~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0个月;其中观察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6.67%(20/30),80.00%(24/30);对照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5.79%(25/38),81.58%(31/38);两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QOL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6个月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MIBC患者采用TURBT术后序贯放化疗方案可获得与膀胱根治切除方案相近的生存获益,且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CLC B期肝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805例BCLC A期和B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对比BCLC A期及BCLC B期患者的预后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法分析BCLC B期患者的生存相关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危险分级.结果 365例BCLC B期肝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0个月(2.0~13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4%和4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5.8月,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3%、38%和31%.单因素分析提示脉管瘤栓、肿瘤多发、术中出血≥400 ml为患者总生存时间的预后不良因素;肿瘤多发、术中出血≥400 ml是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400 ml是影响BCLC B期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部分BCLC B期肝癌患者能够从手术治疗中获益,术中出血≥400 ml是提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和淋巴细胞比值(ALR)在预测巴塞罗那(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方法:以肝癌TACE术后肿瘤进展或死亡为状态变量,分别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碱性磷酸酶、淋巴细胞计数以及ALR作为检验变量,进行两者的ROC分析,根据术前ALR预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肝癌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配对分组,通过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检验匹配后两组临床病理指标的均衡性,匹配后标准差异绝对值均控制在 0.10以内,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别比较匹配后A组和B组两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Cox 回归分析评价匹配前后ALR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PFS和OS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ALR最佳诊断截点将纳入所有患者分为ALR<5.4×10-7(A组)和ALR≥5.4×10-7(B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共 57对匹配成功,匹配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的临床指标经匹配后均达到平衡,其他无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均衡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匹配后A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60.5%、41.2%、33.6% vs 47.9%、20.9%、20.9%,P<0.05),A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1年、2年、3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72.3%、62.4%、55.2% vs 63.5%、51.5%、31.8%,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匹配前后ALR均为肝癌患者TACE术后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ALR水平预测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TACE术后远期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辛建  张巍 《现代肿瘤医学》2021,(24):4357-4362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和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LSR的最佳临界值为0.903,以术前LSR是否大于0.903分为低LSR组、高LSR组。术后随访3年,观察生存情况,同时对于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选择log 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选择Cox回归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T分期、Edmondson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AFP、HBsAg、白蛋白、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肿瘤直径、CTP分级、CS分期、BCLC分期、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共有57例存活,生存率为57%,43例死亡,死亡率为43%。低LSR组和高LSR组患者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8%(44/50)、92%(46/50),早期复发率分别为60%(30/50)、72%(36/50),中位OS分别为29.5个月、23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4.5个月、1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HBsAg、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CS分期、BCLC分期、LSR≤0.903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R≤0.903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同时CS分期、BCLC分期对于肝癌的进展也有一定的影响(P=0.049,P=0.004)。LSR的升高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的OS和PFS。在内部验证中,列线图C-指数为0.751(95%CI为0.685~0.818)。结论:术前LSR是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在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术前综合管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改善肝功能,以获得更好的肝癌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联合静脉化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7月至2017年03月我院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3例,其中TURBT术后行静脉化疗39例为观察组,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4例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内复发和生存情况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4/3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4%(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2、24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总体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BT术后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5年间801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数据,利用Kaplan-Meier法比较老年组(>65岁,94例)与青年组(18~65岁,707例)肝移植术后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肝癌特异生存率(liver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LCSS)。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6~75岁组、>75岁组)肝癌患者肝移植治疗占比(14.4%、0.2%)显著低于青年肝癌患者(30.3%)(P<0.05)。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中位年龄逐年增加,其由2004年至2006年间的55.0岁渐增至2013年至2015年间的60.0岁(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青年组OS优于老年组(1、3、5、10年OS,93.5%、83.3%、77.9%、64.0% vs 91.2%、80.8%、66.4%、46.6%,P<0.05),但二者LCSS无异(1、3、5、10年LCSS,97.5%、91.9%、88.8%、82.7% vs 97.7 %、89.4%、78.1%、73.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受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浸润则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受者年龄并不是肝癌肝移植远期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经严格筛选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有机会获得与青年肝癌肝移植受者相近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系统炎症反应联合肿瘤免疫评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因结直肠癌肝转移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随访。分别采用系统炎症反应评分与肿瘤免疫评分对患者术后预后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系统炎症反应联合肿瘤免疫评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GPS评分下,0分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高于1分组与2分组(P<0.05)。原发灶免疫评分下,5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呈现由低评分至高评分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LM免疫评分下5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评分下,高危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危组(35.2% vs 84.3%)(P<0.05)。系统炎症反应联合肿瘤免疫评分对 CRLM术后OS的预测价值较高,当截断值为1.8时,AUC为0.796,灵敏度为73.94%,特异度为87.56%。结论:临床针对CRLM患者手术治疗后预后情况的预测使用系统炎症反应联合肿瘤免疫评分效果较好,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提供了数据支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直径3~5 cm肝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肝癌患者,其中行手术切除者64例(手术组),行RFA治疗60例(射频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组间一般资料均衡的样本,对新样本进行并发症、住院时间和预后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共42对匹配。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1年、2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为92.9%、73.8%和60.2%,射频组1年、2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为95.2%、75.9%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手术组1年、2年和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71.4%、50.0%和34.7%,射频组1年、2年和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73.8%、50.0%和3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结论:对于直径3~5 cm肝癌患者而言,RFA与手术切除疗效相当,且RFA创伤更小、并发症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的PH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NLR值,分为低NLR组(NLR<2.5)和高NLR组(NLR≥2.5),分析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并对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介入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21.1个月;其中术前高NLR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6.0个月;术前低NLR组中位总生存时间 23.3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3.8个月,其中高NLR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 9.6个月,低NLR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7.6个月,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CLC分期、AFP、假包膜形成、血供、TACE次数、NLR≥2.5 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肝功能Child分级、BCLC分期、假包膜形成、血供、NLR≥2.5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CLC分期、NLR≥2.5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BCLC分期、NLR≥2.5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PHC患者行TACE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期因子(Midkine)、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它们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为肝癌组,40例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Midkine水平,采用阴性富集法检测CTCs计数。