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TAMs可根据表型及功能的不同分为M1型和M2型,分别与抗肿瘤免疫和促进肿瘤进展有关。放疗是大多数实体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以间接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包括TAMs),导致TAMs向放疗抵抗型或放疗敏感型发展,从而影响放疗的疗效。靶向TAMs来抑制其促肿瘤作用以及促进TAMs向M1型复极化已经成为极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方式。靶向TAMs与放疗联合治疗能够协同抑制肿瘤进展、增强疗效并减少放疗抵抗。笔者就TAMs在肿瘤放疗中的角色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靶向TAMs与放疗联合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不但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也表达于各种肿瘤细胞。TLR4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免疫逃逸、凋亡抵抗、转移和侵袭。激活的TLR4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且高表达的TLR4影响着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进而严重影响肿瘤放疗的效果,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靶点,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重离子束肿瘤放疗较常规射线具有显著的放射物理和生物学优势。重离子束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调节肿瘤表型、增强抗原提呈、改变肿瘤微环境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效应T细胞的启动和激活,减少免疫逃逸。本文将对重离子束肿瘤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指肿瘤组织中一类被干细胞化、具有明显干细胞特征性的细胞。其能在自我更新复制、潜在分化能力及维持肿瘤细胞稳态等功能的作用下促进肿瘤生长,是导致肿瘤发生、诱导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CSCs参与肿瘤转移过程的分子机制包括肿瘤微环境、上皮-间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在细胞内形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体,直径约为40~100 nm,内含大量microRNAs(miRNAs)及蛋白质,可通过信息传递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通过外泌体可以促进癌基因、功能蛋白分子、肿瘤相关miRNAs的转移,引起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和重编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产生影响.笔者对肿瘤外泌体的结构特点、生物合成与分泌机制,特别是辐射诱导的外泌体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利用放疗方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众多肿瘤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肿瘤细胞可对放射治疗产生耐受导致疗效下降。本文从基因调控异常、信号转导障碍等方面探讨细胞凋亡抑制与肿瘤耐受放疗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放疗作为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可通过电离辐射对肿瘤细胞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但电离辐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肿瘤的放疗抵抗等问题会影响放疗的疗效。肿瘤放疗增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旨在增强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克服放疗的缺陷,提高放疗的疗效。无机纳米材料介导的肿瘤放疗增敏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内的辐射能量沉积、催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等方式提高放疗的疗效。笔者就无机纳米材料介导的肿瘤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细胞外胞囊(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活细胞释放到微环境中的直径30~1 000 nm的小囊泡,通过旁分泌等方式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1]。不同来源的EVs由于其携带的分子不同,生物学功能也不同~[1-2],如免疫细胞来源的EVs携带的分子,可调节微环境中的免疫功能;肿瘤来源的EVs可诱导肿瘤细胞增殖、改变肿瘤的微环境、促进肿瘤侵袭与转移。尽管,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分离肿瘤患者体液中的EVs。然  相似文献   

9.
放疗主要是通过诱导DNA损伤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可通过激活宿主免疫成分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从而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导致免疫抑制。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其中又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最具代表性,但其在一些免疫“冷”肿瘤中并不起作用。基于放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发现PD-1/PD-L1抑制剂可以解除放疗导致的免疫抑制,而放疗可以使免疫“冷”肿瘤转换为免疫“热”肿瘤从而受益于免疫治疗,因此,二者的联合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主要介绍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总结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这对临床选择合适的获益人群、评估疗效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提高肿瘤组织氧合,并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同步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射增敏措施,与放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同时,高压氧也是治疗晚期放射性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对放射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鹤草酚对肺腺癌放射增敏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探讨鹤草酚放射增敏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122例肺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放射增敏组病人在放疗过程中,每日两次口服中药提取物鹤草酚,对照组病人口服安慰剂。在基础因素和治疗条件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结果。结果 放射治疗结束时,增敏组病人的肿瘤完全缓解(CR)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41.4%。放疗结束后5年内,增敏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3.2%、17.2%和12.7%。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肿瘤远处转移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增敏组病人胸水发生率和病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鹤草酚在对肺腺癌细胞产生放射增敏作用的同时,不仅对肺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肿瘤远处转移无明显影响,而且还能显著减少其治疗后胸水的发生和病灶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爪垫淋巴结转移模型,监测肿瘤早期淋巴结转移,并用荧光成像评价X射线局部治疗效果。方法 将表达荧光素酶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接种至裸鼠爪垫皮下,建立爪垫皮下淋巴结转移模型。通过裸鼠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连续观察肿瘤细胞在淋巴结中的转移情况,并将有早期淋巴转移的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治疗效果,HE染色观察评价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爪垫原发灶肿瘤体积与荧光光子数呈正相关性(r=0.958,P<0.001),在肿瘤接种的第24天,治疗组爪垫肿瘤和腘窝处肿瘤部位的荧光光子数较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t=32.58,P<0.05);用荧光光子数计算抑瘤率高达85%以上。HE染色观察到治疗组较对照组移植瘤坏死明显。结论 运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能够动态、客观、灵敏、可视化地评估X射线对小鼠乳腺癌肿瘤的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是癌细胞从原发部位转移到远端部位形成肿瘤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除DNA序列自身的改变外,DNA甲基化、微小RNA(microRNAs)的作用、组蛋白修饰以及染色质重塑等亦是造成基因表达改变的调控途径。本文主要就这些调控途径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反义核酸抑制放疗诱导的肝癌细胞VEGF高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放疗过程中放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升高的机理,以及VEGF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s)对肝癌细胞VEGF表达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动态观察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血清VEGF变化,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观察放疗对肿瘤细胞VEGF表达分泌的诱导作用及反义寡核苷酸的抑制效应。结果:肿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在放疗期开始后逐渐升高,1-2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到第6周时基本恢复到正常,肝癌细胞受X射线照射后VEGF的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VEGF反核组癌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单纯照射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放射可诱导肿瘤细胞中VEGF的表达分泌。放疗患者放疗过程中血清VEGF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癌细胞受照射后VEGF表达,分泌增加所致,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放疗诱导的VEGF高表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Adhesion of tumor cells to endothelial cells and to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is a key step in the initial phase of metastasis. Since radiotherapy of tumors can induce alterations of the cell surfac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ionizing radi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s in the colorectal tumor cell line COLO-320 and the modulation of adhesion capacity of irradiated cells to collagen and fibronectin. MATERIAL AND METHODS: The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of a broad range of integrins on COLO-320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during 144 hours after X-irradiation.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increased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was assessed by cell-matrix adhesion and receptor blocking experiments. RESULTS: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of the following integrin alpha and beta subunits was quantified: beta1 (CD29), alpha 2 (CD49b), alpha 5 (CD49e) and alpha 6 (CD49f). The expression of alpha 1, alpha 2, alpha 5, and alpha 6 changes as a function of time after irradiation (5 Gy). For beta1 even a function of dose (1-5 Gy) could be shown. Adhesion experiments confirmed a time dependent increase in adhesion to both collagen and fibronectin. Radiation-induced increase in adhesion was inhibited significantly by using a CD29 antibody. CONCLUSIONS: Ionizing radiation modulates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of integrins and cell-matrix interactions. The beta1-integrin subun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adiation-induced adhesion to both collagen and fibronectin.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these in-vitro results for radiotherapy of colorectal tumors in vivo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广泛性转移,寡转移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积极治疗预后较好。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肿瘤局部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肺寡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电离辐射易引起DNA双链断裂(DSB),Ku蛋白作为异二聚体,主要参与非同源末端联接修复DSB。Ku蛋白在维持端粒结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不同肿瘤中,Ku蛋白有着异常表达,且Ku蛋白的表达和功能与肿瘤放化疗抵抗有关。通过抑制Ku蛋白可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因此,Ku蛋白可作为放化疗增敏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