分析Midkine、CTCs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idkine表达与CTCs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外周血Midkine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肝癌组外周血中CTCs阳性检出率(70.8%,68/96)显著高于对照组(7.5%,3/40)(P<0.001)。肝癌患者外周血Midkine表达在肿瘤大小、血管侵犯、Child-pugh分级、AFP水平、BCLC分期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肝癌患者外周血CTCs表达在血管侵犯、Child-pugh分级、AFP水平、BCLC分期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96例肝癌患者中,上皮型CTCs阳性率为31.3%,间质型CTCs阳性率为44.8%,混合型CTCs阳性率为67.7%。三种CTCs类型在肿瘤大小、血管侵犯、AFP水平、BCLC分期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外周血Midkine表达与CTCs表达呈正相关(r=0.531,P=0.007)。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idkine与CTCs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idkine与CTCs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且两者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临床危险因素,为肝癌术前预测、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确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影像以及病例资料,依据术后病理报告有无微血管侵犯分为MVI阳性组(42例)和MVI阴性组(123例)。比较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AFP>400 ng/mL、AFP≤400 ng/mL)、肝功能指标、肿瘤大小(>5 cm、≤5 cm)、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有无瘤内动脉形成、肿瘤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瘤内组织坏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与MVI形成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相比,AFP水平、白蛋白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AFP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P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肾癌患者,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2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癌组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CD3+>48%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3+≤48%患者(P<0.05)。CD4+>3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30%患者(P<0.05)。CD8+>25%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与CD8+≤25%患者生存情况无差异(P>0.05)。CD4+/CD8+>1.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CD8+≤1.0患者(P<0.05)。结论:老年肾癌患者存在广泛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能够有效去除瘤负荷而从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功能,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免疫功能状态越差的患生存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热消融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2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BCLC-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热消融术后共80例,按热消融术后是否使用胸腺肽α1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消融1年后仍存在较高的CD4+/CD8+比值(1.34±0.36 vs 0.64±0.26,P<0.01)。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90.0%及75.0%,对照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80.0%及57.5%,二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观察组1年无瘤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5%、72.5%及47.5%,对照组1年无瘤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52.5%及27.5%,二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胸腺肽α1能改善原发性肝癌热消融后患者的CD4+/CD8+比值,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AFP水平和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HCV-related liver cirrhosis,HCV-Crri)和老年丙肝相关肝癌(HC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V-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32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材料和30例老年对照组血清AFP水平和组织中GS、GPC3蛋白的表达,分析评价老年丙肝相关肝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AFP水平和组织中GS、GPC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HCV-Crri组和HCV-HCC组中血清AF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老年HCV-Crri组与HCV-HCC组之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和GPC3蛋白在HCV-Crri组和HCV-H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40)、87.5%(28/32)和27.5%(11/40)、78.1%(25/32),HCV-HCC组均显著高于HCV-Crri组(P<0.05),而两者在对照组中均为阴性表达。HCV-HCC组中11例AFP阴性病例中GS和GPC3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2.7%(8/11),HCV-HCC组中GS蛋白的表达与GPC3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2)。HCV-HCC组中GPC3蛋白在肿瘤病理分级III-IV级和TNM分期III-IV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I-II级和I-II期(P=0.03),而GS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无关。结论:GS、GPC3蛋白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老年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组织中GS和GPC3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提高对老年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率和科学评价预后,尤其在血清AFP水平呈阴性的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基因表达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给予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肿瘤坏死情况、远期疗效、肝癌组织中促凋亡基因以及凋亡抑制基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84.44%)优于对照组患者(4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67%)高于对照组(26.67%),观察组肿瘤不完全坏死率和部分坏死率(8.89%、4.44%)低于对照组(31.11%、4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3年生存率(66.67%、5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2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癌组织中促凋亡基因MTS1、Caspase-3及 Bax的mRNA含量(213.08±27.86、226.89±31.54、249.42±31.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9±11.74、100.13±14.25、101.38±14.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PLK1、Bcl-2及Survivin的mRNA含量(21.46±3.43、33.41±5.07、29.02±3.85)均低于对照组(101.52±11.82、100.73±14.16、100.49±17.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坏死率,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调查他们的生活质量指数(LQI),比较不同LQI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总分是(118.72±34.26)分,LQI是0.59±0.13。参照患者1年生存状态,LQI的最佳临界值为0.63,曲线下面积为0.696。高LQI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显著高于低LQI组的12.4个月(P=0.037)。与低水平LQI组比较,高水平LQI组的年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和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保守治疗率更小或更低,白蛋白(ALB)水平和BCLC分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与ALB、AFP、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BCLC分期、药物保守治疗和LQ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BCLC C期和药物保守治疗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非门静脉癌栓、非肝外转移、LQI≥0.63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较低,生活质量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黄维  陈龙  王伟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47-2951
目的:探讨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4例HCC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BCLAF1的表达水平。根据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癌组织中BCLAF1高表达率为65.38%(68/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4.42%(1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AFP>400 ng/mL、TNM分期为Ⅲ-Ⅳ、组织学分级为G3-G4的占比均高于低表达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TNM分期为Ⅲ-Ⅳ、组织学分级为G3-G4和BCLAF1高表达是HCC患者OS和PFS较短的影响因素(P均<0.05)。高表达组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17%和36.76%,明显低于低表达组的80.56%和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CLAF1与H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对评价患者的生存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